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朱棣最有谋
10472100000062

第62章 北征蒙古,缓解危机——解决心腹大患是关键

朱元璋虽然打败了元朝势力,建立了大明帝国,但是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却率领着自己的王族和所剩余的军队逃到了蒙古高原。当初成吉思汗疯狂扩张,建立了幅员辽阔的蒙古帝国,这就使得他的子孙有了双重的身份,即元朝的皇帝和蒙古帝国的大汗。元朝虽然灭亡了,但是蒙古帝国却依然生机勃勃。 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家族被称为是黄金家族,他们对蒙古各大汗国和部落享有宗主权。这种情况无疑给大明的北部边疆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直到朱棣即位,黄金家族依然是蒙古草原上的霸主,而且时时虎视眈眈的盯着大明帝国,准备随时找机会复国。 朱棣深知,要想缓解大明帝国的北部边疆,必须将蒙古的黄金家族解决掉,只有这样才能釜底抽薪,彻底实现大明朝的太平。解决黄金家族这个心腹大患是维护稳定的关键,所以必须采取强硬措施,果断的进行军事打击。 朱棣即位之时,蒙古黄金家族已经呈现出颓败之势,元顺帝的儿子爱猷识里达腊和其孙脱古思帖木儿都已经相继去世,黄金家族的步步退败让忽必烈家族已经丧失了对蒙古部落的控制力,很多部落纷纷独立,并开始争夺大汗之位。 本以为残元势力就会就此消失,谁知,在阿鲁台和马哈木等人争夺蒙古帝国的最高宗主权的时候,残元末代皇帝之子本雅失里复辟了自己的汗位,因为本身就是黄金家族的后代,所以在蒙古草原上依然颇有号召力,于是很快就有诸多部落归附在本雅失里麾下。

见此情景,朱棣可谓忧心忡忡,本以为残元已经气数已尽,谁知竟然起死回生。虽然明知道本雅失里对灭亡了元朝的朱氏家族没有什么好感,但是朱棣还是本着先礼后兵的策略,下了一道旨意,希望本雅失里对于大明朝做出臣属的明确表态。本雅失里也是有气节之人,自然不肯向自己的敌人臣服。 为了打击本雅失里,朱棣于1403年派出丘福等人前去讨伐,然而最终因为孤军深入而惨遭失败。这一败,没有将本雅失里从蒙古帝国宗主的位置上拉下来也就算了,更令朱棣无法忍受的是本雅失里仗着打了胜仗,越发的嚣张跋扈,更不把大明朝放在眼里了,其复国之意更是得以迅速膨胀。 黄金家族这个心腹大患直接关系着大明边疆的安危,朱棣下定决心要将其除去,看到本雅失里越发的得意,朱棣决定亲自带兵征伐。永乐八年,也就是1410年,朱棣亲自率师北征蒙古,直抵鄂嫩河上游平原,该地是成吉思汗的故地,在蒙古部族心中具有无上的权威和荣光。朱棣之所以选择这个地点,为了就是在此一举销毁本雅失里的大汗权威。 此次北征十分顺利,朱棣击败了本雅失里以及其部下的中坚力量阿鲁台,紧接着为了维护边疆稳固和平,朱棣暗许了与明朝关系友好的卫拉特部首领马哈木继任大汗之位。马哈木成为大汗后,迅速与大明朝断绝了关系。 这让朱棣十分恼怒,于是他再次北征,面对声势浩大的明朝军队,马哈木自然不会束手就擒,他的强烈抵抗让明军也吃了不少苦头,所幸的是朱棣险中取胜。自此以后,马哈木的威信大大受损,为了保存实力,他带领剩余的部族退到了土拉河以西以恢复元气。一时之间,蒙古帝国的大汗之位再次虚空,又有不少部落首领开始蠢蠢欲动。 所谓“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作为蒙古部族中颇具实力的阿鲁台,一时间成为了大明王朝的最主要军事威胁。而且阿鲁台其人十分奸诈狡猾,非常懂得见风使舵之道,朱棣对此十分忧虑,在劝降无果的情况下,他决定第三次北征,这一次明军行至阔滦海子附近,擒获了阿鲁台部署,然而狡诈的阿鲁台却早已经放弃辎重和马匹、牲畜等,率领着军队朝北边逃窜而去。 无功而返的朱棣心中自然不痛快,所以在永乐二十一年的时候,趁着阿鲁台和瓦剌相互攻杀,朱棣再次率师北征。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并没有对阿鲁台造成事实上的打击。不过好在途中被称为鞑靼王子的也先土干带领自己的部众前来归降。 蒙古帝国的汗位空置,自然招来了诸多争夺者。位于兴安岭以东、满洲边境嫩江附近的科尔沁首领阿台如一匹黑马般冲了出来。阿鲁台见风使舵的本领立即派上了用场,他极力支持阿台杀死了黄金家族的成员本雅失里,并拥护阿台担任蒙古帝国大汗。 令朱棣感到不安的是阿台也是黄金家族的成员,科尔沁部落的祖先是成吉思汗弟弟哈撒儿,只要是黄金家族还在蒙古帝国的宗主位置上,那么大明的危机就无法得以解除。虽然卫拉特部的马哈木曾经背叛过自己,但是为了打倒黄金家族,缓解大明的边境危机,朱棣再次选择了扶持卫特拉的政策。

为此,他再次亲征打击阿鲁台势力,以实现扶持卫特拉部队的目的。这一次,朱棣带领着军队在茫茫蒙古草原上游荡了三个月,可是就是没有见着阿鲁台的影子,遂决定回朝,谁料在班师回朝的路上竟然遇到了鞑靼和兀良哈的袭击,身心俱疲的朱棣终是赛跑不过时间,死在了榆木川。 虽然朱棣在有生之年没能解决心腹大患,永葆大明平安,但是他为此付出了太多的努力,五次亲征漠北确确实实打击了蒙古帝国势力,使得蒙古帝国对于大明朝的威胁始终控制在一个安全的限度之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明的边防危机。 朱棣死后,他的种种努力终于发生了效力,在1436年左右,卫拉特首领,马哈木之子脱欢率领骁勇善战的蒙古起兵杀进了蒙古东部,也就是蒙古帝国大汗的所在地,阿鲁台和帝国大汗阿台被杀,脱欢登上了大汗宝座。黄金贵族至此在政治上一蹶不振,大明王朝的北部也获得了较长时间的安宁和稳定。

““谋安”术”心腹之患不得不除。、 树欲静而风不止,朱棣本想让自己的大明帝国享尽太平盛世,然而被轰下台的北元黄金家族却不断滋扰生事,甚至妄图颠覆整个大明帝国。眼看着黄金家族已经成为大明朝太平的心腹大患,朱棣横下一条心,心腹之患不得不除,倘若不除去这个最主要的威胁,那么盛世之太平祥和又从何而来呢? 做人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固然重要,然而如果是涉及到自身切身利益,关乎自身存亡的大事,我们必须要像朱棣一样要横地下心,要敢于剪出心腹之患,只有这样才能迎来祥和而又太平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