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在稻毛重成的陪同下,畠山重保终于出现在了镰仓城。
好了,目标人物出现,可以收网了。
6月22日一早,镰仓城内忽然大乱,连月来滞留在城中的各路武士纷纷穿戴整齐,提着大刀,神情严肃地在街上狂奔,目标还都朝着一个方向:镰仓城南部唯一的海岸线——由井浦。那里现在是一处优美的海滨浴场,而当年则专门用来处决犯人,类似老北京的菜市口。
难道又有犯人要处决了?
畠山重保一觉醒来,发现外面闹成这个样子,不禁诧异,拦下一个狂奔中的兄弟,一问才知原来有个谋反的逆贼逃到了那边,大家伙是去抓反贼的。
这种时候哪能闲着?按惯例抓着了逆贼必赏无疑。一旁的稻毛重成闻言拉着重保就往海边跑,以最快的速度融入了集体当中。
然而一口气跑到海边,让畠山重保诧异的是,他并没有见到传说中的逆贼。
而更加令他诧异的是,稻毛重成忽然在他身旁振臂高呼:“反贼在此,捉住有赏!”
顷刻间,大家纷纷以他为圆心,站成了一重又一重的圆。
“什么?难道说我就是那个反贼?”
到了这个时候,畠山重保终于认清了事态,可是已经太晚了。1205年6月22日上午,畠山重保在镰仓城南部海边,看到了他人生中最后一次海浪。
可是事情还没完。
一个畠山重保倒下去,并不足以抚平牧之方的丧子之痛,这谋反的罪名,她是扣给畠山氏全家的。
畠山氏世代驻守武藏国,在那里的势力根深蒂固,所以要灭了他们,并不像说起来那么容易。但现在,牧之方夫人并不需要为这个问题而操心,因为在畠山氏谋反问题上,她已经成功取得了她老公的信任和支持。
考虑到任务的艰巨性,北条时政决定把灭畠山氏的任务交给一个比较能打,且非常值得信任的人——他的儿子北条义时。
由于牧之方已经失去了她唯一的儿子,相信这个儿子,我不说大家也知道是哪任妻子所生了吧?
关于这北条义时,我们前面也提到过几次,他是政子的同母弟弟。由于他们的母亲去世得早,义时几乎是政子从小带大的,因而这对姐弟的感情说是姐弟,其实更像母子。
平时幕府中的政务呢,北条义时基本上是不怎么参与的,他的强项就是打仗。一般都是姐姐和老爸制定政策,定下来要打谁,然后他直接领兵落实。比如上次灭比企氏那回,就是这么个程序。
所以此次灭畠山氏,北条时政又照老规矩把任务交给了这个儿子。
然而这一次,北条义时显然并不愿意接受这个任务。
原因很简单。
第一,他跟畠山重忠私交甚好。畠山重忠的老婆,是他的同母妹妹,这领兵去打亲妹夫的事,北条义时实在不太愿意干。
第二,这一点更加重要,那就是北条义时根本不相信他这妹夫会谋反。其实在这个问题上,他老爸也没什么证据,全部根据都是他后妈那一番猜测。
所以这一次面对老爸的命令,北条义时表现出了非常不情愿的态度,直到他老爸一怒之下发了一句话:“你是不是觉得这是你后妈的意思,所以故意忤逆?!”
这样说就比较严重了。
看到老爸是真怒了,北条义时这才极不情愿地领了兵,一步三晃悠地出了镰仓城,慢慢向武藏国方向进发。
从镰仓到武藏国,最快也要三天的行程,可是北条义时只花了半天时间就见到了他的妹夫。
畠山重忠发觉事情不对劲,是在重保出发几天后。
左思右想不放心,6月19日,畠山重忠终于决定带兵前去看看究竟。一队人马紧赶慢赶,6月22日下午才刚刚看到镰仓城的影子,当然,他们也看到了北条义时的队伍。
若要证明畠山重忠的清白,他的队伍就是最好的证据。因为据史料的精确记载,他只带了130~140人,也就是说,最多不会超过150人。
平心而论,古代日本打仗的规模的确不是很大,但是带着150人就敢跋山涉水来造反,这也实在不是心智健全的人能干出来的事。源赖朝当年被逼上绝路而造反,好歹还凑了300多人呢不是?
所以看到眼前的队伍,北条义时更加坚定了他的看法。
他是诚心想放畠山重忠一马的。他对他如实相告了城里发生的一切,并给出了他真诚的建议。
北条义时:“只要你现在回去,我定会向父亲禀明实情,还你一个清白。”
可是,畠山重忠决定不领这个人情。
有些事情是能躲过的,而有些就必须面对。畠山重忠清楚,这次的事情,他躲得过今天躲不过明天,既然这样,那么何必在临死前牺牲掉尊严呢?
听了北条义时的劝告,他是这样回答的。
畠山重忠:“身为武士,一生能得个谋反的罪名,也是种莫大的荣誉呢!”
直到现在,我们也不知道他是出于什么逻辑,把谋反和荣誉联系在了一起。但他的这句话,却从此成了句千古名言,以至于日本很多造反界的后起之秀,都很愿意把这句话当口号,使自己的行为听起来显得比较崇高。
但我想,畠山重忠当初说出这句话,应该只是想死得快点,因为他接下来又说了这么一句:“你不必替我辩白,既然说我反,那么我今天就反了!今天,现在,我畠山重忠反了!”
接下来的情节就没有悬念了,镰仓城外的混战持续了两个时辰,“造反派”全军覆没,畠山重忠拔刀自刎,只留下北条义时黯然神伤地回去复命。
史书上说,北条义时是哭着向他老爸复命的。而且与其说是复命,不如说是控诉,因为在罗列了种种畠山重忠不可能谋反的理由之后,他又追加了一句评语:“你们再这样搞下去,会把忠臣都逼上绝路的。”
是的,他说得没错。
一个幕府的忠臣、重臣、老臣,可以在完全没有证据的前提下,被如此轻易地打成反贼,这就在其他家臣中间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负面情绪,让大家效忠幕府的决心打了些许折扣。这对尚未完全步入稳定期的幕府来说,显然并不是件好事。
而北条义时句中这个“你们”,除了北条时政,另一个当然是在指牧之方。
经过这次事件,除了对老爸心有不满之外,北条义时的仇恨其实更多地指向了牧之方。他和姐姐政子自幼对这位继母就没什么好感,对这个女人所做的事情,他们姐弟俩十件有九件是看不顺眼的,只是碍于有老爸在中间,他们一直以来都对这位继母采取容忍的态度,只要不超出他们的底线。
而且说实话,他们的底线其实还是很低的。畠山重忠事件虽然让这对姐弟都很不满,但事已至此,他们还是决定把容忍继续下去。
所以悲剧发展到这里,应该说终于可以收场了。
但是别忘了,我们还有一位好导演牧之方。任何一部伟大的影视作品,它的结局都不会是平淡乏味的,牧导的作品也是这样。
事实上,这场连环悲剧发展到这里,真正的高潮还没有开始。
畠山氏的覆灭暂时缓解了牧之方的悲痛,但她还有一个伟大的抱负没有实现。是的,她的儿子死了,不能做幕府将军,但她还有一个好女婿平贺朝雅。
牧导的新计划就是:拉源实朝下台,让平贺朝雅做将军。
平贺朝雅表示同意。
北条时政也同意了。
对于北条时政的这次同意,老实说我至今仍很难理解。按说北条大爷彼时虽高龄六十有七,但也应该还没到老糊涂的地步,在这个问题上为什么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呢?
撇开可行性问题不谈,单从父女感情上来说,牧之方的女儿是女儿,难道政子就不是女儿了吗?其实说起来,北条大爷晚年在很多问题上,的确都旗帜鲜明站在了牧之方一边,这也直接导致了他与政子父女感情的逐渐不和。
话说牧导夫妻俩做事显然都属于行动派,畠山重忠事件结束不到一个月,他们的计划就已经出炉了,内容共分三步:
一、干掉源实朝。
二、让平贺朝雅从京都打回镰仓来。
三、立平贺朝雅当将军。
1205年闰7月,计划正式进入实施阶段。首先,北条时政笑容可掬地来到将军府,骗出小外孙源实朝,领回自家府中,然后就不放他走了。
同一时间,平贺朝雅带兵从京都出发,日夜兼程赶往镰仓。
这终于超出了政子的容忍底线。
父女反目就从这个时候开始。
说实话政子这个人,在幕府里一直是个很特殊的存在。大多数时间在幕府的政坛上其实是看不到她的身影的,但每到幕府有大事发生,或陷入危机需要有人力挽狂澜的时候,最终出面的总是政子。
这一次也不例外。就在北条时政拐走源实朝后的第三天,政子便怒气冲冲地闯入北条家,强行带走实朝,控制住了北条时政和牧之方,将二人的行动限制在了北条家范围内。
这一切进行得非常顺利,因为陪同政子一同前往的,还有弟弟北条义时,家臣和田义盛、安达景盛、三浦义村,以及各人手下兵马若干(人数不详)。
平贺朝雅终于也还是没能赶到镰仓——他死在了回镰仓的路上,手中兵力全军覆没。
北条时政没有料到他“执权”的名号在关键时刻竟是这样的脆弱,脆弱到甚至无法让他离开自家大院。不过几天之后,他终于还是获准和后妻一起离开了这座大宅,因为他们必须离开镰仓前往伊豆国老家“静养”。二人自那以后再也没有回到过镰仓,北条时政的政治生命也就此终结。
至此,牧导一手策划的连环悲剧,终于以她自己的悲剧宣告收场。
最后这场换将军的闹剧,在日本历史上非常有名,被称做“牧氏事件”,整个事件自闰7月开始,至闰7月结束,自始至终也没超过一个月,堪称政变界雷厉风行的典范。
“牧氏事件”结束后,北条时政“执权”的位置由其子北条义时担任,政子仍像以前一样并不经常出现在政治舞台。
经历过一场大地震的镰仓,似乎终于找回了久违的平静。此后8年内,幕府始终风平浪静,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貌似只要这样继续下去,小康社会就已经不远了。
2.和田义盛
一般来说,在中国历史上,但凡一个王朝建立,那些跟随第一代皇帝打江山的重量级臣子,如果没在打江山的过程中挂掉,基本也都会在王朝成立后,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挂掉。而且重量级越高,挂掉的危险就越大,有幸存活下来的可谓凤毛麟角。
而镰仓幕府目前为止的案例也告诉我们,这一规律在日本也是同样适用的。
在源赖朝去世后的许多年里,梶原景时、比企能员、畠山重忠,以及那些因为篇幅所限,没能在我们的故事中出场的众多家臣,都在不断用全族人的生命捍卫着这条定律。
到了1213年,也就是源赖朝去世15年后,幕府里经历过源、平之战的第一代元老级家臣基本已经看不到了。
然而要说例外,倒也不是没有。
比较典型的例外一共有两人。巧的是,这两人还分别是幕府两大平行机构的一把手:一、政所老大——大江广元;二、侍所老大——和田义盛。
关于大江广元,我们说过,这是个文人。这种人在幕府里生存,一靠笔杆子,二靠鬼点子,手底下没兵,搅不起惊天巨浪。所以他能生存下来,并不是一个奇迹。
而和田义盛,这是一个真正的奇迹。
自1180年起兵时,此人就是源赖朝身边的左膀右臂,1182年幕府的雏形刚刚形成,此人便荣升第一任侍所别当。此后无论是源赖朝当家,还是北条氏掌舵,和田义盛始终在幕府中保持着他坚如磐石的地位,历经三代将军而不倒。
到了1213年,这棵66岁的武坛常青树已经在镰仓幕府精神矍铄地屹立了33年,并且貌似只要不出什么意外,这一数字还可以继续延长下去,和田大叔辉煌而罕见的武士人生也将成为镰仓幕府少有的神话。
然而1213年2月,意外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因为这件事情,和田义盛的奇迹终于还是没能继续下去,而在结束这个奇迹的同时,这件事情,也给和田义盛的结局增添了几分扑朔迷离的色彩。
事情是一件大事——谋反。
没有诬陷,没有冤枉,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谋反……不过别误会,不是和田义盛干的。
事情发生在距镰仓160多公里外的信浓国,谋反的发起人叫做“泉亲卫”。此人是个不知名的信浓国武士,如果不是这次谋反事件,“泉亲卫”三个字也许根本不会在史册上留下一丝痕迹。
谋反的规模也并不大,事发后不到一个月便被平息,一干主要案犯也均被抓获。
按说这种级别的谋反,幕府众臣本来是不会放在心上的。不是大家心宽,实在是这么多年来,大家各种谋反见得太多了,大的、小的,真的、假的,搞到现在,还真没有哪起能动摇日趋稳定的幕府统治。
然而这次的事件却显然不同。
与以往例次谋反比起来,此次事件有着显著的特别之处,特别到它能让整个镰仓都为之震动,更让现任执权北条义时感到一丝寒意。
特别之处在于一个人,一个现年12岁、法号“荣实”的小和尚。
这小和尚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呵呵,当然,特别之处在于他的来历——在出家之前,他的乳名叫做“千手”。
还记得10年前,源赖家被废时留下的两个儿子吗?一个叫做“善哉”,另一个,就叫做“千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