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培养精英
1047000000055

第55章 分数竞争与体育竞争

直到20世纪初期,美国的精英教育还非常强调体育,甚至因此看不起学术。比如在富兰克林·罗斯福上哈佛的时候,哈佛学生根本不注重学术,注重的是体育等课外活动。当时的上流社会认为,运动场就像战场一样,是培养人格、塑造领袖的地方。常青藤的责任是培养未来社会的领袖,自然把体育摆在学术之上。到了20世纪中期,精英主义崛起,大学里越来越重学术表现。但许多人仍然认为,学术只反映了人的一个侧面,人格、领袖才能等,还要仰仗体育来培养。所以,现在美国的大学录取,表面是SAT等分数的竞争,但体育的竞争其实也同样如火如荼。

全美大学体育联合会(Nat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 Association)把美国大学的体育联赛分为三级。第一级是最为精英、最为商业化的比赛,比如全美大学橄榄球、篮球联赛,基本上和全美橄榄球、篮球职业联赛分庭抗礼。参与的一般是一些规模大的州立大学,如马里兰大学、维吉尼亚大学、密歇根大学,等等。有的大学学术水平一般,但在这个联赛中却出尽风头。所谓的一流名校,很少到这里来凑热闹。几个例外之一是斯坦福大学,居然是大学橄榄球联赛的一级队。这些一级联赛中的学校,为了招募顶尖的运动员会对“特长生”授予体育奖学金。但全美大学体育联合会对授予的数额有限制。一般男队有126个全奖,女队有12个。不过,除了这些奖学金外,学校和教练总能想出许多其他的招数来吸引运动员。

第二级联赛是最小的联赛,虽然也按全美大学体育联合会的规定授予体育奖学金,但球队的水平无法和一级相比。第三级联赛,则是我所谓的草根联赛。在这个联赛中的大学,有些属于一流名校,不愿意在招生中为了招运动员在学术质量上妥协,有的则是规模太小,根本没有资源,所以都不授予体育奖学金。运动员无法靠打球来完成学业。大部分美国一流的大学,比如常青藤盟校和最精英的本科文理学院,大多在这一级联赛中。

显而易见,在这样的格局中,一级联赛的队大多是“四肢发达、大脑简单”的学生,黑人非常多,许多人常常读不完大学,或半途放弃学业,到了职业队。三级联赛的队,则是些运动水平比较业余,但功课不错的学生。不过,万事不能一概而论。一级队中常出一些政治、社会领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前总统福特。他父母没有钱供他上大学,他只能靠体育奖学金进了密歇根大学打橄榄球。1932年和1933年,他所在的队在全国联赛中保持不败,是响当当的冠军。1934年,他成了队里“最有价值的队员”,1935年,他作为全美大学全明星队的一员,出战美国职业橄榄球俱乐部芝加哥熊队。同时,他维持B的平均成绩,一路靠打工读完大学。1935年毕业后,被选为职业选手,但他放弃了这个赚钱的机会,跑到耶鲁法学院读书,业余当教练,最后当了美国总统。

在第三级的联赛中,自然充斥着业余水平的“菜队”。我曾经多次看耶鲁篮球队比赛,水平和中国的大学生联赛也差不多。不过,即使在三级队中,偶然也出一些职业运动员。比如2005年耶鲁橄榄球队的一名队员就被选入职业俱乐部。

三级联赛的队伍不给体育奖学金,并不意味着竞争不大。有时竞争反而更凶。为什么?因为三级队的学校,许多是名校,录取率非常低。比如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几个学校,录取率常常在10%以下,所有申请的学生分数都高得吓人,其他背景也异常出色。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学生就希望能靠自己的体育才能,打动教练的心。比如,一个学生进哈佛正好卡在门槛上,到运动队一比试,被哈佛的教练看中,教练会去游说学校,最终靠这点小本钱挤进精英之门。所以,每年各大学要对付两批学生。一批是来看学校的,一批是除了看学校,还要到运动队来试练的。而试练的场面非常紧张微妙。

学生要想办法打动教练,教练则不仅要看中队员,而且能有把握这个队员会来,才会发出一些积极的信息。因为教练向学校推荐的人有限。推荐了后,这个学生跑到别的学校高就,自己就白丢了一张牌。为此,有时双方不得不达成君子协议,互相锁定,很像是一种“提前录取”。结果,这种运动队里,白人占压倒优势。因为有精力、金钱和知识在大学申请战中搞这种体育外交的,一般都是父母上过大学的中上层阶级的白人家庭。比如著名的本科生学院哈佛福德学院,是个典型的参加三级联赛的学校,没有橄榄球队,但有21个其他项目的运动队。有色人种在学生总数中占30%,但在运动队里则仅占17%。体育,是富裕家庭把孩子塞进理想大学的另一个有效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