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培养精英
1047000000068

第68章 奖杯文化的变革

从小玩什么球,长大做什么人。美国人对此深信不移。毕竟大家生活在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社会。这种社会的规则,不是给每个参与者奖杯,而常常是赢者通吃。所以,体育要演绎生活中的规矩。特别是共和党的政治哲学,就是要奖励强者。

笔者曾经反复指出,美国人把体育视为教育的一部分。与中国所谓“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概念相反,美国的社会精英,都要经过体育教育的洗礼。要了解这种体育教育如何深入人心,不妨看几个简单的数据。美国的总人口为28亿。5~19岁的孩子有7000多万。2005年18岁以下人口登记从事集体运动项目的,竟达4100万。再把参加单项运动的人数加上,绝大多数美国的孩子都深深卷入到体育之中。如果真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话,美国简直就没救了。

事实正好相反,美国的家长,把体育当做教育孩子的一个最重要、最严肃的手段。也正是如此,教育界的一点风吹草动,很快就会影响到体育。

美国人喜欢娇纵孩子,教育不严格。从小学到大学,从哈佛到社区的夜校,分数膨胀无所不在。甚至明明答错了的题,也要打折扣给几分,理由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人家尽了努力。笔者在近著《直话直说的政治》中提到,2000年哈佛毕业班竟有91%的学生成为荣誉毕业生。一般的公立学校,老师给学生打个不及格,甚至可能招来官司。老师的使命,是让孩子感到自己受尊重、有自信。分数少了是不行的。

这套哲学,直接在体育上立竿见影。你到美国参加个地方的公路长跑比赛就知道。成人比赛后,有个儿童的比赛,都是三四岁以下的孩子。每人胸前的号码都是1号。最后每个人都是第一。大点的孩子也大同小异。比如各种各样的比赛,常常是只要参与,最后就得一个奖杯。一个12岁的孩子,常常就已经有了20个奖杯。家里如果有几个孩子,甚至可以积攒70多个奖杯。奖杯不比证书,得找地方放。70多个奖杯要是都陈列出来,就是美国人住的大房子,也会感到紧张。

如今,美国教育的风向又变。随着保守主义的崛起,美国文化由软变硬。共和党那种动不动要打屁股的严父的理念,渐渐占了上风。在教育上,大家觉得对孩子过于娇纵,导致美国的孩子学术表现不如其他发达国家。于是,教育界要提出高标准,治理分数膨胀,不及格就是不及格。有些毕业生完不成学业,就不能从高中毕业。

这一风向,在体育上马上有所反应。一些儿童体育组织,开始放弃了长期坚持的给所有参加运动的孩子发奖杯的做法。理由是,这样的做法,让孩子的性格变软,失去了竞争性。他们这样长大,总觉得被别人尊重是自己天经地义的权利,不懂得获得任何真正的尊重,都必须经过自己的努力挣来。有人甚至说,这样的做法,是挖空心思地奖励平庸。

给所有孩子都发奖杯的做法,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当时想出这个办法并非全无道理。美国人对体育太认真。无论是教练还是孩子家长,对比赛常常走火入魔,把输赢看成是一切。最惨的一个事件,是马萨诸塞州的一场冰球比赛,双方两个队员的家长恨不能代子上阵,最后彼此拳脚相加,一个家长竟被打死。于是,许多比赛主办单位开始采取应对措施。一些比赛干脆停止记分。对教练也进行教育,让他们不要太强调输赢。给每个参加者发奖杯,也是措施之一。

可惜,滥发奖杯也不是个解决办法。孩子早晚要理解竞争的意义,这也是他们日后生存的基本技能。有心理学家指出,孩子在9岁以前,分不出努力和能力之别,觉得自己参加了就是尽了力,和别人没有什么不同,大家都该得奖杯,这样才公平。但9岁以后,孩子渐渐懂得了强者为尊的道理,懂得努力和成功的关系。给所有孩子奖杯,已经和孩子的智力发育不符。

从小玩什么球,长大做什么人。美国人对此深信不移。毕竟大家生活在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社会。这种社会的规则,不是给每个参与者奖杯,而常常是赢者通吃。所以,体育要演绎生活中的规矩。特别是共和党的政治哲学,就是要奖励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