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朱棣最有谋
10472100000044

第44章 反间之计,明抓暗放——让敌方间谍为我所用

朱棣在南下的过程中,在山东碰到了铁铉和盛庸这两块硬骨头,在山东遇挫后,朱棣被迫退回到北平。在北平经过了短暂的休整之后,朱棣调整了军事战略,并决定再次南下。 当时,建文帝为了阻止朱棣南下,分别在德州、定州以及徐州部署大批兵马,并分别由盛庸、平安和徐凯驻守,三座城池形成一个“掎角之势”,以便互相增援。 在经过一番敌我分析之后,朱棣决定先攻打由徐凯驻守的沧州,并大肆扬言一定要夺下沧州城。于此同时,他亲自率领大军朝着沧州方向进发。不多时,便有燕军士兵密报朱棣,说大军后边一直有人鬼鬼祟祟的尾随,怕是敌军奸细。朱棣听闻后并不觉意外,通常每次大战之前,双方都会派出奸细以便刺探军情。朱棣诡秘的一笑,不怕你派奸细,怕的就是你不派奸细。朱棣嘱咐报告的士兵:“此事不可张扬出去,以免打草惊蛇,你就当作什么都不知道就行了,其他的事情我自有安排。” 士兵领了朱棣给的赏银带着疑惑出了大帐,虽然有无数的疑问但是又不得不按照朱棣所吩咐的行事,所以士兵回到自己的营帐之后对此事守口如瓶。 不一会,朱棣便传下军令,说是要改攻辽东。这一消息在军营中迅速传播开来。由于辽东的防守几乎等同于铜墙铁壁,所以将士们自然很是不情愿,大军也就迟迟难以进发。 这时候,朱棣叫来与自己随行的亲兵,并命令他们把一直尾随大军的奸细给抓来,并暗中嘱咐两人要陪自己上演一处好戏。于是,两人按照朱棣的要求很快便押着一个人来向朱棣复命。 这可是自己亲手策划的一出好戏,台都搭好了,朱棣自然也要认真的表演一番。由于大军迟迟不肯进发辽东,所以原本整齐的队列开始混乱了起来,朱棣见此也并不恼怒,而是专心致志的等待着自己出场。 两位士兵压着一个人来到朱棣面前,回报道:“此人贼眉鼠眼,而且尾随大军多时,一定是想借机刺探军情,请将军发落。” 既然是演戏就一定要演的逼真,闻此,朱棣立即下马十分严厉的高声问道:“你是什么人?尾随我军多时,究竟是想干什么?” 谁知奸细不仅没有丝毫的胆怯,还显露出一副视死如归的神情。朱棣阴阴的笑道;“你不说我也知道,你是沧州的奸细。” “你已经知道又何必再问,我既然敢来就没打算能够活着回去,你要杀便杀。”奸细直视着朱棣伶俐的眼睛,没有丝毫的惧怕。看着这个胆大妄为而又毫无惧色的奸细,朱棣笑着说道:“如果我早几日抓到你,一定会将你就地正法,可是我现在不攻沧州了,杀你还有什么意义?” 接着,朱棣便命人将奸细好生捆绑起来,并专门派人轮流看守。大将张玉对朱棣的所作所为十分的不解,他如何也想不通,朱棣既然不杀了这个奸细,那为什么也不放了他呢?如此囚禁着他又有何意义。朱棣也看出了张玉的疑惑,但他并没有多做解释,而是让张玉传令下去:全军原地休息,明日一早进发辽东。

服从是军人的天职,张玉没有多问便按照朱棣的吩咐向全军传令。张玉走后,朱棣悄悄的把负责看守奸细的士兵叫了过来,既然敌方派来间谍,那何不将计就计,让这间谍为我所用呢?朱棣吩咐士兵要趁机放走这个间谍,但是一定不要让对方察觉到是故意放走他的。 于是士兵晚上特地约人喝酒,而且大喝特喝,等到半夜十分,便佯装醉酒倒头呼呼大睡。奸细警觉的查看周围的巡逻和守卫情况,此时已经是下半夜,巡逻的频率并不高,借助夜色的掩护完全可以逃走。于是奸细便自以为高明的挣脱掉绳子,然后溜出了军营。士兵觉察到间谍已经顺利逃走,便亲自向朱棣报告。 第二天早晨,朱棣集合完军队后,下达了“快马加鞭,直取沧州”的命令。军中将士一片哗然。大将张玉也禁不住伏在朱棣的耳边小声说道:“殿下这样朝令夕改,恐怕会动乱军心啊。” 朱棣闻言不禁开怀大笑,接着说:“辽东德州城墙坚固,德州防守严密,都不是短时间能够拿下的城池。我岂能拿诸将士的性命来当赌注呢?沧州是土城,在三城之中是最为容易攻破的,但是他们早已经知道我们要前去攻打,所以戒备必定森严。昨天的奸细是我故意放走的,这会沧州守军肯定以为我们去辽东了,戒备之心也会有所放松,所以只要我们大军一到,取沧州必定如探囊取物。” 众将士听完,才知道朱棣这是狠狠的完了一把反间计,让敌方的奸细故意将错误的情报带回去,然后为我方争取更为有利的作战环境。明抓暗放,这一招反间计用的实在漂亮。所以张玉不禁赞叹道:“皇上英明神武,岂是我等武夫可窥一二的?” 于是在朱棣的带领下,大家急速行军200多里,在第二天拂晓之前赶到了沧州城下。沧州城历史悠久,所以城墙都是土墙,在加上年久失修,防守相对来说本来就十分薄弱。如今,在加上朱棣的反间之计,沧州的守军早已放松了警惕。 拂晓之时,多数守城将士仍然处于睡梦之中,只留下了一小部分负责巡逻和放哨。此时,朱棣带领着士气高昂的燕军开始猛烈攻城。还没等守军从睡梦中醒来,就已经火速占领了沧州城,并俘虏了沧州守将徐凯。这一仗,燕军大的可谓是畅快淋漓,几乎就在没有损失一兵一卒的情况下,就轻轻松松攻下了沧州城。 这一仗的顺利,与朱棣的反间计不无关系。军事上常讲:兵不厌诈,作为一个沙场老手,朱棣算准了,沧州方面会派来间谍刺探自己的虚实。所以,他避实就虚,将计就计,模糊对方间谍的视听,使其给沧州方面传出错误的军事情报,由此再一举击溃沧州。 朱棣这一招,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连自己手下的将士们都欺瞒住了,更何况是敌方派来的奸细呢?要想让敌方的间谍为我所用,就要学会假戏真做,朱棣在表演方面简直就是一个天才,他逼真的表演让敌方对他设好的圈套没有丝毫的怀疑,而是直接就一头钻了进去,还沾沾自喜地以为自己安全了。 要想打胜仗就要紧紧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争取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而间谍作为敌方的耳目,自然也要多加利用,朱棣把三十六计研究的可谓透彻,一个反间之计便让敌人放松了警惕,从而以最小的代价取得了最大的战果。 反间计自古以来便是兵家的常用之计。因为,它不仅能够或去情报,还能够达到扰乱敌人的作用,朱棣就是在敌人所布设的疑阵之中再设疑阵,从而迷惑对方,使得对方陷入一种非理性的状态,这样就会为大大增加己方的胜算。 朱棣就藩北平后,没少和敌人在战场上较量,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愈加的骠勇善战,还把各种计策使用的出神入化,这为他日后掌控战局是一种训练。此外,这些层出不穷、变幻莫测的计策,让燕军在与敌军对垒的过程中确实占了不少便宜,在伤亡上也减少到了最低。

““谋战”术”巧妙用“间”,为敌方布下迷阵 反间者,因敌之间而间之也。通俗的来说就是将敌方派来的间谍为我所用,然后让敌人内部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此法为历代兵家所使用,但是朱棣对反间之计的运用可谓是别处心材。他下令改变行军路线,以模糊间谍的判断,然后暗中放走间谍,让他在无意之中传递假情报,从而迅速占领沧州城。明抓暗放的过程如行云流水般不露痕迹,由此足见朱棣的技高一筹。 俗话说商场如战场,刺探商业机密的间谍丝毫不亚于军事战争。所以,在商业战争中取得最后的胜利,一方面要善于识别出对方布下的迷阵,另一方面还要善于利用对方的间谍在疑阵之中再布疑阵,已达到迷惑对方的目的,增加己方获胜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