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桩喜事引发一串悲剧
新将军自然是源实朝。
等等,源赖家不是有3个儿子吗?一幡死了,还应该有两个啊,他们为什么不能继位?
是的,没错,源赖家的确还剩下两个儿子,而且刚好都3岁。这两个孩子的乳名还都很特别,一个叫善哉,一个叫千手。奇妙的是,这两个名字也确实从某一方面暗示了他们今后的人生路。
不过现在,善哉和千手都已经不是源赖家的儿子了,因为在即位仪式举行前,政子把这两个不满3岁的孩子过继给了实朝。所以现在,符合条件的继位者只有一个,那就是源实朝。
1203年9月,11岁的源实朝正式即位,成为镰仓幕府第三任将军。
当然,政权仍握在北条氏手中,或者说,是比以往更紧地握在北条氏手中。但这仍然不能让北条时政满意,为了更加彻底地抓紧权力,他又在幕府中为自己设立了一个全新的职位——执权。
这是一个直白到白痴也能看懂的名字,职位的性质和它的名字一样,就是执掌权力。别问我执权是侍所的还是政所的,总之哪里有权力哪里就有执权,那是一个跨行业、跨兵种的概念。
从此,幕府的权力既不属于将军,也不属于“十三人合议制”,它只属于一个人,那就是“执权”。
北条时政走到了他权力人生的顶峰。
这之后,从1203年10月起,一切似乎又回归了平静。
新将军乖巧听话,家臣们紧紧团结在北条氏周围,没有人有不满情绪,更没有人想谋反,一切平静得近乎枯燥。
但在镰仓幕府,枯燥注定不会持续太久。1204年初,一件事情的发生再一次让镰仓城上上下下的家臣一夜之间沸腾了起来。
这件事情就是:将军源实朝,从11岁长到了12岁。
这是一件大事吗?
是,当然是,是天大的事。
因为12岁,就意味着将军要娶亲了。
所以让家臣们热血沸腾的真正原因就是:新娘子的人选还没定呢。
这就意味着大家都有希望!
于是乎放眼镰仓城内,凡是家里有十几岁女孩的家臣,几乎都梦想着成为新将军的老丈人;家里实在没有女孩的也不气馁,转而拼命从亲戚家中寻找。好像除了打仗,大家已经很久没有如此万众一心地做过一件事。
家臣们忙得热火朝天,北条氏父女也在这个问题的困扰下坐卧不宁。
比企能员之乱的情形,在这对父女的记忆中尚未退去,这个时候帮实朝选老婆,实在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心理阴影。
为了保证女孩的家人绝无野心,他们甚至可以允许女孩的出身不必太高贵。然而挑来选去,镰仓城的家臣从头数到尾,仍然没有一个人能让这对父女彻底放心。
直到这一年2月的一天,政子无意之中和源实朝进行的一番对话,才给死角中的北条氏父女指明了一条阳光大道。
政子:“实朝,你今年要成亲了。对新娘子的人选,你有什么想法吗?”
实朝:“母亲,我不想娶武士家的女儿。”
我说过,源实朝这个孩子平时非常乖巧听话,但这并不等于说他没有自己的想法。事实上,他的想法远比他的哥哥要多。面对政子吃惊的表情,他接下来是这样说的。
实朝:“母亲,我觉得京都贵族家的女儿更合适。”
这就是他的想法。
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非常善良的孩子。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自从十几年前源赖朝去世后,幕府与京都朝廷的关系一直闹得比较僵。一方面,幕府这边缺乏源赖朝那样的领军人物坐镇;另一方面,朝廷现任的后鸟羽太上皇虽然只有20多岁,权力欲却是史无前例的强,甚至比他的爷爷,当年的法皇,还要强出一大截。
在这种情况下,幕府和朝廷自然比较难相处,关系一天不如一天。
所以这位小将军的真正用心,就是想通过他的婚姻为幕府和朝廷搭起一座桥梁,换取两边的重归于好。
是的,他并不渴望权力,但他希望看到和平。
一语惊醒梦中人。
源实朝这句话,让政子看到了别岸风景的同时,也让她内心颇有感慨——立这个儿子为将军,看来真是选对了人啊!
当然她并不知道,其实这个儿子的想法和她并不一样。
在政子的眼中,娶京都贵族女儿的好处在于另外两点原因:
第一,贵族毕竟是贵族,听起来始终要比武士高贵。
第二,这一点比较关键——既然是贵族,也就是说他不是武士,而不是武士,也就没有能力造反,绝不会成为下一个比企能员。
这一想法很快得到了北条时政的高度认可,同时他还给出了一个人选:坊门信清。
这是一个真正的贵族。
有多贵呢?这么说吧,此人是太上皇的舅舅。换一个中国式的称呼,就是国舅爷。
这位国舅爷正好有个女儿,名唤信子,今年芳龄11,和实朝在年龄上也很合适。
国舅爷的女儿,说白了不就是太上皇的表妹吗?这么好的人选,真是打着灯笼都难找,政子与老爸一拍即合,立即派人到京城协调这件事。
事情进展得出奇顺利,坊门信清一口答应不说,太上皇也对这个表妹夫人选相当满意,婚期敲定在了1204年12月。
1204年10月,幕府的迎亲队正式上路,喜气洋洋地进京迎接信子。
悲剧就是从这支迎亲队开始的。
但是大家不要误会,其实呢,整个迎亲途中本身倒并没有发生任何不愉快,甚至可以说是太愉快了。
11月3日,队伍顺利进京,到国舅爷家里热热闹闹地接了新娘子出来。按理说这时候就该直接回镰仓了,但是热烈的气氛实在不允许他们立马就走,太上皇说什么也要留迎亲队住一晚上,要设宴款待大伙儿。毕竟嘛,朝廷能和幕府联姻是件好事。
太上皇盛情邀请,大家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于是欣然赴宴。
这是第一天。
第二天,也就是11月4日,热烈的气氛仍然没有散去,就在大伙儿收拾东西准备上路时,忽然又站出来一个人,说大伙儿晚上无论如何要到他那撮一顿。
这人谁啊?
人家迎亲队也不是出来旅游的,今儿你请,明儿他请,耽误了正事可就麻烦大了。人家太上皇是请了,可人家不是太上皇吗?你当谁都能请得动呢?
可是还真别说,这人一开口,还真就请动了。
此人到底是何方神圣呢?
他的名字,叫做“平贺朝雅”,是个守卫京都的武士。守卫京都的武士多了,这平贺朝雅,有什么特别的吗?
他是没什么特别的,但是他的老婆特别啊。他的老婆,是北条时政的女儿,具体来说,是北条时政与其后妻,也就是政子的后妈所生的女儿。
听明白了吧,这平贺朝雅啊,其实是北条时政的女婿。自家人请客,迎亲队哪能不去呢,于是11月4日晚上,大伙儿乐乐呵呵地到平贺朝雅家赴宴。
悲剧就发生在这个晚上。
在这支迎亲队伍中,有一个关键性的人物,叫做“北条政范”。
一听这名字,估计大家就已经猜出这个人的来历了。
没错,此人正是北条时政的儿子。说得具体点,是北条时政在1189年,以51岁高龄与后妻所生的老来子,今年整15岁。接下来要发生的这出悲剧,决定性因素就在他身上。
而另外一个关键性人物,叫做“畠山重保”。
听到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会感到很陌生,那就对了,因为我之前从来没有提过此人。但是相信大家会认识此人的父亲畠山重忠,就是1180年源赖朝起兵途经武藏国时,手举白旗前来投奔的16岁少年。现在,那16岁少年已经年满40,重保就是他的宝贝儿子。
而畠山重保的母亲,此处也有必要透露一下。她也是北条时政的女儿,确切地说,是北条时政与前妻所生的女儿,是政子的同母妹妹。
所以换句话说,畠山重保是北条时政的外孙子。
为方便大家理解,下面我把三位主角的关系简单理顺一下:
平贺朝雅:北条时政的女婿(后妻)
北条政范:北条时政的儿子(后妻)
畠山重保:北条时政的外孙(前妻)
主要人物介绍完毕,下面悲剧即将上演。
不过别误会,这并不是一场鸿门宴。事实上一直到进了平贺朝雅府中,再到众人上了桌入了席,始终也没有什么异常发生,主宾双方情绪都非常高涨,大家都是说不出的高兴。
问题就出在这高兴上。
这一高兴呢,大伙就都想多喝几杯;一多喝呢,不知不觉话就多了;而这话一多呢,渐渐就控制不住主题了,有的没的、平时想说不能说的,统统都冒了出来。
而前面三位人物关系大家也都一目了然了,平贺朝雅和北条政范,是北条时政后妻这一边的,畠山重保是前妻这一边的。出于一个比较好理解的原因,在北条时政家里,一直以来前妻和后妻所生的子女都是貌合神不合,谁看谁都不顺眼。
所以今天借着酒劲,这畠山重保和平贺朝雅,也不知道是谁先说了不好听的,总之两人喝着喝着就吵起来了,吵着吵着就要动手。
一看这边要打起来,桌对面的北条政范赶紧一溜小跑跑了过来,不过他不是来劝架的,他是来给平贺朝雅帮腔的。
两人吵升级到了三人吵,场面马上就要失控,幸好桌上众人拼命往两边拉,这场争吵才终于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如果只发展到这里,也算不上悲剧,酒后失态嘛,酒醒了一般也就不放在心上了。
但当天夜里偏偏发生了另一件事,把悲剧拉向了不可逆转的方向。
什么事呢?
北条政范突然得了急病。
有多急呢?
第二天就病死了。
相信看到这里,大家都会和我一样,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所以你就知道当平贺朝雅听说这个消息时,该有多么难以置信了。
什么病啊?第一天还好好的,第二天就病死了?考虑到前一晚那场争吵,平贺朝雅非常坚定地得出了一个结论——是畠山重保干的!
不过,他也并没有就此扣下畠山重保讨要说法,因为一来他也没有直接证据,二来迎亲队已经再没有时间可以耽误。但是事情当然也不可能就此作罢,所以早在迎亲队到达镰仓之前,消息便已传了回去。
这个消息让一个人差点疯掉。
谁呢?不是北条时政,是北条时政的后妻牧之方。
这个女人只比政子大三岁,北条政范是她唯一的儿子。而这位母亲的悲痛,还不仅仅是因为她失去了唯一的儿子,更因为在这个儿子身上,她寄托了一个终极梦想,她希望有一天能拉下源实朝,换她的儿子做将军。
基于这一点,有人评价牧之方是一个颇有野心的女人。不过我倒认为这只说明了她的愚蠢。对不可能办到的事抱以巨大希望,不是愚蠢是什么?
可牧之方并不这么认为,随着她丈夫手中的权力越来越集中,她相信总有一天,这个不可能的梦想会成为可能。
然而如今,北条政范的死,让她的不可能彻底停留在了不可能。
所以,当从最初的痛苦中醒来后,她擦干了眼泪,将满腔悲痛化为一支利箭,指向了她心中的罪魁祸首——畠山重保。
那么故事写到这里,我们就必须要回答一个问题,那就是:北条政范的死,到底和畠山重保有没有关系呢?
按理说,酒后闹事,导致行为失控杀人,这听起来也比较能说得通。但是在本案中,北条政范的死法也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你要说畠山重保一怒之下捅了他两刀,这倒挺符合酒后失控的情形,可问题是,北条政范他是突发急病致死的呀。
这一点要怎么办到呢?畠山重保总不可能随身揣着鹤顶红。
你要硬说他揣着呢,从镰仓一出来就把毒药预备好了,那他这一路上什么时候下手不好?非得等到跟被害人大吵一架,最有可能遭人怀疑的时候下手?那不是脑袋有病吗?
所以说,北条政范的死,很可能就是一场意外。可能是喝多了导致酒精中毒,也可能吃了什么过敏的东西,还有可能就是突发什么急性病。
但是牧之方不这么想,她是打定了主意,一门心思认为畠山重保就是杀人凶手,而且从后面事情的发展来看,她显然也把这一观点成功灌输给了北条时政。她要报复,没有人能阻止她的报复。
不过1204年之内是没有可能实施她的报复计划了。因为12月马上就要举行新将军的婚礼,这一个月幕府里没有哪件事可以比这更重要。
这让牧之方有些失望,但并不能动摇她的决心。
转眼到了1205年4月,将军新婚的喜悦还没有散尽,镰仓城内忽然又起了一阵骚动。驻守关东各国的武士纷纷比着赛似的往镰仓赶,城内一下子多出不少流动人口。
这让包括镰仓在内的各地家臣再次感到不安:又要发生什么大事了?
然而接下来的一个月,却并没有什么大事发生。除多了些流动人口外,不要说大事,连小事也没有一件。
畠山重保彼时并不在镰仓。事实上他和他老爸常年驻守在武藏国,自去年源实朝的婚礼一结束,他就和老爸回到了武藏国老家。最近镰仓的骚动他也听说了,武藏国也有不少武士赶去了镰仓,但他并没有打算去探个究竟,他不是一个好奇心很强的人。
他不好奇,可并不能阻止别人好奇。5月,骚动似乎还在继续,武藏国又一个武士坐不住了。
此人名唤“稻毛重成”,就住在畠山家的邻村,与畠山家的私交也甚好,所以此次动身,他一定要带上重保。虽然不清楚镰仓到底发生了什么,但稻毛重成的直觉告诉他:这次一定会出大乱子,如果及时赶到,也许还能找到个把立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