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美学其实很好玩
1049100000015

第15章 美感力大作战 (1)

你可能希望拥有化腐朽为神奇的美感力,你可能希望将生活装扮得更美一些,你也可能想让自己拥有更多对美的谈资??无论你是否有天赋,也不论你是否经过后天的美感力培育,要想提升美感力,都是有法可循的。

学会欣赏

美感力,就是对美的感受能力,自然是从欣赏开始的。提升美感力的第一步,就是欣赏,学会欣赏公认的美,就能大幅提升自我的美感力。

为何有人拥有甜美的嗓音

我们听歌,可能觉得有些歌手的嗓音很好,会被其吸引,成为他们的歌迷。但是我们也会发现:歌手们的嗓音各不相同,邓丽君的声音偏甜,赵传的声音沧桑,王杰的忧郁,阿桑的凄美,蔡琴的富有磁性,王菲的充满灵性,帕瓦罗蒂的高昂,玛利亚·凯莉的嘶哑,迈克尔·杰克逊的有金属味道??这些嗓音千差万别,但为什么都会有人对其如痴如狂呢?好的嗓音究竟有什么标准呢?

好听的嗓音一靠先天,二靠后育

西方声乐认为嗓音的好坏跟音色和共鸣有关。音色是一个人天生的嗓音,即声带自然发出的声音。通常女性的声带较窄,所发出的声音比较高亢;而男性的声带较宽,所发出的声音比较低沉。由于每个人的声带天生有所不同,就使每个人的音色都有所区别,有的低沉,有的高亢,基本上先天就划分了一个人声音的高中低来。无论我们喜欢的声音类型有多少种,有一点不会变,就是我们更喜欢清晰的嗓音。清晰的嗓音所发的音能很容易辨识,简单来说,就是这样的嗓音所说的话非常清楚,这是好嗓音的基本条件。

天生拥有好嗓子,不等于发出的声音一定很美。能不能让声音在体内产生共鸣,是能否发出好声音的关键。共鸣能让声音变得更丰富,听起来更有弹性,使声音有明显的由强转弱的过程。有共鸣效果的声音比自然声音传得更远,持续时间更长,也能更吸引人。没有共鸣的声音,声音短促,缺乏过渡,硬邦邦的很单调,人们形容这种声音为“干”。所以唱歌的人如果没有学过如何发声,很容易让歌声显得单调,缺乏韵味。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K歌总是不够动听的原因。

中国戏剧将好的嗓音称为“水、亮、响、膛、宽、净、脆”。水,是要传得远,柔美的嗓音大多有此特质;亮,就是要响亮,金属质感的嗓音是一种特别亮的嗓音;响,是洪亮,能如洪钟一般震人耳朵;膛,是低音的共鸣,磁性的嗓音是其最大的特质;宽,是浑厚有力度,男性的声音尤其如此;净,是没有杂音,这不仅要先天的嗓音条件,更要有高超的发声技巧;脆,是亮的一种,比起响亮的声音,它更为短促。这些都是对好嗓音的归纳,其要点为一要先天的嗓音好,二要后天会用嗓。中国戏曲界认为,好的嗓音是练出来的。现代声乐也发现,后天的练习还可以对声带进行改变,将原本不佳的音色变得更为悦耳。

了解美的原因能增加美感的深度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知道好的嗓音有标准?最初在感受美的时候,我们都是凭借感性。但是这种感性的美感,有时会很模糊。我们对自己的喜好不明就里,当听到别人的评论时,很可能会对自己的这种感性美感发生怀疑,从而发生动摇。我们也可能无法理解别人对美的评价,无法感受到他人认为美的事物美在何处。所以我们喜欢一个人的嗓音,不能只是停留在喜欢的层面上,我们要学会将感性的美感提升为理性,说出为什么喜欢,才算理解了这种美,才能进一步确认我们对美的感觉,将美与不美相区别。

要知道为什么会以某件事物为美,就要学会研究,寻找其美在何处的原因。人对事物的喜好都是有缘由的,我们喜欢红色,源自对鲜血所代表的生命的热爱;我们喜欢鲜花,源自鲜花为了繁衍生命而展露出极尽吸引的短暂美丽;我们喜欢运动,源自生命对运动的追求??如果我们能找到最本质的美的原因,就更能理解美的动力所在。这种美的动力,能激发我们对事物的美感。这种对美的认识过程,则能加深我们对事物美的认识。认识越深,美感的深度也随之增加,所能感受到的美也是更深层次的。

对于缺乏美感力的人来说,寻找美的原因更为重要。既然我们无法从感性上去感知,就必须要从理性上去弥补。通过理性对美的原因的寻找,能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一个领域,学会如何辨识美与丑,从而提升美感力,拥有评判美丑的能力。

人们更喜欢怎样的女孩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的喜好各不相同,但对于美,人们总有一些大致相同的认识。比如,人们更喜欢苗条又凹凸有致的身材,纤长的身高,端正清晰的五官,大而明亮的眼睛,粉而饱满的双唇,白而整齐的牙齿,柔和的脸部轮廓,柔亮飘逸的头发??能符合以上条件的女性,一般都可以被称为“美女”,虽然她们的风格和作风可能有很大差距,但她们的形体和容貌符合了人们对美的基本要求。

大多数人喜欢谈论美女,如果我们掌握了人们对美女的基本要求,就能更好地掌握这一话题。虽然有些人认为这样以貌取人非常肤浅,但这种大众对人的基本判断,来自人爱美的本性。

美学家将这种大部分人的审美称为“大众审美”。大众审美的形成并非一天两天的事,它必须经过很长的时间来让大部分人对美达成共识。所以大众审美是大众对美的一种筛选过程,能了解大部分人对美的需求,就能便捷地获得基本美感力,让审美的水平至少与大部分人相一致。而对于原本就有不错审美水平的人,则可以帮助他们跳出大众审美的框框,追求更高的审美境界。

大众审美是提升美感力的捷径

了解大众审美,是提升美感力的捷径。所以平时只要多问多看,就能让自己的审美与其他人趋同。比如,看看别人的穿着打扮,问问他们的心仪之物,或者多接触电视、报纸、网络,很容易发现大众的喜好。不过在了解大众审美的时候,要注意区分哪些是人们喜欢的实用审美,哪些是人们的欣赏审美,才不会作出错误的美感判断。

虽然大部分人喜欢看衣着时尚的麻辣美女,但在现实生活中挑选女友或者妻子时,大部分男性更喜欢温婉贤淑的普通女孩。很多网络红热的内容,不过是人们图新奇图热闹的消遣,你可以把它们当做谈资,但绝对不可以将其生活化。就像那些被热捧的以丑作态的网络红人,即使点击率过万,也不是大众心目中真正的美。

实用是最重要的大众审美观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美对于他们的意义就是实用。与纯粹的艺术相比,一般民众更喜欢那些对实用物品的美化加工。比如一只盘子,他们更喜欢能用来盛菜的漂亮盘子。一只有精细雕工的摆设盘,他们虽然也会觉得美,但比起可以盛菜的盘子来说,这个有雕工的盘子就是无法使用的多余物品。这只盘子对大众的审美价值来说,就大打折扣了。所以我们很难在普通家庭中看到真正的艺术品,这不仅仅是钱的因素,更重要的是那些艺术品可能并不适合普通家庭的需要。

中国的大众审美中,有一项是非常有意思的,那就是“纳吉”。对于摆设等物品,大众更喜欢的是具有纳吉效果的实用艺术。也就是说那些看起来没有实用价值的摆设,如果它们具有能够为家中带来吉祥祝福的寓意,也就拥有了一定的实用价值。比如多子佛象征家中多子多福,牡丹代表富贵,鱼代表年年有余??所以在古代,是否纳吉是中国人很重要的审美原则。虽然现代人已经开始弱化这一传统,但在实用基础上的吉利仍然是重要的大众审美观。

大众审美的新奇直观与攀比

人们喜新厌旧的心理,使大部分人都对新奇事物存有好奇心,所以现在的大众艺术很喜欢制造一些新奇甚至怪的事物来。其实人们对这些事物的审美并不忠诚,对新奇事物的喜爱方式,有点像吃口香糖,有甜味时就津津乐道,没有了甜味就一吐了之。这也使大众审美具有一个明显的特点——直接。大众喜欢的艺术,是要能直接看出其中的好来,浅显易懂,获得容易,又可以随手扔弃。当然,这也并非意味着大众艺术一定就是廉价艺术,相互的攀比也是大众审美的特点之一。人们喜欢比新奇,比贵重,比多寡,这也制造了一大批昂贵、繁复的艺术品。

看看名画就能提升美感力吗

经常有人批判大众审美过于俗气,缺乏真正的美感。这确实是大众审美较为低级的原因。但再高档的艺术也是在大众艺术的基础上提升得到的,所以我们并不能将大众审美完全抛开,而应该学会如何在大众审美的基础上有所提升。

要想获得在大众审美之上的审美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去了解纯粹的优秀艺术。尤其是其中经过时间的检验,被审美大师们一致认同的艺术作品。对它们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能大大提升自己的美感力。

看名画,看门道

在所有的艺术门类中,看名画是最能提升美感力的。从古代开始,绘画的主要功能就是用来再现最美的场景。人物、穿着、花鸟、景物等,都在告诉人们最美的场景应该是怎样的。我们看仕女画中仕女娴静的姿态,就可以知道怎样的女性姿态最美;我们从名画场景的陈设中,可以了解如何布置环境更具美感;我们看到花鸟图,就知道人们喜欢什么种类品名的花鸟虫鱼;我们欣赏景物图,就懂得什么样的美景值得我们去欣赏。绘画可以较为全面地为我们提供艺术之美,这是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做到的。

能训练眼光的名画

人们评判一个人有没有好的判断能力,就会说这个人有没有眼光。要拥有富于美感力的眼光,就要进行有意识的训练,看名画就是一种非常好的训练方法。

虽然名画的创作时代可能与我们相去甚远,但它们能提供一种艺术的感知。当我们熟悉了名画所提倡的那种美感后,也能慢慢从生活中筛选出最符合这美感的物品。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就和学语言的语感是一个道理,只要见得多,就能轻松地从一堆事物中发现最符合美感的物品来。

更重要的是,名画能给我们提供一种观察模式。名画所绘制的内容大部分都是眼见景物的局部,甚至是一个细节。对于名画的欣赏,可以让我们更懂得从细处去观察生活。我们会比照名画,去欣赏一朵鲜花;我们也可以比照名画,去欣赏窗户的角落。细腻的观察角度,能让我们发现更多的美,不仅了解了名画所给予的美是什么样的,还能将其运用到生活中,使其成为自己的美感力。

从专业评论了解名画

由于名画是经过时间检验并被无数艺术家所推崇的精品,每幅画都有很多的美术评论,看这些评论,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名画。从评论中我们可以知道画家为什么画这幅画,为什么要这样布局,为什么要这样使用光线,其中运用了什么独特的手法。

有些名画太过知名,评论多不胜数,而有些评论又过于专业,让人看不懂。最好的方法还是购买一些介绍名画的书,不过购买时不要贪图其中名画数量的多少,而应该看其中介绍的文字是否能够看懂,包含的内容是否丰富。其内容最好能包括画家的介绍、画作的背景、画作的表现手法、画作的优秀之处。那种名画旁配简短介绍文字的书籍,就最好不要买,对自我的提升作用不大。

给大家介绍一本经典的西方名画入门书:傅雷的《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它介绍了文艺复兴时期到现代近20位重要画家的画作。后来出版的“重编彩图本”,收录了300余幅大师名画,也是非常实用的名画入门级书。

学插花能提升美感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