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李嘉诚财与智的哲学
10495900000017

第17章 以和为贵,互惠互利

“经商不是简单的1+1那么简单,你想拿11%反而发不了,只有拿9%,财源才会滚滚而来。”

世人言:“创业容易守业难”,“前车之鉴,后人之师”。最典型的教训,莫过于和记黄埔的前大班祈德尊。祈德尊是个收购企业的高手猛将,却不算管理庞大企业的行家里手。在他的领导下,企业发展过速,结果消化不了,终于把集团拖垮,痛失江山。

李嘉诚进入和黄出任执行董事,在与董事局主席韦理与众董事的交谈中,他们的话中分明含有这层意思:“我们不行,你就行吗?”

李嘉诚是个喜欢听反话的人,他特别关注喝彩声中的“嘘声”——香港的英商华商,都有人持这种观点:“李嘉诚是靠汇丰的宠爱,而轻而易举购得和黄的,他未必就有本事能管理好如此庞大的老牌洋行。”

当时英文《南华早报》和《虎报》的外籍记者,盯住沈弼穷追不舍:为什么要选择李嘉诚接管和黄?沈弼答道:“长江实业近年来成绩良佳,声誉又好,而和黄的业务脱离1975年的困境踏上轨道后,现在已有一定的成就。汇丰在此时出售和黄股份是顺理成章的。”他又说:“汇丰银行出售其在和黄的股份,将有利于和黄股东长远的利益。坚信长江实业将为和黄未来发展做出极其宝贵的贡献。”李嘉诚深感肩上担子之沉重。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可是,李嘉诚似乎一把火也没烧起来。他是个毫无表现欲的人,他总是让实绩来证实自己。

初入和黄的李嘉诚只是执行董事,按常规,大股东完全可以凌驾于支薪性质的董事局主席之上,而李嘉诚从未在韦理面前流露出“实质性老板”的意思。李嘉诚作为控股权最大的股东……完全可以行使自己所控的股权,为自己出任董事局主席效力。他没有这样做,他的谦让使众董事与管理层对他更尊重。他出任董事局主席,是股东大会上由众股东推选产生的。

“退一步海阔天空”,李嘉诚的退让术,与中国古代道家的“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有异曲同工之妙。

董事局为他开支优厚的董事袍金,李嘉诚表示不受。他为和黄出公差考察、待客应酬,都是自掏腰包,而不在和黄财务上报账。

所以有人称:李氏的精明,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小利全让,大利不放。李氏的大利,是他持有的股份,公司盈利状况好,李氏的红利亦匪浅。李氏不放大利,还表现在他不断增购和黄股份。令人叹绝的是,他“鲸吞”和黄的“企图”,竟未遇到“老和黄洋行”的抵抗……

李嘉诚能较快地获得众董事和管理层的好感及信任,是毋庸置疑的。在决策会议上,李嘉诚总是以商议建议的口气发言,但实际上,他的建议就是决策——众人都会自然而然地信服他……倾向他。韦理大权旁落,李嘉诚未任主席兼总经理,已开始主政。

李嘉诚入主和黄实绩如何,数据最能说明问题。李嘉诚入主前的1978年财政年度,和黄集团年综合纯利为2.31亿港元;入主后的1979年升为3.32亿港元;4年后的1983年,纯利润达11.67亿港元,是入主时的五倍多;1989年,和黄经济性盈利为30.3亿港元,非经济性盈利则达30.5亿港元,光纯利就是10年前的十多倍。盈利丰厚,股东与员工皆大欢喜。

现在,不再会有人怀疑沈弼“走眼”,李嘉诚“无能”了。李嘉诚很快便获得了众董事和管理层的好感和信任。在后来的股东大会上,众股东一致推选李嘉诚为董事局主席。

一次,李嘉诚在董事会上讨论拿多少股份的问题时说:“我们公司拿10%的股份是公正的,拿11%也可以,但我主张拿9%的股份。”同时还强调经商不是简单的1+1那么简单,你想拿11%

反而发不了,只有拿9%,财源才会滚滚而来。从这里可以看出,华人首富李嘉诚充分考虑合作伙伴利益的经营之道,这也是促使他成功的原因之一。

以和为贵共进步,互惠互利同发展。生意场上,双方合力一定能办更大的事情,能为彼此带来更大的利润。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合作与共赢是企业发展壮大所必需的,给他人机会既是给自己机会,让他人得利,自己也会得利。以和为贵,互惠互利,是企业经营的更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