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当权不过如此
1050100000055

第55章 铁血打压 (4)

这位张先生是张居正的心腹,刘台是张居正的门生,如果不说句劝解的话,似乎道义上说不过去。可能他劝了句,学生弹劾老师,这个可是闻所未闻的事啊,是不是慎重考虑考虑啊?“忠臣不私,私臣不忠!”刘台义形于色,“终归不能因为老师对刘某有举荐之恩这样的私情,而忘记了国家大义!”

就这样,刘台写成了长达五千字的参折,指名道姓,弹劾张居正。为了表示开诚布公,他还把参折的副本,寄给了张居正。

真是晴天霹雳!张居正刚说过,严厉惩处傅“议员”,会产生震慑作用的,但仅仅过了一个月,言犹在耳,不怕死的就又冲上来了!定睛一看,这个冲上来的人,竟然是自己的门生!

再看看刘台的指控,不说字字是实,至少不是捕风捉影,除了政见方面的内容或可讨论,其他诸如以权谋私、钳制言路、排斥异己、擅权专断等等,可谓历历有据,一针见血,直捣软肋!比如,刘台指出,张居正上台不几年,他的老家就富甲全楚,府邸就营建得豪华无比,这些钱,哪里来的?他进而揭露说,张居正贪污受贿,不在文臣,而在武将;不在中央,而在边防!刘台是巡视边防的监察官,他这样说,对张居正的威信、名誉,无疑非常具有杀伤力。刘台还感慨系之地说,问题还不仅仅是张居正擅权专断、以权谋私等等,关键还在于,现在,批评皇帝易,批评大臣难!言者之祸益烈,大臣之恶日滋!长此以往,则国将不国矣!

这倒挺符合现代政治学的一个原理: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腐败。

闲话打住,请诸位想想看,张居正看到这样的参折,怎么受得了呢?这对他的打击实在太大了。自己的门生,指名道姓,不留情面,公开弹劾,全面揭批,露骨攻击,真是史无前例,绝无仅有!难怪张居正看到刘台的参折,立即面见小皇帝,浑身颤抖,泪如雨下!

“刘台是因为,”张居正想好了措辞,激动地对他的乖学生万历小皇帝说,“是因为他主使傅应祯讪君,现在看到傅应祯被发配,到监狱看傅应祯的三御史也被开除,惊恐不定,怕将来会被发现受到追究,于是就以这样的办法,来掩盖自己,同时博得一个直臣的名声,让朝廷不好轻易动他。这,就是刘台之所以要诽谤我的原因所在。”

张居正的意思是说,他自己没有问题的;那没有问题为什么刘台要攻击他呢?是因为刘台自己有问题,他害怕问题暴露,才先发制人,这样做的。当然,这是张居正为自己找的借口。

“可是,”张居正继续说,“国朝二百余年,并未有门生排陷师长的,而今有之,真令人痛心疾首!我还有何颜面再继续干下去呢?只能辞职以谢门生刘台了!”说着,张居正哽咽起来。可能是越想越觉得难过,张居正索性就伏地痛哭流涕,不肯起身!

小皇帝兼乖学生见状,有点不知所措。他心目中的张老师,一向是威严、冷峻的,如此可怜巴巴、委屈万分的样子,真是出乎意料。估计是张居正的“老大”冯保在小皇帝耳边嘱咐了几句,小皇帝兼乖学生于是走下御座,亲手扶起张居正,安慰说:“先生请起,我为先生逮治刘台,把他关起来,以慰先生。”

其实,张居正不是怕皇帝和皇帝他妈,他说这些话,主要目的是为自己辩白,让舆论不要一边倒。因为,张居正所担忧的是,刘台这小子参折写得太实,历历有据,言人所不敢言,自己面子挂不住,威信受损害,更重要的是,不做应对的话,这会不会引发其他人效尤,群起而攻之呢?

如果这样的弹劾是对徐阶或者高拱的,无论是捕风捉影甚至是纯粹的诬陷,那弹劾也就弹劾了,至多,找机会给这个诬陷自己的“议员”外调。可是,张居正不同,他是绝对不能容忍的。在小皇帝面前做了辩白以后,他连续三次提出书面辞职。说起来,遭到弹劾后提出辞职,是惯例,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可是连续三次,无论皇帝怎么劝慰,似乎都不能使他回心转意。

大家都看到了,刘“议员”弹劾最高实权人物,人家要撂挑子了!如果加上当面口头向皇帝提出要辞职以谢刘台,一共四次提出辞职,就更有点耐人寻味了。

难道张居正真的不想干了吗?当然不是,绝对不是!他是做给舆论看的,更重要的是,要施加压力,让小皇帝和他妈,以及广大干部群众感到,弹劾张居正,不是那么容易收场的。

正常情况下,“议员”因为弹劾高级领导干部而受到严厉惩罚的,不多。可是,张居正不能容忍。不过,他要想直接下令惩罚刘台,有点不太名正言顺,毕竟,他是当事人,要装装样子。那他就只好摆出这样的架势:不严厉惩罚刘台,这事儿是过不去的。

于是,锦衣卫奉钦命,快马加鞭赶往辽东,将刘台披枷带铐,械解京师,投入锦衣卫诏狱——如果有人不明白诏狱为何,或许联想到现在的秦城监狱,就大概可以明白了,总之是钦定要犯住的地方。

当然,那个时候在诏狱可不仅仅是住着,当年海瑞痛骂皇帝下了诏狱,因为首相徐阶的维护,没有吃多少苦;如今刘台是因为冒犯了首相,没有人敢维护他,谄媚的人还想讨好张居正,那刘“议员”的日子就难过了。严刑拷打,追究幕后主使,搞得风声鹤唳。

其实哪里有幕后主使,无非是找个借口动大刑而已,不然凭什么拷打人家依法履行职责的“议员”呢?可是,刘“议员”大义凛然,不仅不承认自己有错误,对张居正的抨击更加激烈,说我作为“议员”,监督政府首脑是法定的职权,这样对待我,本身就恰恰说明张居正其人太不像话了!有种的话他就和我当面辩论,看看我说的哪件事不属实?如果不属实,我愿意承当诬陷罪,如果属实,那就该治张居正的罪!大约诸如此类吧,表现挺硬气。

管诏狱的领导是谁啊?张居正的“黑老大”、大太监冯保的干儿子——徐爵,可以想像了,刘“议员”的苦头算是吃尽了。当时,朝野上下,议论纷纭,都替刘台捏了把汗。可是一个月前因为到监狱探望傅“议员”的三个同僚,居然遭到开除公职的处分,如果探望刘台,那还不知道要受到怎么样的报复呢,所以广大干部群众也只能默默替刘“议员”担忧、祈祷而已。

倒是刘台,慨然自若,根本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或许刘台根本就没有想到过会死。也是,有明一代,因为弹劾高级领导干部而被杀头的,有过极少的先例,那就是严嵩当国时代的杨继盛和杨炼。不过也费了老劲了,经过好几年,利用一个偶然的机会、运用非常手段,才达到目的。而且,这件事对严嵩父子的伤害很大,最后他们父子下场悲惨,和杀二杨引起的民愤直接相关。也就是说,因为弹劾张居正,就要杀刘台的头,于法无据,于情不通,恐怕不那么容易的。

确实如此。诏狱当局没有办法,最后打报告,提出给予刘台“廷仗遣戍”的处理。报告打上去了,张居正牙根都咬碎了,可是还得出面为刘台“求情”。

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

一个月前傅“议员”批评皇帝,张居正作为首相按照惯例请求免于廷杖;现在刘“议员”因为批评首相,如果给他廷杖而张居正不出面“求情”,道理上说不过去的,所以他说,如果给刘台廷杖,那人家就会说我张某人爱君父不如爱己,还是免了吧。

结果,刘台受到的,是削籍为民的处分,也可以理解为近似于现在的开除公职。吃尽苦头的刘台,不是灰头土脸,而是理直气壮地回到了自己的江西老家。

如果事情到此为止,那张居正其人,似乎勉强算得上一个正人君子吧?不幸的是,张居正的心胸实在是很狭窄,报复心实在是太强烈。他是不允许刘台还能“自由”地过平民生活的!于是,一大帮人开始行动了。好好查一查,刘台这个人有没有什么把柄!

刘台,少年新进,耿直无私,实在查不出来有贪污受贿的问题。那也得想办法!不然怎么解领导心头之恨呢?那就只能捏造和诬告了。于是,辽东的“一把手”张先生就给中央举报了,说刘台在辽东,贪污了一万两银子!

刘台在辽东贪污一万两银子?谁会相信呢?他一个巡视工作的监察人员,又不管账,怎么可能贪污呢?所以这个辽东的军政首脑不得不羞羞答答地承认说,他没有证据,听说有这回事。可能考虑到张先生挺会算账吧,张居正立即提拔他到中央当了户部的部长(不要误解,那个时候省里的“一把手”和中央的部长不可同日而语,一个司长甚至处长到省里当“一把手”很常见的)。

辽东军政首脑张先生举报刘台贪污,有点太牵强附会,张居正觉得还不够,他命令江西省的领导,务必要下点功夫,尽快拿出“证据”。江西的“一把手”陈先生,人品似乎不怎么样。但他对张居正的意图领会得挺准。于是,他对下属、一个七品小官陈先生说:“了此狱,政府乃以巡抚处公。”

什么意思呢?显然,这个江西的“一把手”明明白白地知道,张居正的目的是要把刘台关进监狱,苦于没有罪名。只要能够罗织罪名把刘台关起来了,那么必定会有大回报的!所以他对一个还是七品官的工作人员说,只要能够把刘台搞进监狱,张居正就可以提拔你当省里的“一把手”!

张居正的激励机制还挺管用,一大帮人,北京、辽东、江西,忙忙乎乎好长时间,给中央打了报告,说刘台“合门济恶,灭宗害民”!这个江西的“一把手”陈先生也有本事,可以把好人说成坏蛋,张居正就提拔他到都察院(“议会”)当了院长(“议长”)。

其实这些个诬告栽赃,实在太小儿科,情理不顺,逻辑不通,没有人会相信的。可法庭相信就行了!反正法庭是听领导的,领导说有问题,那法庭还能说证据不足,无罪释放吗?

刘台的父亲、兄弟,也都被抓了起来,严刑拷打,然后充军到烟障之地;刘台本人也遭受酷刑,“苦楚万状”,发配广西浔州。

可是,张居正还是念念不忘他的这个有出息的学生,当他病重的时候,又咬牙切齿地说他死不瞑目!因为,连严嵩也没有过的待遇,让他摊上了——门生弹劾老师!

而远在贵州的刘台,突然间就“暴卒”了,衣服、棺材全无,凄凉万分!

有专家悲叹说,“刘台的下场实在太可悲了,身遭诬陷,死得不明不白。”岂止如此,他的父亲兄弟,也受到牵连,家破人亡。

刘台才是死不瞑目啊!

我补充说两句以后的情况:张居正死后仅仅半年,刘台冤案平反昭雪。万历皇帝在清查报告上义正辞严地批示说,这班家伙“挟私枉法,陷害无辜,险狠可恶”!于是,当年参与诬陷刘台的大大小小几十个干部,都受到了处分:有的以杀人罪监候斩;有的判处徒刑;有的革职为民;有的降职降级!其中,江西当年的“一把手”、现任“议长”——都察院院长陈先生被革职发配烟障之地充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