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当权不过如此
1050100000022

第22章 各得其所 (1)

以性和利维系的权力格局

张居正当国后,由于万历皇帝年幼,国家最高权力格局,是首相张居正—太监头子冯保—年轻的李太后构成的“铁三角”。这个格局一直维系到张居正去世。是什么力量使得这个权力格局如此稳固?以至于皇帝已经成人,仍然处于被操纵的地位!为什么政府首脑和大内总管之间能够里应外合如此默契?一个个谜团等待我们一同去解开。

打开权力迷宫的秘钥

我想直截了当地说,要想打开张居正掌权后大明帝国中央政府的权力迷宫,不得不说到“性”这个关键词!听了我的这个说法,千万别以为是本人从俗如流,也要赶时髦,发掘出一则花边旧闻来,吸引读者眼球!

不是的。在大明帝国隆庆、万历两朝更迭交替之际,当迅雷不及掩耳的政变发生以后,历史就被锁在了重重迷雾中了。如果能够解开一个大谜团——张居正和年轻的李太后是不是有奸情,那么当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或许就有了新的解释,一个个更大的谜团也就随之解开了。

干脆,还是先把更大的谜团说出来吧。

到现在,我就始终搞不明白,或者文一点的话,叫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在隆庆皇帝尸骨未寒、万历小皇帝刚刚登基六天的情况下,为什么仅仅凭冯保添油加醋的一句话,就把深得隆庆皇帝信任并执手托付天下的首席顾命大臣、内阁首相高拱一举罢黜?如果年轻的李太后不点头,张居正和冯保的阴谋是难以得逞的。可是,李太后分明是知道她的亡夫生前对高拱无以复加的信任、依赖程度的,向高拱托付天下的场面,她也是亲眼见证的。高拱的道德操守、才干能力,对国家、对她老朱家的忠心耿耿,她也应该是清楚的。难道她真的怀疑高拱政治上不可靠吗?

还有一个更大的谜团:张居正死的时候,李太后也还不到四十岁。万历小皇帝对他的这个生身母亲一向是言听计从的,而李太后教育小皇帝的话,归根结底就一个意思:乖乖听张先生的话,凡事该由张先生做主。他们母子在公开场合从来不直呼张居正的名字,而是尊为张先生,这在历史上不说绝无仅有,也十分罕见。要知道,皇帝和臣下的关系,如同父子,皇帝是父,臣下是子,口头和书面,都称呼臣子为先生,就此一例。在李太后和张居正的严厉训导管束下,万历小皇帝慢慢长大,该“亲政”了,可是,李太后还是说,听张先生的,等到你三十岁以后再说。没有等到万历皇帝长到三十岁,张居正就死了。身后的哀荣当然相当可以。然则,转眼之间,就遭到了清算,只差焚尸扬灰了。这个时候,李太后呢?她什么态度?为什么没有李太后在这个事件中只言片语的记载?如果她坚决不同意(按说应该是这样的),那么,是不是还会发生清算张居正的事件,值得怀疑;至少,对张居正的清算,不会如此决绝。

历史就被锁在这样的迷雾中,让人看不到真面目。所以,张居正和李太后是不是有性关系,这个谜团,非解开不可。

或许会有人说,只要白天的事办好了,晚上的事就不要管了吧;看人看他的贡献就可以了,其他的就不必计较了。我不完全同意这些观点。但是,我之所以写这个题目,绝对不是要发掘历史上的风流韵事,管人家夜里的事,也不是想以此说明张居正的不堪。不是的。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点:我不愿意把历史概念化,人物脸谱化。似乎用阶级观点一分析,把经济基础搞明白,就等于把历史规律把握住了,就把历史真相搞明白了。我认为这还不够。要探究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不能忽视人的本性、本能。也可以说,这是研究历史特别是历史人物的新思维、新尝试。第二,更重要的,要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探究,解开更大的历史谜团。在历史表象背后,隐藏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恐怕需要新角度、新方法。所以,写这一章的目的既不是猎奇,也根本不是以此对有关人物进行简单的道德评判。

我们的土祖宗有句话,叫“食色,性也”。我们后来认的洋祖宗有条原理,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如果土洋结合的话,那对“性”就不能不予以关注了。实事求是地说,研究历史特别是研究掌握权力的人物,如果完全回避或者忽略“性”,很可能与历史真实背道而驰,至少,就会变得概念化、教条化。君不见,直到现在,贪官中的男人,只贪不色的,有几个?

这么说吧,权力与性,可能是青梅竹马的“发小”吧,反正挺近乎的。柏杨先生在《化淫棍为圣明》一文中就说:“一旦崇拜权力,就不能崇拜是非。有权的就有理,不但没有人敢吭一声,还更进一步的替有权的朋友制造理论根据。”在这个背景下,“有权的朋友遂洪福齐天,而化淫棍为圣明”了。这些话是针对皇帝后宫粉黛三千说的,推而广之,凡是有绝对权力的人,在权力崇拜的氛围下,要他不成为淫棍,也很不容易。

综上所述,我的意思除了为自己写这个题目辩白一番免得被正人君子无端耻笑外,更重要的是要说明,对一个权势人物的了解,完全忽略了“性”,很可能会大而化之,脸谱化了。至少,相当不全面、不深刻,不能还原其真面目。

不过,请允许我再说得全面些,免得被人抓住把柄。

刚才说了,性和吃饭一样,是人的本能。这是老祖宗的教诲了。我理解,这也是符合唯物主义观的。当然,对待性,由于历史、文化、风俗不同,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人们观念和行动应该是不完全相同的。比如我们国家,据说在宋代以前,性方面是相对开放的。假如张居正和李太后不是生活在明代,这个题目就根本不存在了;换言之,如果他们生活在别的时期,或许我们不需要怀疑他们之间的奸情,这件事也构不成一个谜团的。

看看魏晋时期的宫廷,皇后太后公主,和文武大臣乃至警卫通奸的,比比皆是,争风吃醋的事,经常发生。唐代也有魏晋遗风,武则天的表现,就不用我再细说了吧。还有一个有名的公主,她就公开说,皇家的男人可以玩那么多女人,那我也得玩多多的男人,这才公平(不光是说,还真做了)。武则天的儿媳妇韦皇后更有意思了,她在宫闱和大臣对弈,皇帝老公观看,下完棋就在床上颠鸾倒凤一番,皇帝老公也不计较!

到后来,又出了圣人,说应该存天理灭人欲,男女该是授受不亲才对。逐步地,大家就学会收敛了,至少,表面上如此。有关的防备措施、出了问题以后的舆论谴责等等,都跟上来了。还有的干部,认真学习圣教贤训,觉悟不断提高,不为美色所动,绝对的正人君子。这些,都不可否认。

但是,别忘了,在人治官场,专制社会,权力、地位与其所受的监督程度成反比。权力越大、地位越高,受到的硬约束、刚性监督越少。这就容易出问题了。出问题的不是普通人,而是掌握权力的人,那问题就越发值得重视了。

如果从这些角度去分析,张居正和年轻的李太后有奸情,可能性很大。而正是性,而且只有性,才可能起到维系李太后和张居正关系、进而维系权力格局稳固到如此程度的独特作用。

非常之人敢做非常之事

要说张居正和年轻的皇太后有奸情,确实有点危言耸听。老实说,这样的事情,一般人是连想也不敢想的。要说张居正敢做出这样胆大包天的事情来,就得对人性、对参与者的胆量做点分析了。我必须先声明:说张居正和年轻的李太后有奸情,并非空穴来风,也不是现在才有人提出这个疑问。

有这样两句诗:

艾自修自修不修白面书生背虎榜

张居正居正不正黑心宰相卧龙床

前一句提到的艾自修,即艾穆。他是张居正的同乡,后来因为弹劾张居正受到报复,下场颇惨。他的字叫自修。科举年代,及第的考生都要公示(张榜公布),排在最后的,就谓之背虎榜。知道了这个背景,这第一句诗的含义就很清楚了。调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为了引出后句话。

后一句的意思不用解释就非常明白了:张居正和李太后有奸情。当然,这是野史,只能参考。关键在于,说张居正和李太后有奸情,证据何在?老实说,我提供不出来直接的证据。逻辑上说,也不可能留下什么直接的证据。想想看,即使是现在,即使是一般人,不经常有“捉奸捉双”“捉奸在床”的说法吗,还有雇请私家侦探跟踪的,说明这样的事,拿到直接的证据是相当困难的。

张居正和李太后是什么身份?他们做这样的事,一定安排非常周密,行动相当绝密,根本不会让人知道。或许贴身的心腹会知道,但是绝对不会露半点风声的。显然,就谈不上有人跟踪,事实上也没有人敢这么做,更不用说会出现捉奸在床的场面了。

既然没有证据,在当时,谁又敢胡乱猜测呢?或许有人怀疑,但是他绝对不敢说出自己的怀疑。不要说正式场合不敢,私下的场合也未必敢。要知道,张居正的统治手腕是相当残酷的,对干部的监督(严格说是监视)力度不小。曾经有这样一件事:一对夫妻夜里敦伦(现在的话叫做爱),边做还边说着颂扬张居正英明伟大的话。

奇怪吧?更奇怪的是,这样的事情,就能在京城传开。所以在床上乱说话也是危险的。只有下属都人人自危,那么高高在上的统治者才会安安全全。全社会都被监视,那么最高实权人物就可以为所欲为。

前面说过,高级干部如果没有刚性监督,就有可能张扬本能。何况掌握着生杀予夺的绝对权力、不用担心有任何人敢盯梢和跟踪的领导人呢?

具体到张居正,在追求女色方面,他的欲望是强烈的。换言之,他有条件不必那么压抑自己的本能。而这是有历史记载的。至少,戚继光就给张居正送过美女;而张居正的管家游七,则善于为张居正打理这方面的事务,颇受张居正的信任。

张居正以五十七岁之龄,无重疾(正史记载是因为痔疮)而殒命,颇受议论。有两种流行的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因为操劳过度。张居正日理万机是事实,但是,不能忽视了这样的事实:行使权力可以给人带来快慰。有的领导在台上精神焕发,一退休就精神萎靡,甚至郁闷而病,不治而亡,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这个说法未必那么可信,至少也不能完全相信。第二种说法,是纵欲过度。据说张居正好女色,但是随着年龄增长,力不从心,于是就靠“伟哥”(春药)助力。“伟哥”服多了,就浑身发燥。据说张居正大冷天不戴帽子,还觉得燥热难耐。后来更因为“伟哥”吃多了,脱肛难治。对外只说是痔疮,全国的名医都请到医治,还是无力回天。这个说法也不能完全相信,但是绝对不能认为是胡编乱造。

也就是说,张居正是好女色的,甚至到了不太顾忌自己身体的地步。

那张居正有没有这个胆量呢?有的。张居正这个人,性格里胆大妄为的成分相当突出,想人所不敢想,为人所不敢或者不愿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倘若不是这样,他不可能一举打垮高拱,也不至于编造惊天假案试图加害高拱;更不会在他父亲去世的时候,不顾伦理纲常,照样在北京上班!当然倘若张居正不是胆大包天的人,可能也不会成就他一番功名伟业,成为所谓的“宰相之杰”。

由此可见,张居正有好色的毛病,也有这个胆量;而他权势在手,几乎不受监督,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在不会承担什么后果的环境下,张居正完全有可能会做出和李太后通奸的事情的。

这样做,一来是好色,更重要的是,尝尝和皇帝的女人颠鸾倒凤的滋味,那一定非常刺激,此非常人所能及。对张居正这样的人来说,非常之人、做非常之事(这是他的名言),做了,就证明自己是非常之人,就可以证明自己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