书城科普不可思议的发现(走进科学丛书)
10506600000004

第4章 欲速则不达

巴西海军的“斯塔利亚号”潜水艇是一艘柴油动力的常规潜艇,它的排水量为3200吨,上面有150名船员,在水下潜伏不动的时间可达140小时。虽然它比起超级大国的核潜艇来要逊色多了,可对于巴西这样一个军力较强的国家来说,它还是被视为海军的骄傲。

上世纪70年代初的一天,“斯塔利亚号”在南大西洋执行训练任务,当它驶至巴列亚角附近海域时,准备出水进行常例的换气、充电工作。潜艇渐渐上浮,从水压计上可以看出,它已快接近海面了,观察员奉命升起潜望镜,望海面动静。“啊!”海面上有一艘快艇驶来,“紧急下潜!”观察员发出了惊叫。话音未落,“斯塔利亚号”便发生了猛烈的颤抖——一艘高速穿越的游艇擦顶而过,潜艇顶部被拉开了一个大口子!

海水立时喷涌而进,“斯塔利亚号”像喝醉了酒的醉汉一样,在海水中摇晃了一阵后,便往下沉去,最后,陷在海底的淤泥中一动也不动了。从仪表上可以看出,这里的深度是46米。

突如其来的横祸使船员们惊惶不已。由于联络中断,救援无望,只能靠自救求生了。这里已离海面不远,只要能上浮到海面上,就有希望。可眼下爬出潜艇要费些时间,因为海水深度每增加10米,就增加一个大气压力,这里的水压使你根本无法打开舱盖,所以只能先打开高压气瓶阀门,向艇内充气加压,等艇内外压力平衡后,方可打开舱盖逃生。

一个小时后,充气结束,舱内外压力平衡了,船员们开始做紧急上浮准备。炊事员勃莱克偶一转头,一筐午餐肉罐头进入了他的眼帘,“哦,也许该带上些罐头,不然,浮上水面后要挨饿的。”在这样的念头支配下,勃莱克急忙拖来两只挎包,七手八脚地塞进许多罐头后,把它们背在身上。

舱盖打开了,很快地,船员们离开了潜艇,投入了冰凉的海水之中。勃莱克因负重物而落于同伴后面,最后一个浮升到水面上。

最后的结局仍是悲惨的:勃莱克活了下来,可他却是“斯塔利亚号”上唯一生存下来的人,他的伙伴都死了。尽管他们中的许多人已到达了海面了,但是要么是出水后即死去,要么就是救起不久后死在医院里。

这真神奇了,死神为什么唯独漏掉了勃莱克呢?

海军医院的医生作了解释。大家知道,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力有关,压力越大,溶解度越大;压力降低,溶解度减小。我们平时生活在常压之下,人的各种组织能溶解一定量的气体。而沉没的“斯塔利亚号”在40多米深的海底充气加压时,艇员们的身体暴露在高压环境下,高压气体会经肺部不断溶解到血液里,被转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中去。

当他们离艇上浮时,如果上升速度适当,随着人体逐渐上浮,环境压力逐渐减少,这些溶解的气体就会从人体各组织通过血液循环送到肺部,排出体外。如果人的上浮速度太快,外界压力迅速下降,机体组织内原来溶解的多余气体来不及排出,就会在体内形成气泡。这恰似一瓶啤酒,将瓶盖突然打开的话,原来溶解于酒中的气体就会骤然冲出,形成大量气泡一样。这种讨厌的气泡在人体的血管、关节和神经里形成,就会影响正常血液循环,致人于严重的疼痛,或陷于深度昏迷,严重的会导致死亡。这种现象,在潜水医学上叫做“减压病”。

其次,如上升速度太快,肺内气体不能及时呼出的话,体积猛然膨胀,就会导致肺组织破裂。潜水医学上称之为“肺气压伤”。

斯塔利亚号其他船员的死亡原因正在于上浮太快;而勃莱克的幸免遇难,则是他身负的物品重量减慢了上浮速度,无形之中起了逐渐减压的调节作用。如此看来,是那些罐头救了他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