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英才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10501900000034

第34章 郑均——身体力行,劝兄清廉

郑均,生卒不详,汉朝大臣。

汉朝郑均,从小喜欢读书,尤其爱读《老子》这本著作。

他总是向往着过廉洁、朴素的生活,力求做到如《老子》中所说的那样:大丈夫立身下世,要淳厚朴实,不以刻薄待人;事事务实,而不追求虚名与浮华。

郑均父母双亡,他的哥哥在县衙门当一名官吏,因为经常处理案件,所以总有不少人来向他求情。

朝朝暮暮,上门来讨好的人络绎不绝,而那前来讨好的人,又时时送来些金钱或礼物。

这样,天长日久,家里的财物就慢慢多了起来。他哥哥接受别人贿赂的胃口,也越来越大了。

郑均对于哥哥的受贿行为极为不满。每当客人放下钱物走了之后,他总是走入书房,去劝哥哥不要接受别人的东西,并且指出:

“哪有正直的君子可以用金钱收买的呢?”

但他哥哥却捧着别人留下的财物不住打量,两眼流露出贪婪的目光。对于弟弟的劝说,他根本听不进去。

郑均决定离开这个家去自食其力。于是,他走进自己的房里,脱下长袍,解下束发的头巾,换了一身粗布衫裤,悄悄从后院的小门出走。

这座县城本来不大,街上的居民不少都认识他。如今他改换了装束,依旧有人认出他来,并且奇怪这位郑相公何以如此打扮。郑均无奈,只好奔向异土他乡。

当他来到邻县,天色早已昏暗,身边又没带银钱,疲困与饥饿使他无力行走,只得在路边一户人家的屋檐下坐地休息。他晕晕乎乎,顷刻之间就睡了过去。

且说这户人家,只有两位老人,正准备灯下吃饭,忽然听到门外有呼呼的鼾声,不禁奇怪。

那老丈开得门来,见一少年倚墙而睡,仔细看去,长得很清秀,心里顿生怜爱,于是就进屋又将自己的老伴叫出来。那老妇人见了,更感不忍,急忙把他推醒,让他进屋。

此时郑均已经清醒,见面前两位老人那样慈祥地注视着他,很是感动,于是深深地向他们鞠了一躬,说道:

“小人郑均,因为父母双双亡故,没办法生活下去,所以流落至此,幸亏二位老人相助,不胜感激。”

那老妇走向前来,拉起他的手说:“我们夫妇两人,也没有儿子女儿,你如果不嫌弃我们这个地方狭小,就与我们一起生活”

那老丈也说:“你不妨暂居我处,闲时帮我二老作点粗活,每月奉送薄薪,以为如何?”

郑均听后,喜出望外,又向二位老人一拜,言道:“小人定从尊意。”

从此,郑均就在这里帮佣。每天清晨即起,打水、烧饭、砍柴耕田;夜间侍候老人睡下后,则在灯下读书。

他勤谨朴实,深得老人欢心。老人对他,也如一亲人,每月按时给他们银两,并不时为他添置衣鞋用品。

光阴倏忽,春去冬来,眼看已是岁末,郑均把新年必需的酒肉菜蔬,全为老人准备好后,对两位老人说:

“小人尚有一亲戚在邻县居住,时值新年,想去前往拜见,请准许小人暂告假三日,节后即返。”

两位老人虽然不舍得放郑均走,但为亲戚拜岁,也是人之常情,于是又分外地给了他几两银子,让他前去。临行时又送至门外,再三嘱咐路上小心,并要他早去早回。

郑均告别了老人,不消一日,便返回哥哥的住处。

郑均的突然回家,使他哥哥惊喜万分。自从郑均那日偷偷出走,至今已有一年,他哥哥四处打听,不知下落,是生是死,如今突然出现眼前,自不免惊喜交加。

郑均打开随身带来的包袱,取出这一年来帮佣所得的银两与老人不时所给的衣物,双手递给兄长,一面说道:

“这一年来,我在外帮佣为生,所得钱虽少,但终究是劳动所得,拿在手上,心里踏实。财物用完了,只要好好干活,还可以再来,这是永远不会枯竭的源头。做了官吏,如果贪赃枉法,虽然一时得到财物,却会毁了一生。愿兄长三思!”

郑均的哥哥听了他的话,再看到他这一年的身体力行,羞惭不已,从此再也不受别人的财礼,终于成为一名廉洁的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