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当权不过如此
1050100000017

第17章 惊天大案 (1)

虚伪加阴险的精彩表演

如果说,对于官场中的权力斗争,未必就有界限分明的是非之辨的话,那么,精心锻铸惊天假案,并要以此对被打倒的对手从肉体上斩草除根,就未免过于毒辣了!如果一面锻铸冤案,一面又对被陷害的人表白说,有我在,就等于你有了保护伞,那么,这样的政客,算得上虚伪到家了!张居正未必算得上最阴险、最毒辣的人,但是,算计完对方后仍然以“生死之交”面目保持“友谊”,是他的特殊本事。毒辣加虚伪,张居正玩得炉火纯青!像他这样用“善始善终”的虚伪来掩盖其阴险毒辣的政客,历史上恐怕还找不到第二人。这是张居正玩弄权术的一个成功范例。

令人难以想像的毒计

这是一个严寒的早上。

万历年号刚刚使用了十九天,睡意曚昽的九岁小皇帝(因其年号为万历,故称其为万历皇帝)坐着轿子出乾清宫。刚刚出得宫门,一个男子突然从西边的台阶向御驾奔来。警卫人员眼疾手快,不费吹灰之力,当场拿下。

不用说,这个消息很快就报到了最高实权人物张居正那里。

张居正大吃一惊。不过,他并不是仅仅因为有陌生人闯进首脑机关而吃惊。这种情况不能说经常发生,至少也不能说十分罕见。实际上,当时常常有一些闲杂人等利用警卫搜检不严,混入宫中的。好奇者有之,探视亲友者有之,盗窃财物者有之,不足为奇。因此,这天早上发生的事,充其量也是个常见的普通事件而已。

谁也预想不到,一件普通的事件,会演变成惊天大案!

当下,当刚刚接到报告的时候,张居正也没有想到。那么,一向沉稳老练的堂堂最高实权人物,怎么会对一个常见的普通事件大惊小怪呢?当然有他的原因。张居正吃惊的是,据报,闯宫者自称叫王大臣,来自戚继光的麾下。而戚继光正是张居正的心腹之人。

不可否认,戚继光是抗倭英雄,是名将。但是他的缺点也不少,不管怎么说,反正朝野对戚继光的议论挺多。张居正对戚继光一向极力保护,关照有加。当然,戚继光对张居正也忠心耿耿,送美女,“赠”银子,派卫兵,供轿夫……这么说吧,凡是制度允许做的(允许的实在不多)和制度上不能做而张居正有需求的,戚继光都尽力做了。以至于后来有人甚至怀疑张居正会不会利用戚继光来推翻朱明的江山,黄袍加身,足见张居正与戚继光的关系之亲密。当时戚继光的部队就在山海关一带,位在肘腋,非同寻常。

张居正一听说戚继光的部下有人闯宫,顿时吃惊不小。所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也。一贯阴险的人,往往把事情想得复杂化。他以为别人也像他那样设圈套、挖陷阱,深文周纳,因此,就有些不安,有些惊讶。这是不难理解的。好在权势在握,他自信有能力驾驭局势,于是,便阴沉着脸说,戚帅手握重兵,地在危疑,不宜株连而贻误军国大局。告诉冯保(冯保主管特务机构——东厂),禁止人犯说他是戚继光的部卒!

也有的史家说,张居正当即就决定再施借刀杀人之计,是他主动提出后来的计划的。

冯保心领神会。张居正这个提示,让他顿生感触。既然可以禁止人犯牵扯某人,当然就可以让人犯故意牵扯另一个人!这个想法让冯保喜出望外。压在他和张居正心头的一块石头,终于可以搬掉了!

什么石头压得国家的最高实权人物喘不过气来呢?乃高拱也!半年了,尽管私欲压倒了公理、邪恶压倒了正义,但是,弹冠相庆之余,张居正和冯保忧心忡忡。

高拱才干超群、德高望重,有大功而无小过,张居正和冯保施展极端卑鄙的手段赶他下台,强加的罪名连他们这些始作俑者自己也说服不了自己,遑论服众?他张居正半年来不就一再向公众表白他如何钦佩高拱、如何关照高拱吗?与人谈话、给人写信,包括他所谓的朋友,他都忘不了说说他和高拱是生死之交,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皇帝会如此对待高拱,他如何在皇帝面前替高拱求情等等。张居正心知肚明,不是高拱有罪,恰恰相反,正是他张居正和太监冯保,为了驱逐高拱,不惜矫诏、欺君,此乃弥天大罪,罪不容赦!虽然朝野被专制威权强行压制,大小干部敢怒不敢言,但是谁知道这种靠恐怖、强制维系的局面到底能够维持多久?

张居正一直在寻找机会,捕捉蛛丝马迹,来证明高拱确实有罪!可是,他和冯保掘地三尺,还是一无所获。那只能再次施展诬陷的伎俩了。

良心、操守已经卖给了魔鬼,索性毒辣到无以复加吧!冯保和张居正不谋而合。于是,用了三天时间,一个令人难以想像的、极端毒辣的阴谋经过自以为周密的策划后,开始分头实施了。

冯保这边,准备道具、口供。他们给人犯准备了蟒绔冠服,并两剑一刀,还不惜破费珍宝(反正有权势,何愁没有人上贡,破费就破费点吧),在刀剑柄首上镶嵌异宝饰物,以此说明王大臣此人有来头,非一般闯宫的闲杂人等,案件自然也就非同以往。既然非同寻常,人犯就由冯保控制的特务机构——东厂羁押审讯。道具准备停当,接下来就是口供了。

冯保命心腹给王大臣带去了好酒好肉,推杯换盏间,来人对王大臣说:“你这个事,弄好了,升官发财,弄不好,家破人亡。”这两个结局,估计王大臣都没有想到过。既没有想到一不小心混入宫中竟会掉脑袋,更没有想过因此会升官发财。因此,这个小混混当时的表情一定是很茫然。

来人于是说:“看到了,这些衣服、刀剑,非寻常之家可以有的,谁给你的?就说是冯公公的前任陈洪给你的;给你干什么?来刺杀皇帝;为什么刺杀皇帝?是高拱的主意,他对皇帝赶他下台回老家耿耿于怀,必欲刺杀皇帝而后快!照我说的招供画押,保你升官发财!嘿嘿,不然的话……”使者话锋一转,“哼!那就:灭——你——九——族!”

这王大臣本来就是混混儿一个,如此悬殊的结局他作何选择,不言而喻。所以,冯保的工作,进展顺利,很快告一段落。

张居正还不放心。他对冯保的阴险毒辣绝对放心,不放心的是冯保的文字水平。万一文字表达不过关,让人看出破绽,那就麻烦了。于是,他要来冯保拟给皇帝上报的秘密报告,字斟句酌,务必把假的说得比真的还要真,让人一看,就觉得扎扎实实,是铁案。

毕竟,张居正是点过翰林的才子,帮严嵩捉刀代笔尚且颇获赏识,改个报告自然不在话下。所以他感到力度不够的,便习惯性地在上边加以增改(注意,如果这个被发现,就要出大事的,暂且不表)。

密室里办完了这一切,张居正和冯保觉得万无一失了,于是,按照策划,张居正正式上场了。他给皇帝(其实也就是他自己和冯保)写了一道请示,说王大臣闯宫,非同寻常,携刀带剑,谋逆弑君,恐非个人行为,一定是蓄谋已久,背后有主使之人。所以,他要求要多方辑查,永绝祸本。

这个请示就一句是真的,那就是“永绝祸本”。当然这个所谓的祸本,不是国家的祸本,也不是皇帝的祸本,而是他张居正和冯保的祸本。他们要绝的正是这个“祸本”——从肉体上彻底消灭高拱!

此言一出,首都北京顿时笼罩在恐怖气氛中。稍有思考能力的人都能够从这字里行间,读出腾腾杀气。与此同时,一队人马紧急赶往河南新郑,要把高拱本人和高氏家族,一网打尽,斩草除根(弑君谋逆,当灭九族啊)!

所谓祸从天降。高拱自被张居正、冯保诬陷而罢职,战战兢兢苦度时光,不要说伸冤,连一句关涉政治的话都不敢说。粗茶淡饭勉强糊口,整日提心吊胆,闭门不出。他做梦也不会想到,远在首都的那个“生死之交”,时刻没有忘记他,给他带来的“大礼”,足以让他目瞪口呆!

岂止目瞪口呆,高拱看到这个场面,痛心疾首,他看不下去了,不忍看,不能想!怎么办?他拿起绳索,要悬梁自尽,一了百了吧!

当地的父母官早就接到秘密指示,要他严加看管高拱。父母官一看高拱要自尽,急急忙忙拦住,他必须把最高实权人物的“老友”照顾好的嘛!当下,把高拱活着交给首都来的专案组,就算万事大吉,哪里容许他就这样了却自己呢?

惊人的心理承受力

首都北京。张居正杀气腾腾地追究所谓幕后主使者,务必永绝祸本的秘密报告,很快就在京城传开。大大小小的干部都明白,这意味着新权势集团要利用王大臣这个混混儿的偶然闯宫事件,广事株连,制造惊天冤案,大开杀戒!

可是,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此言有理。冯保和张居正精心策划的这个阴谋太过毒辣,编造的情节也未免太过离奇荒诞,朝野无不为之齿冷。

要说谁上台谁下台,个中情由虽然不甚光彩,但还有可以理解的地方,然则,既然已经把人家一个光明磊落、能力超群、道德高尚的首席顾命大臣一举驱逐出政坛,而且人家也领教了你的厉害,不敢乱说乱动了,作为胜利者,还要无端诬陷,要从肉体上把人家一族斩草除根,未免太绝情,太没有人性了吧?!稍有良知,谁能坐视?

负有言责的干部——言官,也就是“议员”,首先提出了异议。那么,涉及到案件,就和具体负责对口监督司法的刑科“议员”关系最为紧要。他们得知张居正要“永绝祸本”的所谓报告,立即就坐不住了。不知道是谁牵头,反正他们聚在一起讨论起来。最后的结论是:此事关乎我辈的责任,若我们保持沉默,致使这样的事情按照时下的趋势发展下去,我辈有何脸面见人?!

于是,他们拟好了给皇帝的上书,说这样的案件,应该移送法定的司法机关依法审理,不能由特务机构东厂擅权审理。其他的“议员”们也蜂拥而上,表明态度。

当然,这个“议员”不像民主国家的议员可以无所顾忌;大明帝国的“议员”虽然也很厉害,可是也害怕威权的恐怖镇压。因此,他们不能直截了当说这是阴谋,而是要求由法定的司法机关彻查此事,务必查明真相。为了表示不是针对张居正的,他们留了余地,商量说把给皇帝(其实就相当于给张居正)的“提案”稿,先让张居正看看再说,不要匆忙出手。

张居正大权在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议员”的叽叽喳喳对张居正不起作用。专家们都说,明代的“议员”很厉害。确实是这样。但是,张居正当国的年代是个例外。

张居正的老师徐阶极为尊重“议员”,而徐阶的死对头严嵩则是十分惧怕“议员”,高拱因为自信无可挑剔,往往不在乎“议员”;而张居正与他的这些前任都不同,他对“议员”始终采取高压态势,不顺从就开杀戒!所以“议员”们的诉求在张居正那里就等于蚊子的“嗡嗡”声。

“议员”们无奈,只能采取进一步的行动。他们索性到张居正的办公室请愿。张居正脸色阴沉,怒气冲冲地告诉“议员”们说,我奉劝你们不要乱发言,少说话,更不要上什么书,这样的“提案”,还是不呈报的好!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们,这个案件,已经定案,是铁案,改不了的!你们还是不要插手的好!不然的话……

“议员”们被张居正的威权震慑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