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美学其实很好玩
1049100000027

第27章 鉴赏最美的经典 (7)

每一首词都有一个词牌名,词牌名就是这首词调的名子,出自原有一个现成的曲调,比如唐明皇的《雨霖铃》、《后庭花》。这些曲调优美异常,于是填上词后就变成一个词调,加上它的字数、平仄、情感等种种规律,它就是词牌了。除了精通音律的人会继续创作曲、调、词外,大部分人的创作还是照着前人的样品格式填写罢了。如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的《菩萨蛮》,从声韵和平仄上,都是模仿了李白的《菩萨蛮》。

近现代诗歌在如何追寻美

中国近现代诗歌的新诗,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是在适应时代要求的基础上,创作出的接近群众白话语言的诗歌,它更加能够反映现实生活,是以打破古代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

近现代诗歌追求意境美

诗歌中的意,是诗人要表达的感情世界;诗歌中的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诗歌中的意境,是诗人要表达的感情世界与诗词中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近现代诗人一直在追寻意境美,在诗作中营造出一幅画面,其中凝聚着诗人独特的情思。从具体的形象把握住诗歌的意境,是近现代诗人追求意境美的途径。比如胡适在《鸽子》中写道:“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看他们三三两两,回环来往,夷犹如意,——忽地里,翻身映日,白羽衬青天,十分鲜丽!”鸽子飞翔的动态不仅被描绘了出来,还使诗歌具有极其亮丽的色彩之美,意境恬静优美。

近现代诗歌追求语言美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中的语言是诗人千锤百炼的结果。汉字具有内容表达和形式结构的神奇力量,是人类最美的文字。汉语由古代汉语发展为现代汉语,虽然发生了很多转变,可依然蕴藏着独特的最佳组织形式。

汉字的组合形式能更好地表现诗歌的哲理、情感。虽然诗歌是诗人用有限语言表达出来的,可往往又存在着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例如,诗人顾城在《一代人》中写道:“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短短两句话,却在警醒世人,表明了作者及整个时代的心声。语言含蓄隽永,寓意深刻,内涵丰富。

近现代诗歌追求技法美

经过多年的摸索,近现代诗歌的表现形式及表现技法变得多姿多彩。追求诗歌的形式美、语言美是一首好诗的前提。精美的近现代诗篇体现在诗篇的形式上,如语言、音韵、节奏和旋律,还重视诗篇完美的表达形式,恰当贴切的表现技法,如联想想象、用典铺垫、渲染烘托、暗示省略等。

近现代诗人也常用各种修辞手法,如象征、排比、比喻、拟人、夸张等。冰心在《春水·三三》中写道:“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没有具体写墙角花朵的形态,却仿佛能让我们感受到它生动的形象。这一手法唤起了我们丰富的想象力,使人体会到诗句之外的思想。

近现代诗歌追求情感美

诗歌在本质上还是抒情言志,情绪和情感才是诗的基础。与其他文体相比,诗歌更能充分地显示人的品格和情怀。诗歌是把诗美好地展现,而不是把哲理简约地表述。舒婷在《思念》中写道:“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也许藏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呵,在心的远景里,在灵魂的深处。”这首诗把思念的真切,从内到外,由浅及深,表现得淋漓尽致,尽管诗歌的思维是跳跃的,但给人情感感受的空间是真实立体的,让人回味悠远。

对于“思念”这个题材,无数的骚人墨客都曾写下流芳千古的诗句。可见情感的表达自古不变,在当代女诗人的笔下,“思念”还是那么纯美真率,让人伤怀落泪。这种情感的共鸣,正是近现代诗歌所要追求的。

近现代诗歌追求立意美

跟中国传统诗歌相比,尤其是经历了多年的战争时期,近现代诗歌更加追寻立意美。诗人更加注重用诗歌来表现民族精神内涵,如深沉的思想、诚实的品质、宽宏的怀抱、自然的意趣以及爱国情操等,以此来改造并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净化人们的灵魂。

流沙河在《理想》中写道:“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流沙河用诗歌提醒人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辉煌。立意高的诗歌,能让每一个欣赏者体会到亢奋的激情、高涨的热情,这样的诗歌才能站在一个之前无法到达的高度之上。

诗歌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吗

诗歌的创作绕不开感染力,诗歌之所以感染人,因为它情感丰富、真实。但诗歌不能仅仅靠情感支撑,只有充满了想象力的诗歌,才更富有情真意切的艺术张力。

想象力是诗人的翅膀

创造性的艺术绝非来自虚无,也不是对自然的全然模仿。诗歌应该被意象化、被创造性地再现。想象力就是这样一种能力,能把外在世界与自己想象中存在的形象重新综合,并推演出一种新的形象。这也意味着诗人一定要具有新鲜意象建构的能力,意味着想象力是诗歌的翅膀。诗歌以文字的形式呈现,都是静止的文字。想象力丰富的诗人,能将诗句所写的内容转换为生动的声色形态;缺乏想象力的诗人则不能将其转换为人物的情感等,不能让景与人互动,就没有镜头感、场面感,也就没有美感。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了一段琵琶女演奏的过程:“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用文字来表述音乐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所以白居易就调用了他所有的感官来对不同的音乐进行描写,并借用了不同的生活场景来与音乐的情绪、节奏相对应。这段充满强烈动感和乐感的场景,非得有高超的想象力才能写出来。

充满情感的想象力

其实最富想象力的古代诗歌是《楚辞》。《楚辞》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发展而成的,所以受到了楚国风俗的影响。楚国巫术盛行,保留了大量的神话传说,楚人喜欢用歌舞来娱乐神灵,这就使楚国发达的诗歌音乐中充满了原始的宗教气氛。在这种具有深厚浪漫主义的民风基础上,屈原的诗歌也自然充满了瑰丽的想象。在诗歌中,他时而游行于大地,时而穿梭于空中,他可以与神鬼交流,也可以具有神鬼的力量。从屈原开始,中国诗歌具有了丰富的想象力。

中国古典诗歌在艺术表现上非常精练,优秀的诗人能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丰富的内心体验,轻巧而毫不费力地凝聚于数十字之中。当这种情感与想象力相融合,诗歌的意境又登上了另一座高峰。比如杜甫的诗《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其中的描绘凝集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是倾注了感情的表达,诗人从眼前之境,联想到“三顾茅庐”,再联想到今后之事。我们似乎读到了诗人内心复杂深沉的情感,感叹寂寞没有人欣赏,感叹自己空怀敬仰英雄之心却英雄无用武之地。

欣赏者亦要有想象力

诗歌的创作与鉴赏,与想象力关系紧密。如果创作没有想象力,我们几乎难以见到美妙的诗歌作品;如果鉴赏缺少想象力,我们则不能领略诗歌中的景象美、形象美、意境美、情致美等。想象力为诗人和欣赏者之间建起了一座桥梁,能让彼此“心领神会”。

诗人常常为诗歌留下一点空白,在已有的诗句背后隐藏丰富的信息,这就能带动读者的想象力,给其无限遐想。在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我们看到的只有卖炭翁的形貌和他卖炭的经历,全诗没有过多的评价,但我们却能在叙述性的文字中感到白居易对官吏的斥责。由读者想象力得到的意向,比文字的评论更为有力。

因此,欣赏中国诗歌,需要感情的投入,也需要艺术的想象。只有当我们像诗人作诗时一样饱含激情,进行艺术想象,才能真正进入诗歌的艺术境界,才能感受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从而领略诗歌深刻的思想和高妙的艺术,得到一种难以言传的美的享受。

歌词已经成为现代诗歌的主要欣赏方式了吗

现代诗歌与现代流行歌曲的歌词创作联系越来越紧密,甚至与唐诗宋词也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聆听现代歌曲,有的能让我们感受到现代诗歌的韵律,有的能让我们感受到唐诗宋词的意境。歌词可以作为欣赏现代诗歌的一种方式,但是绝对不能取代现代诗歌的地位。

诗即歌词

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从诗歌的起源上来看,诗词就是歌词。早期的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在当时,诗歌原本是入乐的,比如《诗经》中的大雅、小雅,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才慢慢各自发展,独立成体。

随着社会发展,流行歌曲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尽管流行音乐被称为通俗文化,但它和文学作品是相辅相承、异曲同工的,歌词创作同样也是一种文学创作,属于诗歌的范畴,为一种语言文化。

现代诗歌与歌词一脉相承

现代诗歌与流行歌词有许多相通之处,都从多方面突破了传统格律的限制,形式和内容变得更自由。流行歌词与现代诗歌同出一源,诗歌和歌词都需要在相对较小的篇幅内展现动人的表现力。长篇大论虽然也能传神地表现内在的情感,但语言拖沓重复,节奏和音韵不整齐,这样的作品即使内容再好再感人,还是不能变成一首歌、一首诗。

因此,写好诗歌是创作流行歌词的基础,诗歌创作的经验也能给歌词创作以很大的帮助。写歌的人练练写诗,能使其文笔更精练、更准确、更富表现力,这些对歌词创作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歌词不能等同于现代诗歌

近代以后,诗与歌完全分离,诗歌不讲究入乐了。而现代诗歌的形式自由,内涵开放,意象经常重于修辞,许多现代诗歌都是能够入乐的歌词。在这种意义下,诗歌本身和歌词就是一回事,歌词实际上也可以视为诗歌的一种类型,只是它比一般的诗歌更讲究韵律。

歌词又不能等同于现代诗歌。歌词为了能够配上曲子唱,在结构、语言、韵律等方面要受音乐旋律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它又反过来制约和影响着旋律。所以,流行歌词相对于现代诗歌而言,自由度要小很多,不能随心所欲、海阔天空地写,语言也要求通俗易懂,尽量避免谐音产生歧义。

可以说,现代诗歌与歌词的追求是不同的,歌词讲求的是韵律,能跟音乐合拍,呈现出音乐的特性。流行歌曲的歌词还追求通俗易懂,能够朗朗上口。相较而言,现代诗歌更加追求意境之美,追求语言之美,还要从中体现出对人生的感悟、对社会的反思。

“中国风”的流行

流行歌曲能展现千姿百态的生活,表达形形色色的情绪与现代人的心理状态。现在流行的“中国风”歌曲的歌词,则跟唐诗宋词有不解之缘。尽管处于不同的时代,人们所经历的事物、情绪、感受各有不同,但作为人的情感,却并不受时间与地域的限制,因此用以表现古人情感的诗词歌赋,同样也是现代人的心理映照。

中国古诗词非常讲究韵律,音乐感极强,在遣词造句、行文起势、叙事抒情上,表现一流,往往是字字珠玑,千古传诵。这恰恰符合了现代人的审美需要,虽然现代的流行音乐创作也追求含蓄曲折的情感表达,但很难达到古诗词的凝练效果。于是有的人从经典的唐诗宋词中撷取灵感,换一种角度来诠释千古佳句。所以说,“中国风”歌曲的流行,是对唐诗宋词的再一次升华。

充实之谓美。

*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