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糊涂学(历代经典文丛)
10490400000026

第26章 难得糊涂教子有方

一、家长不妨“糊涂”

为增强孩子的语言能力,家长不妨多一些“糊涂”,把展示“聪明”的机会留给孩子,这样,孩子就会收获到更多的知识与自信。不要对孩子的体态语过于敏感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不想用语言来说明他的需要,就会用体态语来表达,比如,孩子想喝冰箱里的饮料,往冰箱一指,家长就明白了他的意思,于是打开冰箱给他拿饮料。久而久之,在孩子的意识中,他会认为不需要说话也可以达到目的,以后再想喝时,自然还是这样做。

其实,家长不妨“糊涂”一些,装着“不明白”孩子的愿望,一定要让他说出“妈妈,我要喝××饮料”才给他拿。这样,孩子才会在请人做事的时候开口说明白,而不是仅仅用手势来表达。不要在孩子面前是“完人”、“强人”一切包办,是一些家长常犯的错误。适当在孩子面前有些“健忘”,更能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比如,孩子的父亲临出门交代:“我先去奶奶家,等一会有人来查电表,查完电表妈妈再带明明去奶奶家。”过了一会儿,妈妈“忘了”爸爸的话,要明明重复一遍给妈妈听,如果明明能复述出来,妈妈给予表扬,明明将会十分高兴,认为自己能帮助妈妈,从而有了成就感。当然,“健忘”不能过度,否则会降低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威信。

除此,让孩子讲电视剧的剧情给家长听,或复述家长讲过的故事,都能起到增强孩子表达能力的作用。让孩子自己查字典当孩子拿着不认识的字问你时,不要急于向他解释,而要鼓励他自己弄明白。比如对孩子说:“妈妈也忘了这个字怎么念,你自己去查查字典吧。”当孩子自己查明白后,及时给予表扬。

如果孩子查字典有困难,应该教给他方法和步骤,而不是查好给他看。善于纠正孩子语言中的错误有些家长,只要弄明白孩子说话的意思就行,而不去理会孩子语法和发音的错误,以为孩子大了自然就会改正。其实,孩子语言中的错误需要不断地提醒和纠正。如果孩子因为说话不正确在幼儿园受到嘲笑,将会大大挫伤他说话的积极性。家长对孩子说得不对的地方要随时指出,如果孩子“屡教不改”,就要装装“糊涂”:说得不对,家长就“不明白”他的意思,一定要让他说正确以后,才满足他的愿望。这样,孩子会说得越来越流利。

二、犹太人的家庭教育

在犹太人家庭,每个孩子几乎都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自家的房子被烧毁,财产被掠夺,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命呢?”如果孩子的回答是钱或钻石,母亲就会进一步问:“有一种没有形状、颜色和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要是孩子回答不出来,母亲就会告诉孩子:“那是智慧。这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它将永远伴随着你。”由于历史上犹太人屡遭掠夺、驱逐和屠杀,使得追求知识和增长智慧成为一种民族的防卫机制,运用知识来谋生的特点在犹太人中代代相传。学者和教师受到极大的尊崇。一项统计数据表明,犹太妇女就业率低于其他民族,原因是她们要留在家中照看孩子。对一个犹太人家庭来说,没有比出一名或几名博士更为荣耀的事了。在犹太人社会里,假如父亲和教师双双入狱,而只能救出一个人的话,孩子一定会救出教师。因为在他们心目中,传授知识的教师甚至比父亲还要重要。

犹太人曾饱受世界上最深重的灾难,很长时间没有自己的国家,却在经济、科学和艺术等方面为世界贡献了一大批杰出的天才:马克思、达尔文、弗洛伊德、爱因斯坦……

几十年来。诺贝尔奖的得主,犹太人所占的比例远比其他民族高。犹太人在智力取向活动中的优势与他们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丰富的文化底蕴。犹太人在长期的民族灾难中,背井离乡,流散于世界各地。他们顽强地保持着自己的文化,同时也吸引了所在国的文化精华。犹太民族杰出的科学创造力,源于这个民族特有的开放式社会文化生态。许多犹太家庭主动与其他民族接触,大量地汲取其他民族的文化养料,这样就有了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更加丰富的知识养料。美国的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心理学家弗洛姆等,都是在这种复合型文化生态下破土而出的科学人才。

执著的教育追求。国外一位作家写道:“犹太人家庭在学问方面应受到高度评价,在这方面非犹太人的家庭相形见绌。这个因素,构成了其他一切差异的基础。”爱因斯坦的成就,也与他在童年时代受到良好教育有关。这得益于他母亲的音乐熏陶,得益于叔父的数学启蒙,得益于父亲在他做出了蹩脚的小板凳后仍加以鼓励的情感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年的一次调查表明,在以犹太人为主的以色列,14岁以上的以色列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全国450万人,就有100万人办有图书证。

理性的思维方式。诺贝尔奖获得者、美籍犹太人赫伯特,布郎说:“我的祖父常问我,为什么今天与其他日子不同呢?他总是让我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找出理由,然后让我自己知道为什么。我的整个童年时代,父母都鼓励我提出疑问,从不教育我依靠信仰去接受一件事物,而是一切都求之于理。我以为,这一点是犹太人的教育比其他人略胜一筹的地方。”几乎每个犹太家庭的孩子都要回答这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你将带什么东西逃跑呢?”要是孩子回答是钱或钻石,母亲将进一步问:“有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呢?”要是孩子回答不出来,母亲就会说:“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犹太人一心追求知识,并以不同寻常的方式运用知识来谋生的特点代代相传。

永恒的探求心境。犹太家庭不但重视知识,而且更重视才能。他们把仅有知识而没有才能的人喻为“背者很多书本的驴子”。他们崇尚创新,认为没有创新的学习只是一种模仿,学习应该以思考为基础,要敢于怀疑,随时发问。怀疑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知道越多,就越会发生怀疑,而问题也就随之增加。所以,许多犹太人家庭里碰到放学的孩子,第一句话就是:“你又提问题了吗?”有人称犹太民族是一个企图揭示自然和人类秘密的哲学家民族。喜欢思考宏观的、深层次的问题,喜欢抽象,喜欢逻辑,铸成了犹太人家庭教育的核心。

三、别出心裁教子成功

从一个“胸无大志”、最大理想是当掏粪工的小孩到中国“童话大王”,郑渊洁的人生本就是一个奇迹。郑渊洁的儿子郑亚旗,16岁与朋友投身股市,赚了第一桶金;

18岁,开始给家里交房租费、伙食费、水电费,并买了一辆奥迪轿车作为自己的生日礼物;2005年初,他又一手创办《皮皮鲁画报》。亚旗的成功同样充满奇迹,这全得益于父亲别出心裁的家庭教育。“儿子,不要去学校了,咱退学”1983年,郑渊洁的儿子郑亚旗出生。

他的最大心愿是用浓浓的父爱呵护孩子幸福快乐地成长。亚旗4岁的时候,郑渊洁把他送进了幼儿园。刚进幼儿园,亚旗觉得什么都新鲜,那里有许多小朋友和家里从未见过的玩具。可是幼儿园里规矩多,不能随便走动和说话,也不能随心所欲地玩玩具,中午还必须午睡。有一次,他忘记了“规定”,在老师没让说话的时候兴奋地说了几句,就被关了“禁闭”。

亚旗一个人被黑暗包围着,恐怖到了极点。他觉得黑暗中似乎有许多可怕的东西在活动,慢慢向他逼近。他吓得哇哇大哭,但无人理睬他。在小黑屋被关了几个小时,亚旗出来后觉得身边的老师是那么可怕。那天,郑渊洁接儿子回家,看儿子闷闷的,一声不吭,就觉得不对劲,在他的耐心询问下,很快弄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他生气地说:“4岁,正是孩子发展语言能力的时候,怎么能不让他说话呢?这不是摧残是什么?就算说话违反了纪律,也不能关‘禁闭’呀,他那么小……”

为了不让孩子幼小的心灵再蒙阴影,郑渊洁毅然让孩子退园了。亚旗上的是北京有名的重点小学。有天他问爸爸,老师漏题对不对。郑渊洁说,肯定不对,那是作弊。这位老师从亚旗一年级一直教到六年级,年年是优秀班主任,年年期末考试给学生漏题。

小学六年级的最后一次期末考试,区里出题他也漏。郑渊洁觉得挺气愤,决定和儿子一起难为难为老师。他让儿子故意考了一个62分,拖全班的平均分。当时评判老师成绩优劣的标准就是看学生考试的平均分,这样亚旗一下拉下了班级整体分数将近40分。考完试的第二天,郑渊洁告诉儿子不用去学校了,咱退学。对学校教育深感失望的郑渊洁开始明白,所谓的差生,是差老师和差家长联手缔造的。他可以努力不去当差家长,但他不能保证儿子不遇到差老师。

究竟还让不让儿子上学,郑渊洁为此想了三天三夜。他觉得与其让孩子去受摧残,还不如让孩子高高兴兴地去做点他喜欢的事儿呢。但是,退学会不会毁了孩子?孩子以后又会不会怪他?犹豫中,他还是给孩子报了名上初中,办了学籍。在儿子的8月份入学测验时,他从教室外往里看,看着主考老师训斥下面的孩子:“你怎么这么笨?”“你智商是不是有问题?”“这孩子好像有点蠢……”郑渊洁忽然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怎么又把孩子送到这种地方来了?自己不能一错再错了。等亚旗从教室里出来,郑渊洁就告诉他这学不上了,亚旗也说“早就不应该来”。就这样,父子俩离开了学校。“你可以随时‘炒掉’老师,而且不需要理由”决定不让儿子上学后,郑渊洁买了整套的初、高中教材。通读了两遍,他发现有些该写进教材的内容居然没有,有些不该写的却写了进去,而且教材的趣味性不够。他决心为儿子编一份教材。

为给儿子写法制教材,一向习惯“裸写”(不查材料写作)的他不仅买了《刑法》参考,还买了七八本法律专著,经常翻看。那时的他每天上午写两三个小时的《童话大王》,下午写两三个小时的教材,写了两年,完成了10部教材,有哲学的、数理化的、性教育的。每部大概40万字。郑渊洁又给亚旗请了三位老师,教授数理化,郑渊洁自己客串语文老师。郑渊洁把儿子的家庭教室布置得和学校一模一样,有讲台、课桌、黑板,上课要起立,问老师好。郑渊洁放权给儿子:“你可以随时‘炒’老师,而且不需要任何理由。”亚旗有些重理轻文。十几岁的时候,郑渊洁担心他恐怕连信都不会写,心里还有些后悔自己的决定。结果怎么着?人家自己也发表文章了。那是1998年4月16日的晚上。郑亚旗将一张报纸递到郑渊洁面前,说:“给你看看这个。”郑渊洁接过一看,是《中国电脑教育报》。

很少看电脑报刊的他问儿子这上面有什么需要看的。亚旗说:“这篇文章是我写的。”郑渊洁愣住了,他实在无法相信那占了一整版的文章《阿猫阿狗全攻略》是既没写过又没读过文学书籍的郑亚旗鼓捣出来的。但他看不懂这篇专业性比较强的文章,就问儿子什么叫阿猫阿狗?什么叫全攻略?儿子给他扫盲说,《阿猫阿狗》是一部电脑游戏的名字,“攻略”是玩游戏的技巧也就是指南,“全攻略”就是从头到尾玩这部游戏的技巧指南。那几天,郑渊洁很兴奋,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他不用再为儿子不会“写字”而自责了。毕竟他第一次写字就把字写到报纸上了。三年时间,郑亚旗在自己家里学完了中学六年的课程。“儿子,这盒避孕套是你长大的纪念”郑渊洁从未想过要子承父业,他尊重儿子的选择,同时将对儿子的束缚减小到最低。从小到大,他没批评过孩子一句。

亚旗从小没有背过唐诗,没有学过书法、美术、音乐等。只要儿子感兴趣的事情,郑渊洁就让他玩,鼓励他学。亚旗1994年开始上网,是中国最早的网民。在网上,他认识了许多朋友,其中就有中国互联网的缔造级人物。11岁的亚旗和那些大他十来岁的网友们沟通得无比融洽,而且学会了赚钱,赚的还不是小钱。当郑渊洁还在用手码字的时候,郑亚旗已经开始在网络工作室给人做设计和维护,成千上万地赚薪水和卖创意了。亚旗18岁生日的时候,郑渊洁送给他一盒避孕套,并告诉他:“以后你就不能再问我要钱了,你所有的东西都要自己花钱,包括住在家里的水电费、伙食费,你都要给我交。

这就像汽车有保修期一样,人生也有保修期。人的保修期就是18岁,如果18岁之后还要由父母管,那就是废品、次品。”其实,郑渊洁的这番话有点多余,因为儿子已经比他有钱了。亚旗用他这几年承接网站设计维护所得的报酬,以及合作伙伴的分红给自己买了辆“奥迪A6”作为生日礼物。亚旗对父亲说:“倾囊而出地买了车,我就穷了。”郑渊洁问那为什么还要买,儿子答:“穷了,我才有继续赚钱的劲头。”

然后,他开着奥迪车继续赚钱,再也没用过家里的一分钱。2000年,亚旗帮父亲办了个人官方网站——郑氏网,随后又开始鼓励父亲将自己的童话改编成漫画。2005年1月,亚旗把某著名报业集团的技术部主任之职辞去,创办了《皮皮鲁》连环画册,画册发展势头很好,第一期印刷3万册,第二期5万,第三期8万。说到自己对儿子的教育,郑渊洁深有感触:“我让亚旗中途辍学,并不代表我反对现行的教育制度。

相反,在对女儿亚飞的教育过程中,我从未有过也让她辍学回家的打算——亚飞今年才5岁,和她哥哥截然相反,对考试有种狂热,只要一说考考她,马上就会扔下最精彩的卡通飞奔过来,考完后的一句表扬可以让她乐滋滋地高兴好久——她是那种可以在考试中获得乐趣的孩子,所以,我会让她一直读下去,按照她自己的说法,要读到博士。”最后,郑渊洁这样总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关键在于做父母的是否善于发现——合格的教师和父母,发现孩子的优点,告诉他什么地方行;不合格的教师和父母,发现孩子的缺点,告诉他什么地方不行。这就是我的心得。”

四、黑人母亲的教子启示

有一个黑人家庭,母亲想让渐渐长大的儿子做些事。一天,她让儿子去零售商店买点食品,孩子高高兴兴地走了,心里非常自豪。到了街上拐角处,一群小孩几拳把他打倒,抢去了钱,孩子流着泪跑回家,把一切告诉了母亲。母亲没有说什么,给了他更多的钱,让他再去。孩子不愿去,母亲告诉他说,你没惹那些孩子,你没有错。别理会他们就行。孩子怯怯地走了。不久,他又慌慌张张奔回家中,他告诉母亲,那群小孩又追他了。

母亲责备说:“难道因为这个就往家里跑?”

她用命令的口气让孩子再去,孩子无可奈何地去了,结果钱被抢了,还遭了打,他哭喊着往家里跑,向母亲哭诉。母亲抑制着心头的怒火,命令独生子买不到东西就别回来。她厉声说:“我要教你如何保护自己,如果那些孩子再找你麻烦,你就必须自卫!”

说完她又给了孩子更多的钱,还有一根棍子。

孩子从未见过母亲如此愤怒,也从未听过母亲说这样的话,母亲竟让自己去打架?!然而孩子还是出了门,一边哭一边走。他想,与其在家听母亲斥责,不如走出家门与他们较量一番……抢钱的一群孩子被黑孩子的愤怒和反抗行为吓住了,当黑孩子向他们示威时,他们喊叫着,各自向家中逃去,并扔下抢去的钱。

最后,黑孩子第一次面对那些闻声而来的家长宣布:谁再找我的麻烦,就不客气了。

他第一次体会到自己力量的存在。读了这个故事,我们不应该出现这样的误解:黑孩子的母亲不是在怂恿她的独生子出去打架吗?

不是!

她的做法里面既有文化背景,又有社会环境的因素。她教给孩子的是在符合社会规范情况下,什么时候使用“棍子”,和怎样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培养孩子的自尊、自立和自强能力。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孩子之间闹了矛盾,家长往往是站在自己孩子的一边,或使出种种袒护手段,或亲自出马向对方兴师问罪,乃至大打出手,替孩子“复仇”、“雪耻”,而很少站在客观的角度去理智地调解孩子之间的纠纷。其实,爱护孩子不仅仅是一味地去替他们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具有自尊、自立和自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