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3年,京都朝廷之所以波澜不惊,是因为镰仓那边波涛汹涌。这一年,另一件事情的发生使源赖朝意识到,比起收拾九条兼实,还有一个问题更加亟待解决。
这件事的导火索,是日本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曾我兄弟复仇事件”。
复仇在日本人心目中具有相当崇高的意义,武士道精神认为复仇是个天大的美德。这个民族还把他们历史上所有复仇行为做了个总结,最后总结出了“三大复仇事件”,而我接下来要讲的“曾我兄弟复仇事件”就是其中之一。
所谓“曾我兄弟”,顾名思义,就是一对姓“曾我”的兄弟。不过这样说也并不完全准确,“曾我”其实是这对兄弟继父的姓,17年前他们的母亲改嫁前,他们姓“伊东”。
还记得当年在伊豆国,第一个看管源赖朝的那个小老头伊东佑亲吗?曾我兄弟的生父,就是伊东佑亲的长子伊东佑泰。而这个人,正是这段仇恨的起源。
事情的起因要追溯到20年前的1173年。
当年,曾我兄弟的爷爷,也就是伊东佑亲,有很多女儿。除了和源赖朝私通的八重姬,还有一个女儿名唤“万劫”。1173年,伊东佑亲把万劫嫁给了他的一个亲侄子工藤佑经。
具体为什么选这个亲侄子做女婿,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这对老丈人和女婿相处得很不融洽。后来工藤佑经进京辅佐平清盛,他老丈人就很不地道地霸占了他在伊豆国的领地。
但如果只是霸占领地,还不算忍无可忍。真正让工藤佑经暴怒的是另一件事,他1175年从京都回伊豆时,突然发现家里的老婆不见了,一打听才知道,老丈人趁他不在伊豆这工夫,早把女儿改嫁了。
一般而言,是男人都咽不下这口气,这不是爱情问题,而是尊严问题。所以,如果我说工藤佑经决定暗杀他老丈人,您应该也可以理解。
所谓暗杀,就是偷偷摸摸地杀。1176年,伊东佑亲带着几个儿子出门打猎,工藤佑经的两个家臣就蹲在打猎必经之地,拉弓上箭,等着送老爷子上路。结果不知是射箭的技术太烂,还是伊东佑亲命大,刚好一箭射偏,老爷子啥事没有,毫发无伤。不过这箭也没跑空,伊东佑亲的大儿子伊东佑泰当场中箭倒地,后抢救无效死亡。
工藤佑经的报复行动进行到这里就结束了。虽没要了老爷子的命,但杀了人家大儿子,也算解恨了。
不过事情并没有因此画上句号。伊东佑泰被杀时已有两个儿子,大的4岁,小的2岁,也就是后来的曾我兄弟。这对兄弟无论是姓伊东,还是姓曾我,心里的信念都只有一个,那就是杀了工藤佑经,替父报仇(想当年经哥也是这样)。
“曾我兄弟复仇事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话说1183年平氏灭亡后,像很多平氏家臣一样,工藤佑经也到镰仓转投了新东家。到了镰仓以后呢,他就很招源赖朝喜欢,因为他这个人啊,虽然武艺平平,但是有一个很难得的特长——识字。
当时的武士基本上都是大老粗,像侍所老大和田义盛啊,还有三浦义澄啊,土肥实平啊,等等。总之,我们以前提到的几乎所有武士,你别看他有田有地有家产的,一说到读书写字,这些人就统统不行了。所以工藤先生会写字,就显得很了不起了。
而除了识字呢,工藤先生还对音乐颇有造诣。他这个人能歌善舞,还会演奏多种乐器,《吾妻镜》里提到他四次,有两次是人家唱歌他在一边伴奏。
源赖朝是个爱才的人,可以想象,工藤佑经凭着这两样出众的才能,在幕府里干得一路顺风顺水。不过这也间接导致了他的毙命。
1193年,源赖朝带一批关东武士到富士山南麓打猎。说是打猎,其实主要目的是检验一下武士们的武艺水准,赏优罚劣,督促大家不要忘了武士的本分。
由于路途遥远,能跟着出去的,都是比较受重视的。工藤佑经比较受重视,所以他也乐呵呵地跟着去了。只是他不知道,在狩猎场外围的富士山里,一对年轻的兄弟已经迫切期盼他好几天了。
话说出事的这天晚上,工藤佑经之前先去了趟窑子,玩到深夜酩酊大醉而归,待曾我兄弟摸进他的临时住处时,工藤叔叔已经躺在地上鼾声如雷了。
按说这种情况是最适合暗杀的了,但这哥俩实在是太恨这个姓工藤的了,恨到人都变得有一点心理扭曲。
他们觉得一刀解决了这个人太便宜他了,所以兄弟俩就拽起工藤拼命摇,硬是把人又摇醒了。然后他们告诉他:你今天死定了,因为我们要杀了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要杀你吗?因为我们是谁谁谁。害怕了吗?害怕也没用,求我们也没用,总之你今天死定了。然后手起刀落,要了工藤的命。
然而工藤佑经临死前的挣扎和呼喊很快引来了卫兵,21岁的大哥被当场击毙,19岁的弟弟被捆着去见了源赖朝,后来也被处死。
看起来这个复仇故事到这里就算结束了,然而他真的结束了吗?不,当然不,它之所以能够被列入日本“三大复仇事件”之一,正是因为它的真正神秘之处才刚刚开始。
曾我兄弟应该不会想到,他们这次暗杀行动除了杀死了工藤佑经,还间接害死了另外一个人——源范赖。
按理说,源范赖与这件事实在是扯不上一点关系,不但整个恩怨与他无关,案发时他也不在现场——岂止是不在现场,其实此次打猎他根本就没有随军出行,富士山这边闹出人命的时候,他人还在镰仓呢。
但问题也就出在这上面:你为什么没有随军出行?
有点乱是吧?别急,听我慢慢说。
话说暗杀的消息传回镰仓,第一个坐不住的是政子。虽然信上说暗杀对象不是她老公,但她还是不放心,非要亲自去看看。
源范赖倒霉就倒霉在这张嘴上。
就在政子出发前,源范赖拦住了她,还说了这么一句话:“夫人不必惊慌,主君定会安然无恙。”
就这一句话,便成就了他谋反的罪名。
理由是这样的:你又不在现场,你怎么知道主君有没有事?执意不让政子去确认事态,难道说你有什么企图?
考虑到“不在现场”这一点,嫌疑就更大了:此次出行你为什么不肯跟随?莫非两个刺客都是你安排的?难道他们原本是要刺杀源赖朝的?你想等大哥死了,自己即位当幕府将军?
出于以上怀疑,打猎大军一回镰仓,源范赖就被冠以“谋反”罪名软禁了起来,后来在狱中“自杀”。
下面就让我们来稍微思考一下:源范赖有可能是被冤枉的吗?
从平时表现来看,这个弟弟用两个字来形容最贴切——平庸。打仗平庸,做人也平庸。他打仗,日本人送他一个称呼:凡将。在幕府,他从没做过一件引人注意的事,好事也好坏事也罢,都没做过。在幕府混了十几年,他从没交下过什么人,也没得罪过什么人,总之就是个平平凡凡的人。
但平凡的他也有一个难得的长处,那就是听话。特别是源义经被灭掉后,他的听话就越发变得无与伦比了,大事小情,哥哥说东他不往西,哥哥说进他不说退,100%地听话。
照道理来说,这么一个人是不太可能跟谋反沾上边的。
但也有另一种可能,那就是,如果平凡与听话都只是他谋生的手段呢?也许他早就意识到,在源赖朝这个大哥身边,太有能力,或者太有想法,都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经哥就是个例子。
所以,如果他果真是个胸有惊雷、面如止水的人,谋反这事倒也不是干不出来。
可这样一来又产生了一个问题:北条家的人也不是吃素的,政子生的两个儿子大的都11岁了,源赖朝要是真死了,轮得到源范赖即位吗?用膝盖想想也知道不可能。
冒着掉脑袋的风险谋个反,即位的时候却没自己什么事,源范赖再白痴也一定知道这样的买卖不划算。
所以分析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源范赖是被冤枉的。
不过虽说是被冤枉,却也不能说他倒霉,因为他的命运其实和经哥一样,从投奔源赖朝的那天开始就已经注定了,不是死在战场上,就是死在哥哥的刀下。
源赖朝是个谨慎到了极致的人,他知道抵御风险的最佳办法,就是不让风险存在。虽然这个六弟一向唯他马首是瞻,但只要人活着想法就难保不变,要确保他做不成李世民,提前取其性命就是最好的方法。
所以现在就明白了,源范赖不因这次暗杀事件落马,也会因为别的事情掉脑袋。何时何地所为何事都是次要的,关键是要治你的罪。所以说,他这不叫倒霉,叫注定。
而除了源范赖的冤案,“曾我兄弟复仇事件”还给后世留下了另一个更大的疑团,那就是这对兄弟背后是否真的有人指使。
对这段故事,很多史学家怀疑,行刺的当晚,曾我兄弟的真正目标其实就是源赖朝,杀工藤佑经只不过是一个幌子。当然,这个指使者不是源范赖。
如果这个怀疑是真的,那么幕后指使者会是谁呢?我们知道,曾我兄弟自幼随母亲改嫁,与关东没有任何联系,关东武士中会有谁有能力指使这对兄弟呢?
其实这个人也不难找。前面说过,曾我兄弟的爷爷,是伊东佑亲。而伊东佑亲的长女(20多年前已经死去)当年嫁的那个人,过去、现在一直都在源赖朝的身边,且与源赖朝的关系比较微妙。
这个人,就是北条时政。
不过仅凭这一点怀疑北条时政,显然证据尚不充分。史学家们之所以把怀疑的目光落在他身上,是因为他与曾我兄弟之间,还有另一层更重要的关系。
曾我兄弟中的弟弟,名字叫做“曾我时致”。而北条时政,是“曾我时致”的义父。其实翻译成“义父”也并不是十分准确,日语的原文是“乌帽子亲”。那“乌帽子亲”又是什么意思呢?
是这样的,日本古代小男孩成年的时候,要举行个加冠礼,也就是成人仪式。在成人仪式上,这个孩子要换上大人的衣服,把头发梳成大人的样子,然后由一位没有血缘关系的父辈男子给他戴上一顶纸质的黑色帽子,这样这个小男孩就正式加入了成年人的行列。
被选来戴帽子的这个男人,一定要与男孩关系非常亲密,且德高望重,男孩成人后要像对待亲生父亲一样对待这个男人。由于帽子是黑色的,所以这个角色就被叫做“乌帽子亲”,直译过来就是“黑帽子爸爸”。
北条时政,就是曾我时致的“黑帽子爸爸”。非但如此,曾我时致名字中的“时”字也是受北条时政所赐。
这样看来,史学家们怀疑北条时政是幕后指使者,还真不是无端猜测。
如果这件事是真的,那么就可以说明,北条氏与源赖朝在1193年便已积怨颇深,而源赖朝后来将曾我时致斩首,其实也是斩给北条时政看的。
可问题是,如果怀疑是假的呢?这件事的扑朔迷离就在于没有任何直接证据,一切都只是猜测。那段时期汉字刚传入日本几百年,日本有文字记载的史料少得可怜,所以有些事情你即使再觉得它是真的,也只能在前面加上句“很可能”。
不过我个人倾向于这个怀疑是真的。因为自1193年之后,源赖朝两年内都没做什么大动作,京都波澜不惊,九条兼实稳如泰山,造成这些现象的唯一可能,就是源赖朝知道自己的位置可能不稳,所以当务之急是要稳住镰仓,坐稳幕府将军这把交椅。
3.天命难逃
诡异的平静持续了两年,转眼到了1195年。
1195年初,一件事情的发生让源赖朝忽然意识到,大姬的事不能再拖了。
事倒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皇后九条任子的肚子一天天大了起来。从时间上推算,怀孕应该是在1194年12月份左右。
这事乐坏了九条兼实,却愁煞了源赖朝:任子要真生出个男孩来,很可能成为将来的天皇,那样九条兼实恐怕会越来越不听话;更重要的是,源赖朝始终没有忘记把大姬嫁进宫的想法,他希望将来的天皇能从他女儿的肚子里生出来。
所以,1195年源赖朝有两件大事要做:一、除掉九条兼实;二、把大姬嫁进宫。
要做成这两件事,有一个共同的前提,那就是宫里得有人。这个人第一要位高权重;第二,人家还得愿意帮你的忙。
也许有人会想,源赖朝不是手上有兵吗?凭这兵权,在朝廷那还不是想干啥就干啥,谁敢说个“不”字?
对于有此想法的人,我们首先要明确一点:流氓与政客的区别,就在于前者只要结果,后者还要名声。
源赖朝显然不是流氓,他做事有一个原则,就是一定要做得漂亮,仁义礼智信一样都不能少。所以,九条兼实是要除的,但不能由他亲自动手;大姬也是要嫁的,但必须由朝廷先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