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朱棣最有谋
10472100000002

第2章 皇族出身,见惯争斗——弱肉强食的铁律融入血液

朱棣的父亲是大明朝的开国皇帝,朱棣自然就是名符其实的皇子。按理说,皇子应该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无忧无虑。然而,朱棣恰恰相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争斗,让他不得不谨记“弱肉强食”的规则。 明朝建立以后,朱元璋不用再在战场上奋力厮杀了,朱棣也跟随父亲住进了皇宫。年幼的朱棣以为战事停止了,争斗也就停止了,从此以后就会是一片太平。可是他很快发现自己错了。 战争是弱肉强食,政治更是如此。朱棣清楚地看到,登上皇位后的父亲并没有收敛自己的霸气和杀气,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父亲开始了大开杀戒,而且被杀的很多人都是随父亲征战多年的开国功臣。从父亲身上,朱棣体会到了,封建等级的森严,君就是君,臣就是臣,即便是开国功臣,君王的一句话,照样可以让你人头落地,甚至满门抄斩,株连九族。 每次看到父亲高高在上的坐在大殿上,接受众多官员的朝拜,朱棣就会颇有感触。政治和军事一样,都是强者掌控着一切。弱者只有被奴役和杀戮的命运,唯有成为天底下真正的强者,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唯有掌控天下人的命运,才能逃脱被奴役和杀戮的命运。 在朱棣心目中,弱肉强食就是整个世界的规则,当父亲下令杀死母亲的那一刻,他就已经明白,现实中根本没有亲情可言,有的只是杀戮和被杀戮。从那一刻起,朱棣就已经意识到了,哪怕自己是朱元璋的儿子,一旦触怒他,自己也免不了和母亲一样的下场。 所以自此以后,朱棣的大脑中便只剩下了弱肉强食,“我要活着,一定要活着,还要比大哥活得好”,这种想法像病毒一样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扩散、扩散。。 父亲喜欢大哥朱标,这是尽人皆知的事实,朱棣自然也是心如明镜。他知道,只要自己不犯十恶不赦的大错,只要自己乖巧听话,父亲不会把自己怎么样。虽然,父亲不相信随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并且大批屠戮功臣,但是这种灾祸不会延伸到自己的身上。因为在父亲心目中,只有自己的亲骨肉才是最值得信任的。 所以很明显,对自己最有威胁的人不是父亲朱元璋,而是自己的诸兄弟,尤其是大哥朱标。父亲喜欢大哥,刚进皇宫不久,就封他为太子,找朝廷重臣做大哥的老师,教导他治国的方略。 朱棣心里明白,大哥朱标迟早是要当皇帝的,而自己和其他的兄弟就不会这么命好了。父亲希望朱棣等其他皇子,去当将军,戍守边关,帮助大哥把皇位做稳。

做将军带兵打仗,让朱棣想到了自己幼年时的军营生涯。他常看到父亲坐在灯下,仔细地擦着剑上的斑斑血迹,脸上闪烁着自豪的神情。在帐中也常常听到战场厮杀的声音和无数人惨死的尖叫。起初,朱棣会害怕,怕的不敢睡觉,生怕帐外会冲进来一个敌军,把自己杀死,然后也像父亲一样,自豪地擦拭着留在剑上的血迹。 在朱棣的心中,父亲的背影是高大的。每每父亲从战场上凯旋,他都显得十分高兴,慢慢地他开始觉得父亲是天地下最伟大的英雄,自己长大后也要成为像父亲一样的人,于是朱棣养成了带剑睡觉的习惯。 有时候,朱棣也会偷偷地溜到帐后,远远地看父亲和众将领带领士兵操练的情景,不时还用自己的小剑比划两下。 以后若要顺从父亲的旨意,自己就只能去当将军了。战场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倘若不把自己锻炼成强者,哪里还留得住性命。即便成为战场上的强者,大哥朱标一个不高兴,自己还是砧板上的鱼肉,任其宰割而毫无办法。 从父亲的身上,朱棣看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可以说除了自己的家庭,天下人都是父亲的奴隶。在父亲的眼里,整个天下都是我朱家的,更何况是区区人的性命,我要想拿谁的性命,谁敢不给? 即便是皇亲国戚,父亲照样是不留情面。只要违背了他的规章纪律和意志,无论是谁都不会有好下场。 朱棣很清楚地记得,父亲很喜欢收义子,连亲侄子朱文也被他收为义子。当时朱文在大都督为官,主要负责镇守江西地区。在此期间,他骄奢荒淫,干出了强奸民女的勾当,父亲怒不可止,执意要杀死朱文,还好有马皇后求情,才免于一死。紧接着,朱文被罢官然后发落到凤阳老家去守护先人坟墓,可能是不甘心吧,最后他因逃跑被赐死。 这件事对于朱棣震动很大,他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君臣在前,父子亲情在后。所以,朱棣行事不得不更加谨慎。他深知自己还是一个弱者,不能与父亲硬碰硬,否则没有什么好下场,既然是弱者就要老老实实的做好弱者,以免过于强出头,招来不必要的杀身之祸。 后来,朱棣又眼见着,安庆公主的夫婿欧阳伦,因为派家奴偷运私茶出境,被父亲毫不留情地抓来赐死。 就在这样的宫廷环境下,为了自保,朱棣不得不谨记君臣之纲,他对父亲有的只是君臣的等级,已经不敢有半点的父子之情。朱棣觉得自己在偌大的皇族中只算个微乎其微的角色,没人做依靠,也没人可以靠得住。在变幻莫测的争斗中,想求得自保,必须让自己变强。 担惊受怕的同时,朱棣也更加坚定了要做强者的信念。因为,唯有成为强者,才能从担心被屠戮的心里挣扎中走出来,才能展开拳脚,成就一番属于自己的宏图伟业。 见惯了父亲的威严,也见惯了朝中大臣之间的明争暗斗、相互倾轧,朱棣对于弱肉强食的理解已经深入到了骨髓之中。慢慢地他也学会了遵从这样的游戏规则,来为自己争取成为强者的时间和空间。 聪明的朱棣意识到,人微言轻的自己要想在这个充满争斗的皇宫中生存下去,就一定要懂得藏拙,这样才能避免因锋芒过胜,而招致兄弟们尤其是作为太子的大哥的嫉妒,进而便能避免杀身之祸。

虽然表面上,他善于藏拙,表现出一副乖巧、笨拙的模样;内心中,他却算计着谁会对自己的安全构成威胁,对于自己的对手,他从来都是心狠手辣。因为,在朱棣的逻辑中,不杀掉敌人,就等于把敌人的刀架在自己的脖子上,敌我之间,只有你死我活。 皇族出身的朱棣,生来就要参与兄弟夺权的宫廷争斗,自己也见惯了朝堂上的打打杀杀和各种阴谋之间的较量。这些都让朱棣对于争斗的残酷有了更深的认识。摆在幼小朱棣面前的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通往强者,一条通往死亡。而他不甘心成为刀下鱼肉,任人宰割,所以朱棣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

““谋心”术”表面藏拙,内心强大 身为皇子的朱棣并不是朱元璋最喜欢的儿子,为了能够在险恶的斗争环境中生存下去,并谋得发展,朱棣时刻谨记“弱肉强食”的规则,不断增强自身实力。 每一个人,无论身处何处,只要活着,便会有对手。要想打败你的政敌或者工作上的对手,就一定要谨记“弱肉强食”的丛林规则。因为,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工作学习中,“强者独尊”都是一条铁律,就像是自然界的捕食链条,强者捕食弱者,弱者只能成为强者的口中肉。这是最基本的游戏规则。 既然在工作和生活中是“唯强者独尊”,那么该如何成为强者呢?朱棣的藏拙之术或许可以让你有一个暂时能够休养生息的空间。一定要切记:表面强者未必强,表面弱者未必弱。表面上的笨拙和乖巧,不会让对手注意到你,所以也就不会成为他们的眼中钉,这样你就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去谋划如何打败你的对手了。倘若你已经成为强者了,那么,就一定要小心那些会藏拙的隐形者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