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史上最牛日本人
1049600000004

第4章 故事从1147年说起 (3)

就在源赖朝当上上门女婿后不久,他就在北条家接触到了一个名叫“龟前”的侍女。这是个貌美如花的女孩,源赖朝打心眼里喜欢,不过碍于自己尚不牢固的地位,他只是偷偷地与龟前交往。

到了1182年,当源赖朝扎根镰仓,幕府初具规模后,他立刻命人回伊豆接回了当年的龟前姑娘,将其留在镰仓继续宠爱。

然而一个龟前就够了吗?不,当然不够,我们的男主角正当壮年,精力旺盛得很。就在宠爱龟前的同时,源赖朝又想起了他已死去多年的大哥。不过这倒不是因为他们兄弟手足情深,只是因为他的大哥给他留下了一位年轻貌美的大嫂。

考虑到事业已经小有所成,源赖朝十分浪漫并且信心十足地给他这位大嫂写了一封信,问她是否愿意做自己的小妾。结果大嫂不愿意,大嫂的爹爹也不愿意,收到信不久就将女儿改嫁了出去。最后源赖朝也没办法,只能痛骂大嫂的爹爹一顿了事。

所以如果要问源赖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想只能说,他是一个成功的人。而“成功”与“好”之间是不能画等号的。

没错,他后来成功建立了镰仓幕府,开创了日本700年的武士史,他是成功的,毋庸置疑的成功。

然而悲哀的是,近20年的囚犯生活没能束缚他的身体,却牢牢困住了他的灵魂。在他的世界里,没有亲情,没有信任,有的只是日日夜夜的苦思冥想,他思考的问题只有一个,就是如何改变这落魄的现状,如何能让自己生活得好一点。

他是成功的,也是悲哀的。

话题有点沉重了,下面让我们再次回到1178年,我们看到的还是一对幸福的小夫妻。

源赖朝为他的第一个女儿取名叫做“大姬”。其实这也不是什么正经名字,因为日语里“大姬”就是“大女儿”的意思。

娶妻生子的源赖朝终于过上了梦寐以求的生活,日子平淡而幸福地流淌着。

然而平静的生活只过了两年,1180年4月的一天,一封信的到来打破了北条家的平静,信是京城里一位皇子以仁王写来的。(天皇家的男孩大名都带个“仁”字,这一点到现在也没变。)信的内容大致如下:

“平清盛等平氏一门,肆意专权、作恶京城;上欺天皇、下压百姓;罚有功之臣、赏作恶之徒,其罪罄竹难书。以仁王特命以源赖朝为首的源氏一门,举兵讨之。凡参与讨伐者,事成之后有重赏。”

说明一下,这个以仁王,原本也是有机会继承皇位的,但当年在平清盛的不懈努力阻挠下最终没有当上天皇。为此,以仁王一直对平大人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放下信,源赖朝的一颗心难以平静。想当年,父亲举兵讨伐平清盛的时候他就身在战场,跟随父亲左右,他亲眼目睹了从起兵到溃败的全过程。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失去父亲的痛苦,至今让他记忆犹新。

远流他乡,忍辱负重,这么多年我为的是什么?今天终于有机会一雪前耻替父报仇,我源赖朝怎能犹豫片刻?!平清盛,我们源、平两家算总账的时候到了!

呵呵,如果我说源赖朝当时是这么想的,你相信吗?

不好意思,跟大家开了个玩笑。

3.艰难的抉择

如果说源赖朝放下信,立马揭竿起兵,那他也许能打一场胜仗、两场胜仗,甚至可能攻下几个地方国。但也就仅限于此吧,不太可能有更大的成就。

有人说,真正的英雄在作重大决定前,往往都是举棋不定的。成功自然是好,但通往成功之路毕竟荆棘繁多,可能出现的问题、遇到的困难事先必须充分考虑。如果想都不想就上路,不摔跟头才怪。

从这个意义上说,源赖朝应该算是一个英雄。

放下信,他的内心是矛盾的。

20年了,距离当年父亲起兵失败,已经过了20个春秋。当年那个一夜之间失去家人,失去一切的12岁少年,如今已经33岁了。

12岁的他无助、绝望地被流放到这个陌生的地方。多少个夜晚,是在对家人的思念中度过的啊!如今33岁的他有了一个新家,娶了当地豪杰的女儿做妻子,还有了一个女儿。

一句话,他的现状还不错。

到底要不要起兵呢?

与平清盛,他有不共戴天之仇,如果可以,他甚至想亲手剐了他。可是,如果失败了呢?他将再一次家破人亡,这一次,他甚至连被流放的机会都没有。

因为经历过战争,他更懂得战争的残酷。

算了吧,一切还是维持现状吧。我现在过得很好,我不想改变。

成王败寇,不是我不想成王,只是那败寇的滋味,我再也不想记起。

对远在京城翘首以盼的以仁王,源赖朝并没有写信拒绝,当然也没有写信答应——他没有任何回复,就像从来没有收到过那封信一样。

十几天过去了,生活似乎还很平静,只是这平静里,带着些莫名的紧张。

5月10日,又一个陌生人敲响了北条家的门。

来人是京城里三品大员源赖政的亲信。

关于这个源赖政,也许你已经猜到,他和源赖朝是有些亲戚关系的。不过不是兄弟。我查了一下源氏族谱,他和源赖朝的爷爷(源为义)是一辈的,往上数五代,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老祖宗源满仲。

换句话说,源赖政是源赖朝的远房爷爷。

其实说起来,这源爷爷才是这次反平大戏的真正导演,以仁王也是在源爷爷的劝说与鼓动下才下达讨平令的。否则,在那个天皇、太上皇都不好使的古代日本,他一个连他亲爹都不待见的所谓王爷,突然说要讨伐平氏,那是明摆着找死。

决定起兵这一年(1180年),源爷爷高龄76。在全日本大半壁江山都归平氏掌握的当年,源爷爷在京里当三品官,京城人称“源三品”。

可不要小看这个三品官哦,在当时,这可是所有源氏子孙里面最大的官。没办法,自从20年前源赖朝他爹兵变失败,源氏就一直被平家人踩在脚底下,混得都不咋地。

源爷爷之所以能独树一帜,当上这个三品官,是因平清盛对他不错。而平清盛之所以对他不错,是因为当年那场兵变,他慧眼识才,以源氏之身站到了平氏阵营。

而今天,老爷子以76岁高龄重举反平大旗,不为别的,主要是以平清盛为首的平氏,这些年作恶多端。

上至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提起平氏,没有不说个“不”字的。

老爷子琢磨着,照平氏这么个闹法,气数也快尽了吧。找以仁王一合计,两人新仇旧恨加一块儿,当即一拍桌子——起兵!就这么定了!

源爷爷派来的使者没有别的意思,就是告诉赖朝孙子一声:爷爷已经准备起兵了,到时候希望你能接应一下。爷爷在京城,你在地方,咱们祖孙俩两相呼应……

送走了使者,源赖朝又一次困惑了。要不要帮爷爷的忙呢?

9天之后,5月19日,没等源赖朝回复,源爷爷就起兵了。

我的亲爷爷啊,就算起兵,也不用这么急吧?你总得给我点时间准备啊!

没时间了,孙子,起兵的消息已经走漏了,以仁王4天前被下令流放,爷爷再不起兵就是死路一条啦!

怎么办?!现在怎么办?!

危急关头,要小家?还是顾大义?

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源赖朝毅然决定:要小家!

爷爷啊,对不住了,孙子在这为您祈福了啊!

源爷爷的兵变,这里就不多说了,四个字概括足矣:瞬间崩溃。兵变后正好一个星期,5月26日,源赖政在求援的路上遭遇平氏追兵,全军覆没。在战场上和源赖政一起被枭首的,还有他的一个儿子、两个养子。以仁王比较幸运,他是跑了一段才被杀的。

不过,这些都与我无关了,我源赖朝,现在只想过平静的生活。

可是,可以吗?

源赖朝,或许你不知道,从接到以仁王的讨平令开始,平静,对于你,便是一种奢望了。

6月19日,又一个送信的上门了。或许北条家该考虑换个门槛了,否则早晚被送信的踏破。

大家猜猜这个信差是谁派来的?

呵呵,猜不到吧?猜不到就对了。

这个人住在京城,是个有品无官的小人物。为什么说他“有品无官”呢?因为早在18年前,京都朝廷就给了他一个“从五品”(比五品低,比六品高)的身份,但一直没有给他实职,所以我说他有品无官。

这个人的名字,叫做三善康信。

他是源赖朝奶娘的妹妹的儿子。因为有了这层关系,源、平两家,他就比较偏向源家。最近一段时间,三善兄每隔十天就派人向北条乡送一次信。在那个交通基本靠腿的年代,源赖朝的通信就基本靠三善兄了。

闲话到此为止,我们来看信的内容。

“上月,以仁王谋反兵败。朝廷下令追讨所有接到过以仁王旨令的源氏族人。你为源氏正统,为今之计不如离开伊豆,逃往奥州。万望一切小心,切记切记。”

信中的“奥州”是指“陆奥国”,是日本最靠东北部的地区,相当于中国的黑龙江。这个地方后面还会提到,希望大家先留个印象。

读罢信,源赖朝惊出一身冷汗。

随即,他愤怒了。

这算什么道理?我又没参与兵变,凭什么抓我?就凭我接到了那封信?!

逃到奥州?逃到奥州就太平了吗?追兵追到奥州来怎么办?到那时带着全家跳海吗?

既然退路已被堵死,只好拼死一搏了。

平清盛,是你逼我的。

我想,这世界上一多半的造反,都是被逼的。没有活路了,就只能从死路里找条活路。

朱元璋是被逼的。

李自成是被逼的。

源赖朝,也是被逼的。

所以说,把别人逼上绝路,就等于把自己逼上绝路。

被逼上绝路的源赖朝,只有唯一的选择——起兵,讨伐平氏。

对于这个决定,北条时政也不得不同意。人家若要讨伐源赖朝,自然也不会放过他这个老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