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讲给领导的16堂管理课
10486700000016

第16章 发挥主观能动性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一个小男孩问迪斯尼创始人沃尔特·迪斯尼:“迪斯尼先生,你画米老鼠吗?”

沃尔特·迪斯尼回答说:“不,我不画。”

小男孩问:“那么你负责想所有的笑话和点子吗?”

沃尔特·迪斯尼回答说:“也不,我不做这些。”

小男孩困惑地问:“那么,迪斯尼先生,你到底都做些什么呢?”

沃尔特·迪斯尼笑了笑,回答说:“有时候,我把自己当作一只小蜜蜂,从片厂的一角飞到另一角,搜集花粉,给每个人打打气,我想,这就是我的工作。”

什么是管理?这就是管理。

英国证券交易所前主管N·古狄逊指出:一个累坏了的管理者,是一个差劲的管理者;管理是让别人干活的艺术。后人就把这一管理艺术命名为“古狄逊定律”。

管理的重点是“管人”而不是“理事”,管理者最大的任务,是如何让下属发挥出他们的最大本事,指挥大家出色地完成、实现公司目标,就像韩非子所说的:“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管理者只需要管理好源头和结果,至于其他的部分,那是员工自己的事情。古狄逊运用他的管理方法,成功地将英国证交所大量的资金和员工有效的运作起来,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早在两千多年之前,孔子的学生子贱就已经告诉了今天的管理者,如何做一个轻松、悠闲的领导。

据《吕氏春秋》记载,子贱为官的故事是这样的:

子贱曾在一个名为“单父”的地方担任该地方的最高行政长官。可子贱这官当得也太轻闲了,几乎每天都躲在房里弹琴,自娱自乐,很少去理政事。但奇怪的是,单父在子贱的治理下却百业兴旺、百姓安乐。也就是说,子贱“身不下堂而单父治”。

有人感到不解就去问子贱,子贱解释道:“我之所以能够做到整天弹琴以自乐,轻松潇洒,就是因为我懂得如何任用有贤能的人来帮我做事,而不是事必躬亲。”

孔子对此总结为:“求贤以自辅。”并感叹道:“惜哉!不齐(子贱)所治者小,所治者大则庶几矣。”在孔子看来,如果用子贱的管理方式来治理更大的地方,也同样会有很大的成效。

像子贱这样的领导才是真正厉害的领导,每天“身不下堂”,只知道弹琴,却能够使“单父治”。子贱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是因为他懂得授权于下属,“求贤以自辅”。

而现在的很多企业领导却是“求贤不自辅”,把花重金聘请来的人才摆在一边不用,自己却忙得要死,还抱怨说:“这人真是白请了,一点忙也帮不上。”事实上,并不是对方不想帮你,也不是没有本事帮你,而是你根本就不给对方帮忙的机会。所以说,只要能够做到对下属授权,每个管理者都可以像子贱这样,做一名轻松悠闲型的领导。

很多管理者从早忙到晚,还感觉时间不够用,恨不得把一个小时掰成两个小时来用,于是不断抱怨:“我快累死了。”其实,这怨不得别人,要怨就怨自己舍不得或者是不敢对下属授权。本来是下属该做的事情,管理者也要亲自去做,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不累才怪!如果自己的下属很轻松,自己却累得要死,那一定是自己的管理方式出了问题。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的确实现了对刘备的承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是他没有完成刘备的遗愿——征服中原、匡扶汉室。54岁就星陨五丈原,“出师未捷身先死”,怎么死的?累死的!蜀国的大小事务皆由诸葛亮一人总管,事无巨细都等着诸葛亮一个人决断,以致“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者皆亲览焉”。司马懿在得知诸葛亮的这种做事方式之后,就曾说,诸葛亮如此行事,“岂能久乎”?

打起仗来,诸葛亮更是费心。大小战役都是诸葛亮一人思前想后,每次开战之前都是诸葛亮吩咐他的部将“如此如此”行事,真是细之又细,从来没有让手下的部将动过一次脑子。所以说,做诸葛亮的下属可真轻松,因为诸葛丞相把一切都部署好了,已经明确地告诉众将领,走哪条路;怎么走,是走直线还是走斜线,将领只管按照丞相定下的路线走就是了。等到战役胜利结束时,众人都来一句“丞相真神人也”就可以了。

有人也许会说,诸葛亮之所以事必躬亲,就是因为在蜀国没有可以为其分担重任的人,事实是这样的吗?当然不是。诸葛亮初次带兵北征中原时,就得到了奇才姜维,以姜维的谋略他完全可以独立负责一场战役,可诸葛亮仍把姜维当作一般的武将来用,几乎从来就没有让其出谋划策过。

其实,聪明如诸葛亮者,当然也会知道自己的这种领导方式,对自己的健康大为不利。

当主簿杨颙劝他说:“请为丞相以治家之事譬之:凡治家之道,必使奴执耕,婢典爨(泛指烧煮),鸡司辰,犬吠盗,牛负重,马涉远,私业无旷,所求皆足,其家主从容自在,高枕饮食而已。忽一旦将身亲其役,形疲神困,终无一成。岂其智之不如奴婢鸡犬哉?失为家主之法也。”

诸葛亮回答说:“吾非不知。但受先帝托孤之重,唯恐他人不似吾尽心也!”

就是因为诸葛亮不敢对下属授权,所以,才把自己搞得这么累。因此,如果管理者不想让自己像诸葛亮这么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舍得对下属授权、敢于对下属授权。把自己手中的权力适当授予下属,把本应该由下属做的事情归还下属,从而把自己从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

其实,授权于下属,不仅是领导者把自己从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的途径,这还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然需求。

在企业的初创阶段,一般不存在分权的需求,因为此时企业的规模一般都很小,就那么几名员工,创业者完全有能力总揽企业的生产、市场、财务、后勤等各项事务;而且在这个时期,创业者凭借个人的胆识、魄力以及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往往会有所成就。再就是受创业条件所限,创业者一般也没有足够的资本去请一大批人来帮助自己,所以,也不得不大小事情一把抓。

但随着企业的逐步发展,创业者就会发现,自己越来越力不从心,不仅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处理一些事情,并且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把握一些事情,已经不是单凭个人的一己之力所能驾驭得了的了。当有力不从心的感觉时,就是该招揽人才来辅助自己的时候了。既然让别人分担任务,相应地就要授予他们部分权力。

当权力被分割之后,一开始可能会有些不习惯,原来自己一句话就能搞定的事情,现在还得经过讨论才能最终做出决定,于是,感觉自己处处受限。但是,时间久了就会发现,分权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重大作用。

因为,当一个人埋头处理琐碎事情的时候,他就没有时间抬头去看远方。而当把一些常规性的事务即执行权与部分事项的决策权,交给下属去处理之后,管理者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处理重大事务,如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

所以说,一方面是企业的扩大与深化发展,另一方面是管理者自身精力与能力的有限性,这都是管理者必须面对和承认的客观事实。这就要求管理者对自己的下属要合理授权,就像一位著名的企业家所说的:“20年前,我是最强的,带着大家往前冲;20年后,我站在后边运筹帷幄,看着大家往前冲。”

对下属授权也是市场经济的客观需求。

如果某一层级的管理者,把所有的权力都掌控在自己一个人手中,大小事情都有其一个人来独断,其实这就是在培养下属对他的依赖性。长此以往,下属一旦离开上司,就不知道该如何应对眼前所发生的情况了。有的管理者对下属对他的这种依赖性还自鸣得意,把下属对自己的依赖看成是自己重要性的体现:“看,怎么样?没有了我,你们就没辙了吧!”

这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如果一家企业的发展是在靠某个人的个人智慧,而不是靠集体智慧,这个企业是很危险的。一旦企业所依靠的个人出现问题,那么这个企业就很难持续发展下去。

且不说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就说眼前的事情,企业也不能全部依赖某个个人。因为商场就如战场,瞬息万变,上司对下属不可能寸步不离,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在一旁给予指导。所以,企业的管理者哪怕是最基层的管理者,都应当有独当一面的能力,这样才能应对市场突如其来的变化。

而管理者这种独当一面的能力不是天生就具备的,而是后天训练出来的。所以,上级管理者必须给下级管理者这种锻炼的机会,也就是要授权于下属去做某些事情,让他们放手去搏。

否则,一旦下属对上司形成了强大的依赖性,就会像蜀国的那些将领依赖诸葛亮一样,离开了诸葛亮他们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三国演义》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旦发生诸葛亮提前没有预料到的状况,那些将领常常是“回去把这里的情况告诉丞相,让丞相来定夺吧”。不仅诸葛亮的部将在依赖诸葛亮,整个蜀国都在依赖诸葛亮一个人,致使诸葛亮分身乏术,顾北就顾不了东,在北边与魏国打得正酣,突然传来吴国要出兵攻打自己,就急忙班师回朝,以战吴军。

而现在很多管理者通过对权力最大限度的掌控,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自觉不自觉地培养下属的这种依赖性。比如,很多管理者的手机都是一天24小时开机,随时待命,让下属无论大事小事都要对其汇报。

如果问现在的企业管理者这样一个问题:“你敢不敢把手机关机一天?”十之八九管理者的反应都会是:“关机一天?那怎么行,别说关机一天,一天关机一个小时都不行。”如果反问他们:“为什么不可以?”他们会回答说:“如果公司有事,联系不到我怎么办?”

“联系不到我怎么办?”这的确是一个大问题,可是有些管理者还真没有把这个问题当问题看,或者根本没有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在这里,有一个问题是管理者必须回答的,即“你能否保证无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都能被联系到?”“不能。”不错,任何一名管理者都不能做出这样的保证,因为没有人能保证每时每刻都在“服务区”。

而问题恰恰就出在这个“不能”上,公司出了状况,而又联系不上领导,公司怎么办?办法只有一个:由你的下属来处理。而你一贯的事必躬亲的作风,造成了下属对你的依赖性,他们根本就不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面对公司的状况,他们不知所措,这时公司又该怎么办?没办法了,大家只能等,等你出现,等奇迹出现。当你不能及时出现,奇迹也没有出现,等来的也就只能是损失了。

所以,作为管理者必须培养下属独当一面的能力,而培养下属这一能力的途径就是要合理授权于下属,在某些事情上,让他们独立做出判断或决定。

美国海军陆战队将军彼得·佩斯就曾对媒体讲述,海军陆战队是如何培养军人的决断能力的:

当彼得·佩斯在越南参战时,他还只是一名小小的中尉。他带领士兵巡逻时,遇到了一个岔路口,彼得·佩斯不知道该往哪里走,于是,他联系了他的上级长官,问长官是应该向左走还是向右走。长官回答他说:“左边。”后来,彼得·佩斯又遇到了岔路口,于是,他又问长官该向哪个方向走,长官回答说:“右边。”当彼得·佩斯第三次这样询问长官时,长官终于忍不住朝他嚷道:“你是你们排的中尉,你必须自己作决定!记住,如果没有发生爆炸或死亡,不要叫我!”

很少有企业的领导者敢对他的下属说:“除非公司失火或者出现伤亡事件,否则别叫我!”绝大多数企业领导者都不敢这样说,也不能说,因为公司的大小权力都掌握在他一个人的手中,大权在握的领导不来公司,公司根本就没办法正常运转。

所以,能够做到让公司在大多数事情上都能离开你,在少数关键性的重大事情上离不开你,才是一名成功的领导者。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下属合理授权,让下属来决定一些常规性的决策,培养他们独立负责事情的能力,就不至于有点风吹草动就心惊胆战、不知所措了。

对下属合理授权也是调动下属积极性、激起下属工作动力的要求之所在。

如果企业的管理者尤其是企业的最高管理者,事无巨细都要过问,不仅会搞得自己一天到晚忙得要死,还会使得那些有才干的下属产生“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从而严重挫败下属的积极性。这种做法就像一些人花高价买来一些名贵的字画,把他们挂在墙上之后,就再也不会去欣赏了。

吴女士是一名人力资源经理,她在前一家公司干了不到半年就辞职了,就是因为那家公司的老板管得太多、太死。

有一次,公司的保洁人员突然辞职不干了,老板便命令吴女士招聘一名保洁人员,并说要尽快。吴女士来到人才市场招聘,在前来应聘的人员中,吴女士认为有一个阿姨挺不错,就当场决定录用了那位阿姨,并通知阿姨第二天来上班。第二天,阿姨来上班了,老板却说不合格,又让重新去找一个。有位同事提醒吴女士说:“并不是那个阿姨不合格,而是因为你未经请示就擅自录用。”吴女士认为,一名人事经理完全有权利决定录用一名保洁人员,更何况是在急需的情况下。于是,这件事就成了吴女士辞职的导火索。

一名成功的企业管理者,懂得如何通过合理授权来调动下属的积极性,下面这个故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一位著名企业家的演讲将要结束的时候,一位听众问道:“你事业上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请问,其中的秘诀是什么?”

这位企业家并没有直接回答,只见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一个留有缺口的圈。

他反问道:“这是什么?”

台下的听众有的说是“零”,有的说是“圈”,还有的说是“未完成的事业”……

当台下的听众安静下来后,这位企业家说:“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句号。你们问我为什么会取得辉煌的业绩,道理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让我的下属去填满它。”

留个缺口让下属去做,调动起下属的积极性,这就是一种管理智慧。人人都想做自己的主人,都不想被人支配,授予其一定的权力,让其有当家作主的感觉,这也是增强下属对公司的主人翁感与归属感的重要方法。

此外,如果每个管理者把什么事情都做得尽善尽美,这样管理者会非常有成就感,可是下属却体会不到成功所带来的快乐,他们所拥有的只能是失败感,久而久之,下属就会失去奋斗的动力与激情。

在授予下属一定权力的同时,也应让其担负起相应的责任,从而增强其责任意识。大多数人在读书时都有这样的经历,班上有个同学比较调皮捣蛋,可是一旦老师让这个同学当上班干部,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组长,这个调皮捣蛋的同学也会渐渐地变得认真起来。因为他知道,一旦当上这个官,他就必须负起一定的责任,至少要担负起维护自己形象的责任,这就是责任意识在起作用。所谓最有效的控制是来自人们内心的自我控制,最有效的管理是让下属实现自我管理,所以,通过对下属合理授权,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下属的自我控制与自我管理。

既然合理授权是企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之后的需求,也是市场经济对企业管理模式的客观需求;并且合理授权不仅可以将管理者从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让管理者把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去关注公司的战略发展问题,还可以通过此方式来调动员工的积极主动性,那么,企业的管理者尤其是高层管理者就应该学会合理授权。

其实,很多管理者都明白合理授权的重要性,但他们就是不愿意授权于下属,这就像每个人都知道“适当的运动有益于身体健康”,但就是不去做运动一样。要想让那些不做运动的人动起来,就必须先消灭他们不做运动的借口,这样才能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去做运动,运动起来也才更有效果。

让管理者合理授权也是同样的道理,必须首先解决他们为什么不愿意对下属授权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是授权过程中的最大障碍,一旦找到不愿意授权的原因,就可以对症下药,继而能够使管理者放心地对下属授权。

那么,为什么有些管理者不愿意对下属授权呢?调查显示,管理者不愿意对下属授权的原因一般是:

(1)不愿意与人分享

不愿意与人分享的管理者大都是占有欲很强的人,这样的管理者对权力非常迷恋,不愿意让下属来分享他的权力,更不愿意让下属分享工作成果。权力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取得什么成就,功劳与荣誉自然都是他一个人的。

有这种心理的管理者忽视了一点,如果成功了,功劳都是你一个人的,可一旦失败了,你也要担负起全部的责任。要想享受所有的功劳,就必须担负起全部的责任,而如果想让别人替你分担责任,就必须让别人分享你的权力。一名管理者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学会与人分享,让别人分享你的权力,别人也就会帮你分担责任。

不愿意与人分享型的领导往往也是支配欲很强的人,他们喜欢支配别人,但又不愿意受他人的约束。所以,就把所有的权力都握在自己的手中,这样别人自然无法约束他,而他却可以随心所欲地支配别人。但这就忽视了权力过度集中所带来的风险,没有人能约束你,也就没有人能够防止你的错误行为。

下面这个故事就说明了“以权力制约权力”所带来的好处:

某报记者前去采访一位在当地很有名气的乡镇企业家,当记者与这位乡镇企业家谈到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时,这位乡镇企业家向记者反映:“现在的企业越来越难管了。就在刚刚结束的经理人员会议上,我提出的上果汁生产项目的方案又被否决了,这已经是第三次否决这个方案了。”

接下来,这位乡镇企业家说道:“企业刚创立的时候,虽然规模小,员工文化素质也不高,但干什么都比较顺心,因为全是我一个人说了算,我指东,没有人敢往西。现在倒好,规模上去了,效益也翻了几番,又招进了大批高学历的人才,企业的管理制度也逐步健全了。按说,工作应该更得心应手了,可实际上呢,我的话现在不灵了,现在不是我一个说了算,我提议要上什么项目,还得经过一些人讨论通过,并且有几个人还经常跟我唱反调。就说生产果汁这件事吧,你知道,一瓶汇源或是茹梦,饭店卖十几、二十元。咱这个地方有这么多果子,要是上了果汁生产线,你想想那利润!可几个副总愣是不同意,说果汁眼下走俏,但从长远来看却……”

两年后,记者在全国劳模表彰大会上,又见到了这位乡镇企业家。谈话中,记者问:“你那个果汁加工项目后来有没有上?”这位乡镇企业家长嘘一口气,说:“幸亏当初没上,如果上了的话,现在可就背包袱了。邻县上了一家,老本都搭了进去。”他感慨地对记者说:“看来要把企业办好,还真不能搞‘一言堂’。而如果要想避免出现‘一言堂’的局面,就必须把自己手中的一些权力下放给下属,以权力制约权力。”

所以,一名管理者还必须习惯别人对你的合理约束,有约束你才不会为所欲为,有约束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你的出错率。

并且,当管理者把所有的权力都掌控在自己一个人的手中时,下属只能被动地、消极地按照上司的指示去行事,这样的下属跟机器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如果一个团队的领导者所带领的是一批机械性的人,那么,不论这个领导者有多么大的本事,这个团队也不可能有什么大的成就。

其实,一个人一旦做到管理者的位子上,就有了可以支配的人力,已经具备了韩非子所说的“中君”资格了,而能否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君”,就看管理者能不能让下属“尽力”。而能不能从“中君”上升为“上君”,这就要看管理者能不能让下属“尽智”。不论是要让下属尽力,还是要让下属尽智,都必须调动起下属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这就需要赋予下属一定的自主权,也就是要对下属合理授权。

(2)怀疑下属的忠诚度

有些管理者尤其是企业的最高领导人与企业的所有者,最担心的就是下属对企业的忠诚度不高。如果授予了下属权力,一旦下属背叛公司,公司岂不是亏大了。比如,授予了下属一定的财务支配权,因遇人不淑,结果被授权者携款潜逃了,这种“人财两空”的事情应该是最糟糕的事情了。正因为担心会发生这种事情,很多企业的领导尤其是民营企业的老板就不敢对下属授权。

对“人财两空”这种糟糕事情的担心,使得企业领导者忽视了另一个糟糕的问题,那就是办事效率的问题。

有一家设计公司的老板,非常担心自己的公司会出现员工挪用公司公款、携款潜逃等现象,就把所有的财务支配权不论大小都抓在了自己手中,买几十块钱的办公用品也要由老板来签字。且不说员工为找老板签字会浪费多少时间,耽搁多少事情,单是老板个人在签字这件事情上就浪费了不少时间。老板自己也知道这样做很麻烦,但这点麻烦与员工携款潜逃带来的麻烦相比可是小麻烦而已。

有一次,该公司老板要出差三天,出差之前大小事情都安排妥当之后,才放心地走。可是人算不如天算,老板上午刚走,下午就发生了不幸的事情,公司的电闸短路了。这次麻烦可大了,这家公司的设计工作主要是在电脑上进行的,没有了电,电脑无法运转,员工自然就没办法工作。

怎么办?请人来修理啊。于是公司的后勤主管赶紧打电话请人来修理,就在拿起电话之际,后勤主管突然想起:“老板不在,修理完之后,谁负责给人家钱啊。并且正好借此事给老板一个教训,让他看看他这大小权力一把抓的后果。”于是,后勤主管放下电话,找到设计部门的主管说:“不能请维修人员来修理。”设计部门的主管问:“为什么?”后勤主管说:“修理完之后,你得给人家钱吧,老板不在,这钱你出啊?”设计部门的主管无话可说了。

两天后,老板回来了,进门之后,发现大家都在那里闲着,就非常生气地问道:“怎么了,都不想干了吗?”设计部门的主管走到老板跟前说:“不是大家不想干,而是没办法干。”老板问道:“为什么?”主管回答说:“公司的电闸坏了,没有电,所以没办法工作。”老板问:“什么时候坏的?”主管回答说:“你走的那天下午就坏了。”老板发怒了:“也就是说已经坏了两天了,两天了,你们就不知道请人来修理?”主管回答说:“你不在,财务那边拿不出钱来。”老板刚想说:“你们就不知道先垫上?”但这话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老板心里清楚,不是员工垫不起那点钱,而是不愿意为公司垫钱……

当然,像这家公司这样一丁点儿权力也不放的老板少之又少,但这家公司老板的遭遇却能够说明,该授权下属的权力却不授予,影响的只能是公司的办事效率。

对员工授权并不是必然会出现员工背叛公司的事情,而不对下属授权却必然能够影响工作效率,且时时刻刻都在影响。也就是说,很多管理者是在以牺牲工作效率为代价,来预防发生概率很低的偶然事件。此外,就算把所有的权力都掌控自己的手中,员工背叛公司的事情仍有可能发生。

因为担心对下属授权之后,被授权的下属会利用手中的权力做出对公司不利的事情,就干脆不对下属授权。那么,吃饭的时候有可能被噎到,是不是就不要吃饭了呢?有人因噎废食,还有人会因怕被噎到而废食吗?

下面这个故事说明的就是这个道理:

大海边,一个小男孩在和一个水手聊天。

小男孩问水手:“大海那么恐怖,你怎么还敢到海上去呢?”

水手回答说:“大海并不是时时刻刻都那么恐怖,她也有美丽的时候。”

小男孩问:“你爷爷死在哪里?”

水手回答说:“我爷爷死在海上。”

小男孩又问:“你父亲死在哪里呢?”

水手回答说:“我父亲也死在海上。”

小男孩接着问:“那你怎么还敢到海上去呢?”

水手反问小男孩:“你爷爷在哪儿死的呢?”

小男孩回答说:“我爷爷死在床上。”

水手又问:“你父亲在哪儿死的呢?”

小男孩回答说:“我父亲也死在床上。”

水手问:“那你怎么还敢到床上去呢?”

出海会死,不出海也会死;出海能够更切实地领略大海的美,而不出海却完全不能体会到大海的美。授权的问题也是这个道理,授权可能会有员工背叛公司,不授权也可能会有员工背叛公司;授权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而不授权却会降低工作效率。

如此一番比较之后,如果你是一名管理者,你是授权还是不授权呢?

(3)怀疑下属的能力

有些管理者因为担心下属没有能力做好某些事情,所以不敢对下属授权。其实,有这种担心的管理者的旗下并不缺乏有能力的人,而是他们不善于发现,或者是根本就没有对下属的能力做一定的考察,就想当然地认为下属的能力不足。

还有一些管理者真正担心的,并不是下属因能力不足而做错事,而是担心下属做错事之后会连累自己。有这种担心的管理者往往是一些中层管理者,因为他们要对下属的行为向其上司负责。一旦下属因能力不足而把事情办砸了,管理者就不得不替下属受过,所以,他们干脆亲自出马。

因为怀疑下属的能力而不敢对下属授权,不仅剥夺了下属锻炼成长的机会,还剥夺了那些有能力的下属施展才能的机会。久而久之,那些能力原本不足的下属,其能力就会越来越差;而那些原本有能力的下属,要么是其原有的能力也会渐渐降低,要么因感觉自己的才能在这个公司没有施展的机会而辞职走人。

有这种担心的管理者还忽视了一个事实,即人人都会犯错,没有哪个人在其职业生涯中会不犯一丁点错误。如果你是一个有心的管理者,你就会发现,在你的下属中,那些很少犯错误的人往往业绩平平,而那些经常给你惹麻烦的人,也往往是最能够为公司创造效益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那些很少犯错误的人往往是谨小慎微、循规蹈矩的人,天天走同一条路,出错率当然很低。而那些经常给你惹麻烦的人往往是不循常规的人,今天走这条路,明天他就想去尝试其他的路线,在尝试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走不通或者险恶的路,但最终往往能够有大的发现、大的收获。

一家公司老板的用人之道,就是“允许下属犯错、敢于给下属犯错的机会”,但条件是同样的错误只能犯一次。该公司老板在每一位新员工进入公司的第一天,都会为其送上一本《错误备忘录》,并提醒新员工说:“请听好并谨记我下面将要说的话,在我们公司里,你可以犯错误,并且你所犯的错误也属于你的工作成绩,但是,同样的错误只能犯一次,当同样的错误第二次出现之时,就是你离开公司之日。”

因为不怕员工出错,所以,该公司老板敢于把一些重要事项的处理权授予下属,让下属放开手脚去干。结果下属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因为,人人都想把老板给予的“犯错的机会”变成“立功的机会”,所以,成功远远多于失败。公司在获得大发展的同时,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这些人才成为公司长远发展下去的最大资本。

所以,有时候管理者要敢于给下属犯错误的机会,在某些事情上大胆地放手于下属,公司也许会因此而遭受一定的损失,但损失过后往往能够换来大丰收。这就像一个人不小心摔了一跤,腿还被摔破了,就在他忍着疼痛站起来的时候,他惊喜地发现,在他刚才摔倒的地方竟然有一大块金子。

所以,身为管理者不要总是怀疑下属的能力,要敢于对下属授权,给下属一个锻炼或者施展其才能的机会,往往就是在给公司一个让员工为其创造效益的机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给别人一个机会,也就是给自己一个机会。

不论是不愿意与人分享的权力迷恋型管理者,还是因怀疑下属的忠诚度或能力而不敢对下属授权的管理者,都应该努力消除自己存在的不愿意授权于下属的心理障碍,要舍得、敢于对下属合理授权,这样才能达到解放自己、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