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西游漫记
10497900000050

第50章 魅力无穷大洋洲(1)

——澳大利亚游记

一、澳洲,充满魅力的美丽谎言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在他的《赤道旅行记》里,曾经这样描写过那片充满魅力的土地:“澳大利亚的历史……读起来不像是历史,而像是一些最美丽的谎言,并且是一种崭新的谎言,绝不是那些听厌了的陈词滥调。其中充满了神奇、冒险、冲突和不可思议。但这一切全是真的,全是确有其事的。”2000年初夏,我们越过赤道飞抵澳大利亚,漫游这充满神奇的土地,真真实实地感悟到,马克·吐温讲的是大实话。

我们这次澳洲之旅差不多是一句玩笑话引起的。真想不到,一句漫不经心的玩笑,促使我登上了去澳洲的国际班机,从北半球越过赤道飞往南半球,在美丽的大洋洲去领略马克·吐温所描述过的美丽的谎言。

一般喜爱旅行的人,都听人说过这样两句话:“看文化到欧洲;看风光要到澳洲”。我是相信这种说法的。我们在饱览欧洲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之后,怀着一种强烈的欲望,想去一次大洋洲,领略南半球那万岛之洲的美丽奇特风光。大洋洲,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说法。狭义指南太平洋三大群岛,即波利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和美拉尼西亚三大群岛。广义的除三大群岛外,还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新几内亚岛,共约一万多个岛屿。大洋洲水多陆少,陆地总面积八百九十七万多平方公里,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百分之六,还不及中国一个国家的范围大,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一个洲。人口只有二千六百万,只占世界总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五,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一个洲。大洋洲大部分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绝大部分地区处于热带和亚热带,除澳大利亚的内陆地区属大陆性气候外,其他地区属海洋性气候。我们这次澳洲之行,实际上是去三个地方: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地处南回归线上的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东部长约二千公里珊瑚礁--大堡礁。这礁大极了,从北可以观赏到南回归线的热带雨林,往南可达南纬四十多度的奥克兰群岛,也就是离南极洲最近的大陆岛屿。

我们这次澳洲之行第一站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城市悉尼,也就是不久将举办第二十七届奥运会之地。我们乘坐的这架飞机,是从北京经上海到悉尼的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航班。下午7时离开北京,9时到上海后,旅客下了一大半。从上海出境剩下的旅客坐不满三分之一的位置,于是每个人都可占3个位置。巨型747客机有400多个位置,人人都可躺下。空姐打趣地说:“今天大家都坐卧铺了。”这自然给我们漫长的国际旅行带来了很多方便。有了更好的休息条件,这可以避免“旅途劳顿”之苦。

离开国境,飞机已进入夜空。从机上往下看,是漆黑一团。但飞机的航标显示器,却为我们提供了准确的记录。我不时地睁开眼睛看显示器,飞机到了哪里?进入午夜,飞机越过菲律宾上空,进入印度尼西亚茫茫大海的云层之上,即进入南北回归线地域,纬度标的是“0”度,也就是所谓“赤道”了。过了赤道,就是新几内亚岛和巴布亚新几内亚。马绍尔群岛和所罗门群岛还在东面,到悉尼的航线恐怕是不经过那里的。在我的印象中,赤道是最热的地方,但处在高空中的飞机上,是体会不到外面的温度的。据说澳大利亚昆士兰省的克隆卡里地面绝对温度可达摄氏五十三度,不知道是不是世界上最热的地方。由于澳大利亚同中国时差要提早两小时,所以早上醒来,大约早上六、七点钟的样子,飞机已经到达澳大利亚上空。我们从机上往下看,初升的阳光已经把澳洲照耀得鲜亮明彻。南纬30多度,相当于北纬30多度的我国中原地区。我往下看,它的地表很像我国中原地区。山水分明,也有裸露的黄土地,并不像后来我们在澳洲南部看到的那样一片绿色草原。不过,这也是云烟过眼,与后来我到昆士兰、布里斯班、凯恩斯、黄金海岸看到的实际情况并不一样。

经过了13个小时的空中飞行,本来有些困倦了。但机组人员叫醒我们吃早餐。并告知,我们的目的地悉尼很快就要到了。我的精神一振,倦意全消。飞机在悉尼新机场(也有人称它为奥林匹克机场)停稳。我们兴致勃勃地踏进了大洋洲上的这片土地--悉尼的大门。

二、悉尼,南半球的“纽约”

强烈的阳光从座机的窗外射入,机身通体透亮。从窗里往外俯瞰,仿佛从大海中浮现出高楼林立的一座水城呈现在我的眼前。机上航标显示很快就要到达被称为南半球的纽约——悉尼市了。

澳大利亚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被称为“南太平洋上的一颗明珠”。现代化的洲际交通工具--波音飞机,一夜之间,就把我从北半球抛到南半球。真的,一切都不同了。我在北半球生活大半辈子,从来只知道太阳在我们的南边;突然之间,永恒的太阳却跑到我们的北边去了。我们的“国”和“家”,正从春天向夏天过渡,而这里却从秋天开始走向冬天了。正像我们国家的白天,美国是黑夜一样,我们同澳洲春夏和秋冬也来了个颠倒。从东到西,从北到南,我更加确信一个普通常识:地球是“圆”的了。

澳大利亚是一个充满温馨和情趣,旅游资源极丰富的大国。我们通常说的澳洲,就是澳大利亚国,领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和塔斯马尼亚岛,面积768万2千3百平方公里,比中国的版图只少一点,而人口只有1900万,只有中国人口的七十分之一。澳大利亚原为当地土著人所有,1770年沦为英国殖民地。1901年成为“英联邦”的自治领,直到最近全民公决,仍然保持英联邦的成员。现在澳洲居民百分之九十五为英国移民后裔……,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口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正因为如此,就演绎了澳大利亚许许多多神奇的故事和传说。

我们在机场出港口的书架上拿到一份中文资料:《抵澳旅客指南》。翻开第一页用中文繁体字手写的一行字:“欢迎您到雪梨来”。并说“雪梨--一个充满人间温情,浓厚天然气息而又建设完善,富有娱乐色彩的大都市。”雪梨,什么雪梨?我们中国的书面文字,一直是把这个城市称为“悉尼”,为什么这份材料却称它为“雪梨”呢?我的老伴是广东人,她知道广东人一直把悉尼叫成“雪梨”,至今仍然不变。

这份招徕游客的“旅游指南”说雪梨是充满“人间温情”的城市,但在海关给我的第一个印象却并不那么温情。我们在入境处看见海关人员牵着几条牛高马大的警犬。它们虎视眈眈,欲扑向入境的旅客。我到过不少国家,似乎还不曾遇到过一个国家是用警犬来迎接“客人”的。这些警犬,给我一种特别的反感。果然,我们同行的团友,一位很善良的北京老太太,被警犬盯上了。老太太一踏进入关处,警犬就向她的手提包扑腾,而且锲而不舍地“咬”住。悉尼的关员问老太太:“里面装着什么?”她回答说:“除了护照和一些零用钱之外什么也没有。”打开一看,果然如此。关员放行,警犬又扑上去,仍“咬”住不放。关员便又将老太太叫回,把手袋里里外外翻了三五次,还是什么也没有。关员和警犬闹起“矛盾”来了。关员只好再问:“这个手袋放过什么东西,转移到什么地方去了?”这下,老太太才醒悟过来。原来,昨晚飞机上发火腿肠,她吃不了,觉得丢掉可惜就放在包里了。下飞机后,认为到了目的地什么吃的都不缺,还留它干啥!便把它丢到机场垃圾箱里了。可能就是这根火腿肠的味还残留在箱子里。事情说清了,海关关员便拉住警犬“交待”了几句,放老太太过关了。这神奇的警犬,给我一种不可思议的神秘感。

出港之后,我问为什么海关查得那么严?澳洲朋友解释说,2000年奥运会即将举行,届时将有世界各地数以百万计的旅客入境。为确保奥运安全,万无一失,警方采取了各种安全措施。包括使用警犬。这次入境安检老太太遇到的“麻烦”,只是一个小小的演习而已。这只能说是一点小误会。

我们在出口处,前来接机的澳洲旅游公司的李小姐,向我们招手,帮我们年长者推行李,并领我们登上大巴,驶离机场往市区去。没想到,出机场就很不“顺”,到处是推土机、手脚架和护栏,简直是个“大工地”。一问才知:为了完成接送奥运会运动员、记者和观光人员出入境,政府已拨出20亿澳元,作为扩建机场和改善交通设施。他们要把悉尼机场建设成为高度现代化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机场。机场外的一切混乱局面,都将在奥运会开幕前结束……。确实,我们在悉尼看到的一切,几乎都与奥运有关。悉尼人,也是很重视大面上的“脸面”的。

就这样,我们顺利地进入了被称为南半球纽约的澳洲大都会——悉尼。

三、歌剧院,澳大利亚的灵魂

悉尼是一座神秘而美丽的城市,到处都可以感受到“美丽的谎言”给我们带来的诱惑。举世闻名的悉尼歌剧院被称为悉尼的标志。悉尼歌剧院已经成了悉尼甚至是整个澳大利亚的灵魂。我们到悉尼之后第一个观光目标就是悉尼歌剧院。上午是远距离观望,照了许多相,令我们欣喜不已;下午直接驱车到歌剧院近距离观赏。我们确实被它美丽奇特的景色迷住了。我们到达悉尼歌剧院是下午3时,正是悉尼阳光最充足的时间。从北面照射来的强烈阳光,使杰克逊港的海水泛起金色的涟绮。汽车在贝尼朗岬角北端停稳以后,我们下车,举目眺望,像贝壳般造形的歌剧院盖顶,立即映入眼帘。

啊!悉尼歌剧院。它并不像照片上所显示的几片贝壳,而是一个庞然大物,一个巨大的建筑群。尽管我们对悉尼歌剧院并非一无所知,但导游仍然按步就班地、一五一十地向我们讲解了歌剧院的来历和特色。他说:“悉尼歌剧院是澳大利亚全国表演艺术中心,因为它矗立在杰克逊港贝尼朗岬角,三面环海,所以又称海中歌剧院。”悉尼歌剧院的建筑师确实出手不凡。我在欧洲一些国家和美国曾看到或参观过一些著名的歌剧院,但悉尼歌剧院与它们的风格迥异。它建筑造型十分奇特,外形宛如一组扬帆出海的船队,也像一枚枚屹立在海滩上的洁白大贝壳,与周围海上景色浑然一体,非常富有诗意。导游告诉我们:“歌剧院整个建筑群占地1。84公顷,长183米,宽118米,高67米,看似只像几片贝壳,却相当于20层楼的高度。”我们来到歌剧院的正门。大门很有气势。门前是宽90米的大台阶,全由桃红色花岗石铺面,据说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室外台阶。导游补充说:“主体建筑采用贝壳体结构,由2194块每块重15。3吨的弯曲形混泥土预制件,拼成10块贝型光顶壳。外表覆盖着105万块白色和奶油色的瓷砖。”我们仰视天穹,看着这个庞然大物,觉得它确实十分惊人十分壮观。我迈着大步走上最大的大厅台阶。一种美的情感随着步步登高而在心中升腾。

歌剧院的门前,有一块醒目的指路标。它告诉我们:歌剧院是由音乐厅、歌剧厅和休息厅三大部分组成。除了这三大正厅,旁边是咖啡室,也就是称为“茶座”的休息室。这几个厅,各由四块巍峨的大顶盖连接而成,其中三块壳顶面海依抱,另一块则背海侍立。景观非常富有诗意。远远望去,恰似两艘巨型帆船,盖顶像一片片白帆,迎风飘扬。歌剧院内外,风光迷人。休息厅设在壳体开口处,配有大片玻璃墙面,据说由2000多块高4米宽2。5米的玻璃镶成,临墙眺望,气象万千。歌剧院建在高台阶上,也是观景的好去处。白天,绚丽的悉尼湾风光一览无遗;夜间,市内万家灯火尽收眼底。

歌剧院规模宏大,陈设新颖。我们看到,各个厅室都有不同的特色。最大也是最辉煌的音乐厅,有2690个座位环绕在表演台的四周。舞台面积440平米,有转台和升降台。配有两幅法国织造的毛料华丽幕布。幕布分别叫日、月幕。一幅由红、黄、粉3种颜色组成,恰似道道霞光普照大地的幕,被称为“日幕”;另一幅是由深蓝色、绿色、棕色构成,犹如一弯新月隐挂云端的幕,称为“月幕”。舞台灯光有200多种回路,由电脑自动控制。演出厅外面还有一台闭路电视,未能进入大厅的观众,在厅外可从电视上直接看到演出。除音乐厅外,还有话剧厅、电影厅、大型陈列厅和接待厅,各种排练场、化妆室、图书馆、展览馆、演员食堂、咖啡馆等大小厅堂900多间。据说,这个剧场,利用率很高,演出频繁,除圣诞节和耶稣受难日外,每天开放16小时,平均有10个不同的活动项目,可同时容纳7000人。

如此辉煌而富有特色的世界级的歌剧院是由谁设计的呢?这里没有雕像,没有为设计者树碑立传。只有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大厦落成时,专程来剪彩的大幅照片,以显示王室对此的关注。设计师是谁?据说,这个堪称为世界级杰出艺术品的歌剧院,是由丹麦当时只有38岁的建筑师耶尔恩·乌特松设计的。此公非常有个性。他设计完这座歌剧院以后,自己觉得很不满意,便拂就而去。大厦建成受到世界上各方面赞誉之后,他仍然不满意,因而谢绝出席揭幕典礼。从1959年破土动工到1973年建成揭幕,迄今快30年,设计师一直未再来过这里。他现在快80岁了,据说最近态度有些转变,表示愿意回悉剧看看他自认为“不那么成功的作品”。

我从悉尼歌剧院出来,一方面为这世界性的杰作而感到惊讶;另方面也为这位丹麦艺术家永无止境的追求而感到敬佩。美哉!歌剧院!

四、伟岸的桥和奇特的塔

人们把建筑称为艺术是不无道理的。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建筑物都成了举世闻名的艺术品。法国的卢浮宫,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德国的科伦大教堂,不都成了人们赞叹不已的艺术品吗?桥梁也可以成为艺术品。我国古代著名赵州桥是艺术品,美国旧金山的金门大桥也是艺术品。我曾去看过赵州桥,也曾去看过旧金山的金门大桥,都为它奇妙的设计和超拔的建筑艺术所折服。澳大利亚人把悉尼海港大桥也当作一个伟大艺术品来欣赏的。澳洲人欣赏海港大桥,也许不像人们到旧金山看金门大桥那样,看它的蒙胧和神秘,而是看它的伟岸和宏大。因为伟岸往往能激起人们的崇敬之情。对于悉尼人来说,令他们感到骄傲的正是这座大桥的伟岸和宏大。我们看到横跨悉尼南北区那座像个“大衣架”的大铁桥,使我想到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正像埃菲尔铁塔由钢铁堆起来的一样,这座结构宏伟的悉尼大桥也是由钢铁“堆”起来的。我们乘车过往并不觉得它的奇特,但当我们站在桥下仰望这飞架南北的钢铁长虹时,那伟岸,那气势,确实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