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州的使者送来了源义经的头颅。当然,只看到一颗头颅是不行的,照规矩还得验验货。
被派到城外验货的是梶原景时。他与源义经并肩作战许多年,架就不知道吵了多少次,自然是验看头颅的最佳人选。
打开盒子,头颅已经明显变了样,但梶原景时一眼便认出这绝非假货。那源义经,他是化成灰也认得的。
半日后,幕府里,源赖朝的面前放着一个精美的黑漆匣子,匣子里盛着满满的奥州美酒,美酒里泡的,是他的九弟源义经,哦,不,源义显的人头。
源赖朝眉头深锁,久久地凝视着这颗人头。
回想兄弟俩第一次见面,是大约10年前的事了。那时他的造反事业刚刚开始,不知道哪天就会挂掉,九弟还是个21岁的毛头小子,从奥州拼死拼活跑来投奔他。
“想不到10年后,你我兄弟会以这样一种方式再见,”源赖朝的视线始终没有离开那颗人头,“义经,这时候还是叫你义经吧,你不要怪我,我没有对不起你,事情发展到今天是你我的宿命,你要认命。
“两年多了,你逃了两年多,我追了两年多。现在,游戏终于结束了。
“哦不,等一等,结束?真的结束了吗?不,还没有,义经,你还有最后一个用处。”
想到这里,源赖朝收回视线,狠狠地一拍桌子,怒道:“藤原泰衡,你欺人太甚!我叫你交人,谁叫你杀人了?义显纵有天大罪孽,好歹是我源赖朝的亲弟弟,轮得到你来处置?”
于是,1189年7月,源赖朝亲自挥师北上。目的:讨伐藤原泰衡。理由:为九弟报仇。
藤原泰衡快要郁闷死了。热脸贴了个冷屁股,拍马屁拍出这么个结果,生活咋就这么不容易呢?
艰难的生活容不得他长吁短叹,此刻他必须面对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派谁去迎战呢?
事实上,派谁都是一样的,因为唯一有可能守住奥州的人,已经在三个月前被他砍了头。
不过泰衡自己并不这么认为,大敌当前,他忽然凭空多了几分豪情。源赖朝,想我奥州17万精兵,真打起仗来还怕你不成?
此时此刻,兄弟恩怨自动降为次要矛盾,泰衡主动去找他的大哥兼后爸——国衡商议对策,商量的结果是国衡带主力兵力到奥州边界阿津贺志山(今福岛县境内)迎敌,泰衡则带剩余兵力在今仙台境内组织第二道防线。
再说幕府军,源赖朝这次是下了血本的,这一点从演出阵容来看就一目了然。
除源赖朝本人亲自出征外,北条时政、和田义盛、梶原景时、千叶常胤、土肥实平、佐佐木盛纲,等等,所有幕府里排得上号的重量级武士倾巢出动,关东军总兵力号称28万。当然,这个数字显然是有水分的,但以往历次出征,最多也就号称个六七万,从这点来看,此次出征人数也应该是最多的。
不过,后来的战况还是狠狠地教训了源赖朝:战争的胜负有时真的和人数多寡没有太大关系,所以带这么多人其实是没有必要的。
8月6日,关东军抵达阿津贺志山。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不宽不窄的河,走近一看,应该是条人工河。河水并不湍急,从水流方向来看,应该是附近“大隈河”(奥州第二大河)的水被引了过来。
人工河的宽度恰到好处,刚好能让人和马都跳不过去,而且从其崭新程度来看,显然是刚挖好不久。
众人在岸上仔细观察了一阵,发现战壕挖得并不太深,即使有水,人和马还是可以蹚过去的。
“将军,我们蹚过去吧。看来藤原氏真是没人了,竟指望用这小河沟来拦住我们。”说话的是和田义盛。
源赖朝闻言没有立即回答,想了片刻,开口道:“队伍暂时不要动,先派几个人过去看看。”
十几个骑马武士领命策马前行,不想蹚入河中刚走几步,便连人带马纷纷跌落水中,伴随几声惨叫,河水竟然泛起了红色。
原来,国衡在向河里引水之前,先在河底拉了很多绳子用来绊马腿,另外还暗藏了很多短刀,刀尖朝上,周围用石块、泥土等作掩护。不管是人是马,只要一蹚进这人工河,基本很难健全地走到对岸。
众人见这情形,一时间大眼瞪小眼,再也没人肯向河边挪动。源赖朝也没说话,低头想了片刻,然后抬起头,轻轻地开口,慢慢地说道:“把它给我填上。”
一句话,问题解决了。
人多的好处就是力量大,当8月7日的第一缕阳光照向阿津贺志山时,昨晚的人工河已经消失不见。
接下来的战斗就没什么好写的了,阿津贺志山的山峰最高处,海拔也只有289米,关东军顺利翻过山头,国衡基本组织不起有效抵抗,打了三天,全军覆没,国衡自己也死于和田义盛的箭下。
听说国衡大败,泰衡立刻撤离仙台,直奔平泉。在平泉稍作停留,又一阵风一样消失不见,他要继续向北,他的目标是北方虾夷岛(今北海道)。
另一支风一样的队伍,是关东军。源赖朝心急如焚,他要第一时间赶赴平泉。这么急的原因倒不是怕藤原泰衡跑了,事实上泰衡此时在他眼里已是废物一个,再无兴风作浪的可能。
源赖朝此时最关心的是一个很俗的东西——钱。奥州藤原氏有钱是尽人皆知的事,但有钱到什么程度却没人见过,以前听说平泉遍地是黄金,不知是真是假。
说到黄金,源赖朝的心里一阵激动。
记得几年前,京都被平氏烧毁的东大寺、兴福寺要重建,请求各地豪杰布施。源赖朝与藤原秀衡都笃信佛教,便都慷慨解囊。源赖朝使出吃奶的劲,从牙缝里挤出1000两黄金,藤原秀衡挥一挥手,拿出5000两。
藤原老儿,不管你有多少财富,现在都是我的了!多谢你养了一群不争气的儿子!
想到这里,源赖朝命令队伍再次加快速度。藤原泰衡跑了没关系,千万别把财物也带走,他默默祈祷。
8月22日,关东军终于进入平泉。一踏上平泉的土地,所有人都惊呆了——藤原泰衡没有带走一片云彩,他把平泉变成了一片焦土。
没错,泰衡逃走前特意回一趟平泉,就是为了要点一把火,他要表明一个姿态——我带不走的,你也别想得到。
奥州藤原氏苦心经营3代的平泉,辉煌富庶了百年的平泉,就这样在一场熊熊大火中灰飞烟灭。没有人知道它曾经有多么富裕,但一座没被烧毁的佛堂,或许能折射出它昔日的些许繁华。
这处佛堂叫做“金色堂”。之所以叫“金色堂”,是因为它是金色的,而之所以是金色的,是因为佛堂的内外墙壁、房梁、窗框,乃至地面,都包上了一层黄金制成的金箔。
金色堂的正前方有三个用黄金、象牙装饰的佛坛。而这座佛堂的最特别之处,则在于它的佛坛上摆放的不是佛像,而是三口木质棺材。棺材的表面也都包了一层金箔,每一口棺材里都躺着一具制作精良、保存完好的干尸。
读到这里,不知大家有没有想过,整个平泉城在大火中化为灰烬,为什么只有这里可以幸免于难呢?
事实上,金色堂能够在这场大火中幸存,并不是一个偶然。
奥州藤原氏从100年前开始经营奥州,第一代家督是泰衡的太爷爷——藤原清衡,这座金色堂就是他在位时修建的。而建它的目的,就是为了保存藤原氏历代家督的尸体。
所以,躺在金色堂里的三具干尸,分别是泰衡的太爷爷清衡、爷爷基衡和父亲秀衡。
换句话说,金色堂对奥州藤原氏来说,大约相当于我们中国人眼中的祠堂,只不过里面供奉的不是祖宗牌位,而是历代祖宗的干尸。
藤原泰衡再不孝,也不至于烧了自家祖宗,所以,金色堂便成了那场熊熊大火中唯一的幸存者。
源赖朝是个很有素质的人,看到金碧辉煌的金色堂,他没有命人去刮墙皮和棺材皮,也没有去抠佛坛上的象牙。
多亏了他的素质,直到今天,穿越了800年的雨雪风霜,金色堂仍然站立在平泉的土地上,见证着那里一代又一代的历史变迁。昔日的平泉,今天叫做平泉町,如果大家有幸去到那里,仍然可以见到传说中的金色堂。
没有见到想象中的遍地黄金,源赖朝不免有些沮丧,但沮丧的情绪没有困扰他太久,因为奥州之战的结束,意味着整个日本再没有哪块土地是他势力范围以外的。他终于成为了日本真正意义上也是唯一的霸主,这远比奥州的财富更加让人兴奋。
如果说还有一个问题尚待解决,那就是藤原泰衡的下落仍然不明,但那厮的水平让源赖朝觉得这不足以算得上是一个问题,所以他决定不再继续寻找,直接打道回镰仓。
戏剧化的进展就发生在队伍出发前的一个晚上。
8月26日夜,一团东西被扔进了源赖朝的临时住所,远看上去像团破布。贴身侍卫走上前去,拾起一看,果然是团破布。
破布是封信,出自藤原泰衡之手。从这封信上我们可以看出,泰衡显然是一个拥有跳跃式思维的人,前几天刚以火烧平泉的方式表达了抵抗到底的决心,现在,平泉的大地还在冒烟,他又有了新的想法。
信是这样写的:“二品大人,泰衡以前收留源义显,其实是奉了家父的遗命,泰衡也是没有办法。后来家父去世,泰衡就立即将其人头奉上,实属大功一件。
“鉴于此功,二品大人能否考虑收我为家臣?”
看到这里,源赖朝真是又好气又好笑,收你为家臣?想收你就不来打你了!
当然,泰衡似乎也想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信上接着说:“如若不能,可否请二品大人赐我无罪?如果还不行,流放罪也可,只要能免泰衡一死,远流我也可以接受。”
这是在和我谈条件吗?源赖朝一边想一边接着往下看,“平泉城外有个比内村,村头有个大石头,您就把回信放在石头下,泰衡自会派人去取。根据您的回信,我再决定是否去见您。”(《吾妻镜》1189年8月26日)
这意思是说,你要能免我一死,我就回来见你;要是不能,我就继续逃。
这人太有想法了!源赖朝读罢信,有那么一阵子竟然萌生了见他一面的冲动。
但冲动归冲动,出来这么久了,幕府和朝廷那边还有很多事等着处理,为了这么个窝囊废耽搁下去不值得,所以他决定强忍好奇心,打道回府。
然而,我们中国人有句话,叫做“有缘千里来相会”。源赖朝与藤原泰衡,显然是缘分不浅。
9月3日,队伍还没走出多远,一个气喘吁吁、武士打扮的男子忽然从后面追上来,直言要见二品大人,说有要事相告。
见二品大人是要搜身的,此人武器没带一件,身上却有一个包袱。众人打开一看,里面赫然是一颗人头。
没错,人头的主人正是藤原泰衡。
原来这名男子名唤“河田次郎”,用日本人的话说,是藤原家的“累代家臣”。也就是说,至少从他爷爷辈起就在吃藤原家这碗饭了。
然而事到如今,河田次郎意识到继续跟着这个主子是不会有前途的,遂杀之,并以其人头作为敲门砖,希望能顺利投到新主子门下。
说到家臣背叛主子,这种事在日本历史上其实还真不少见,甚至可以说十分常见。别的不说,就说这知名度比较高的吧,日本战国时期,大名鼎鼎的织田信长就死于自己家臣(明智光秀)之手。由于被害地点在“本能寺”,日语里还因此多了句谚语,“敌人在本能寺”,汉语可译为“声东击西”。
再说第二代幕府(室町幕府)的创始人足利尊氏,他们家族从源赖朝打江山时起就是镰仓幕府的高级武士,直到镰仓幕府末期,各地造反声浪不断,幕府派足利尊氏前去平叛,结果人家于乱世中明辨是非,直接带着幕府所有精兵出来自立山头。所以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整个室町幕府的存在,是建立在一次背叛基础上的。
好像有点扯远了,下面我们还是回到正题。
话说河田次郎捧着主君的人头,用充满希望的眼神看着源赖朝。
这一招对别人可能好使,但在源赖朝那里,却无疑是拍了马腿。这不仅仅是出于“你今天可以杀藤原泰衡,明天也可以杀我”的考虑,更重要的是,这个行为本身让源赖朝想起了一段非常不愉快的往事——他自己的父亲,就是在兵败逃亡的路上,死于自己家臣之手的。
所以河田次郎的结局我不说你也猜到了,他被痛骂了一顿,接着就被拉出去枭首了。
至此,奥州事务全部处理完毕,源赖朝没有多做停留,他要马上赶回镰仓去,在那里,他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