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史上最牛日本人
1049600000005

第5章 源平之战 (1)

1.起兵第一战——柿子要拣软的捏

但凡起兵,都要先找个理由。以仁王的旨令就是最好的理由。

6月24日,源赖朝修书N封,叫来个家丁,告诉他,你要将这些信分别送到某国某人的手中,事关重大,切勿出错。

信的内容很大众:平氏平素独断专权、祸国殃民,我源赖朝作为源氏正统,今特奉以仁王旨令讨伐平氏。现命你等速来北条乡会合,助我完成讨平大业。

这信的前半部分和一般造反宣言没有太大区别,但是读到最后一句大家也许会发现,这句话有些不同。这不像是一般招兵买马的口号,倒像是在发号施令。

那么,发号施令的对象,是些什么人呢?

是源赖朝的爸爸源义朝当年出生入死的老部下。前面没有跟大家交代,其实源爸爸虽说也是皇族后裔,但小时候生活却很苦,幼年时就被他爹送出京城寄养在关东,整个青少年时代都是在关东度过的。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个,源爸爸才在关东结交下一批出生入死的老部下。

而至于他为什么从小被扔到了关东,老实说,我不知道。当时汉字传入日本只有几百年,日本会写字的人不多,史料也很少,源爸爸成名前“闯关东”的经历想必是没有引起当时史学家的注意,所以今天我们回答这个问题只能靠猜测。

我的猜测就是大概源爸爸从小就不受他爹待见,父子俩感情不好。因为从他后来升任国守,回到京都以后的经历来看,他与他父亲的关系不像父子,倒像是仇人。仇恨到什么程度呢?这样跟大家说吧,1156年,源爸爸在一场政治斗争中手刃了他的父亲。当然,源爸爸之所以能干出手刃生父这种事,除了自小没享受过父爱外,应该还和养育他的日本关东那独特的文化氛围有关。

古代日本从地理环境上看,由于西部与中国、朝鲜离得比较近,接触大陆文化也比较便利,所以说西部地区始终代表着日本最先进的文化和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大家可以自己拿日本地图对照一下,日本当时的首都(今京都府),以及在那之前的首都(今奈良)都在靠近日本海的西南部地区。

而东部,越往东就越荒凉。

关东之于日本,如同西伯利亚之于俄罗斯,鸟不生蛋不说,气候也寒冷,冬天能冻死人。不过,一般这样的地方民风都比较彪悍,所以日本关东盛产一种特殊的人才——武士。

古代的日本没有科举制度,当官基本靠接班。老子没了儿子上,儿子完了孙子上。所以,如果你不是贵族出身,或者是贵族出身但你爸看不上你,基本上也就与官场无缘了。

但有一种人例外——武士。

说是武士,其实源爸爸那个年代,武家社会还没真正形成,所谓“武士”也就是一些比较能打的人。其来源十分复杂:有各地犯了罪被流放过来的犯人,有当地比较能打的原住民,还有在家混不下去,到关东来混口饭吃的各色人等。

在法律法规极不健全的当年,日本关东地区却可以说十分民主。你有本事打下这个村,这村就归你;他有能耐拿下那座山,那山就是他的。这地方朝廷不想管,也管不了,所以大家都凭本事吃饭,相当公平。

当年,源爸爸就是凭借自己过人的武艺与智慧,在以镰仓郡为中心的相模国(伊豆国邻国)地区站稳了脚跟,势力一度延伸至常陆国、下野国等关东南部大部分地区。后来荣升至下野国国守,可以说源爸爸其实是实至名归。

说到这里,请恕我八卦一下。源爸爸当上下野国国守以后,经常往返于京城和关东之间,途中每次都必经一个相同的驿站,并与驿站老板的女儿育有一女,取名“夜叉”。

八卦说完了,言归正传。

源爸爸当年讨伐平氏时,手底下跟着的大都是从关东带来的、曾多年一起出生入死的部下。日本人管这种部下叫做“家臣”。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不同于中国古代军队里的上下级关系。

在中国古代军队里,一般主帅、副将等都是皇上指派的,可能出征前主帅才刚知道都有谁要和自己一起上战场。士兵之间也不怎么熟,打了几仗,刚混个脸熟,咔嚓,人家挂了。于是张三李四的再招一批兵,还得重新认识。

日本就不一样了。武士的军队基本上都是自己组建的,主君与家臣之间双向选择,互相都看对眼了才会走到一起来。这种关系不是一般的上下级关系,而是主从关系:我这辈子跟你混,我儿子将来还跟你儿子混,只要你们家不倒,我们家世世代代都是你的家臣。当然,这只是理想状态,中途换主子的其实也大有人在。

源爸爸当年起兵失败后,他的家臣们便都纷纷回到关东蛰居起来。

也就是说,源赖朝在关东,不造反则已,一旦哪天他想造反,招呼一声,十里八村那些老部下们提着棍子就能来,连招兵买马都省了。

所以,对于为什么把源赖朝流放到关东,我一直感到很困惑。

起兵消息传出去后,第三天,1180年6月27日,一位老家臣的儿子第一个赶到了北条乡。此人名唤三浦义澄,其父亲三浦义明当年是源家最忠实的家臣之一,只不过老人家今年高龄八十有八,实在走不动了,就派了儿子前来表明支持之意。

这三浦义澄对源赖朝是个什么态度呢?日本镰仓时代有一本官方史书,叫做《吾妻镜》,其地位如同《明史》之于明朝,《清史》之于清朝。对于这次会面,这本书对二人的对话作了少许介绍,现转述如下。

三浦义澄:“最近我一直身在京城。以仁王事发之后,我们十分惦念主公的安危。无奈京都最近一直有大量官兵聚集,十分混乱,因此耽搁了日程,以至今天才来参拜。”

从这段话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源赖朝当时在一些比较忠诚的家臣眼里,还算是颇有分量的,因此他一声号令能叫来些许追随者也便不足为奇。

至于源赖朝当时回答了什么,两人之后又说了什么,对不住各位了,《吾妻镜》上说两人随后进了个小屋密谈,外人不得而知。

不过这并不重要,谈话的中心思想我们用脚趾头都能猜到。

接下来的一个月,关东各地的家臣陆续来报到,人数总计40有余。

人虽不多,不过找个软柿子捏捏倒也足够。

为壮士气,起兵第一战一定要赢得漂亮,所以这第一个软柿子,一定要非常非常软。放眼十里八村的平氏家臣,源赖朝思考了一下,确定了第一个揉捏对象——平兼隆。

没错,就是当年娶过政子那位兄弟,所以源赖朝此举大概也兼有报私仇的成分。

在最后付诸行动之前,还有一项准备工作要做。

8月,源赖朝找来一个人。这人不是武士,用今天的话说,他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此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书法、绘画、写文章,对他而言都是小儿科。不过源赖朝找他来,并不是要他吟诗作画,而是看好他的另一项才艺——占卜。

源赖朝:“帮我挑个宜起兵的吉日吧。”

藤原邦通:“……8月17日,是个好日子。”

源赖朝:“好,就在8月17日。”

实事求是地说,平兼隆实在是位很倒霉的兄弟,倒霉到我都有些同情他。这位仁兄本来也是个武士的儿子,他爹以前还在京里当五品官,公子哥的日子过得好好的,结果忽然有一天,他爹犯了罪,他就被流放了。到了伊豆,好不容易混出个样子来,娶了个乡绅家的女儿做老婆,结果新婚之夜就被新娘打晕,新娘也跑了。现在人家老公起兵造反,第一个要打的就是他。

然而到这,他的倒霉日子还没完。

1180年8月6日,平兼隆很高兴。17日就是三岛神社举行祭祀活动的日子了,他决定到时多派些家丁前去参拜,家里这阵子诸事不顺,这次祈福,说不定以后就否极泰来万事亨通了,呵呵。

平兼隆,尽情高兴吧,抓紧时间高兴吧。

同一天,北条乡,北条家,一个毫不引人注意的小屋里坐着两个人。

土肥实平:“主公今天找我来,想必起兵之日已定?”

源赖朝:“其实,我心里有一句话,一直没对你说。”

土肥实平:“哦?”

源赖朝:“在这么多源氏家臣中,你是最有才能的一个,也是最忠诚的一个。一直以来,只有你,才是我最信任的家臣。”

土肥实平闻言强忍泪水:“受主君如此信任,实平惭愧啊!”

源赖朝:“17日的起兵大计,就全靠你了。你是唯一能担此大任者。”

土肥实平:“主公请放心,实平一定不负重托!”

土肥实平泪流满面地出去了,少顷,另一家臣来到了北条家。

加藤景廉:“主公今天找我来,不知所为何事?”

源赖朝:“其实,我心里有一句话,一直没对你说。”

加藤景廉:“什么事?主公但说无妨。”

源赖朝:“在这么多源氏家臣中,你是最有才能的一个,也是最忠诚的一个。一直以来,只有你,才是我最信任的家臣。”

加藤景廉:“主公!我……”

源赖朝:“17日的起兵大计,就全靠你了,你才是唯一能担此大任者。”

加藤景廉喉咙哽咽:“请主公放心,景廉一定万死不辞!”

如此剧情反复N次,对话均出自《吾妻镜》,内容雷同,就不一一列举了。

8月17日夜,北条馆里的空气绷得紧紧的,凝重中掺杂着一丝兴奋。

此时聚集在源赖朝身边的武士,包括上述土肥实平、加藤景廉在内,共计十余人。加上老丈人北条时政,还有北条家的众多家丁,源赖朝的全部兵马都在此聚齐了。

平兼隆家所在的山木乡离北条乡并不远,具体来说是这样的:你只要爬上北条乡的树,就能看到山木乡的房。所以整个行军过程并没有花费队伍太多时间(不到一袋烟的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