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国企秀
1046800000036

第36章 主要从反面想 (1)

差不多一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孟凡群翘首期盼的公示并没有下来。杨明峰略微松了口气,把钻在床板底下,好不容易划拉出来的那些课本、笔记之类的烂纸破页,又重新塞回到箱子里了。

可是,要找地方走人,晚走还不如早走。本专业荒废的时间并不算太长,现在重新捡起来应该问题不大。要是等到真有那么一天,像老爸所说的,成了一个只会纸上谈兵,耍笔杆子的废物,还把下面的人都得罪光了,在偌大一个远宏集团,真就没有活路了。想想自己孤军奋战在强敌环伺之中,到时候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情形吧。眼前刘立新的今天,很可能就是自己的明天。

也许是事情有了转机,刘立新渐渐恢复了常态,每天还是不紧不慢,跑跑颠颠地不着闲。见杨明峰对相关业务已经基本熟悉了,他也乐得逐渐放开手把活儿分出一部分让他独自折腾。一个技术人员,要是出师,成为熟手,按惯例一般要两年左右的时间。干机关的嘛,可能永远也出不了师,但是只要人头子熟了,便可以自己“修行”啦。

不过,杨明峰的主要时间和精力还是花在开会和出文件这两件事情上,这是连他自己当初都始料未及的。徐总大约是觉得杨明峰这个小鬼头,还算好学上进,公文也写得清楚,更重要的一点是,杨明峰嘴巴严,不该说的绝对不说。因此,也不管是不是计划组的工作,只要有可能,就带着他“听会”,散会后当然是加班加点出文件啦。

杨明峰正在与刘立新商讨那个数控厂房装空调的事情,徐总的电话来了,让他上楼去找一趟朱宏宇,说是关于培训的事情。电话末尾,杨明峰很罕见地听到徐总竟然轻声嘀咕了一句:“……培训是人事处的事情,干吗让我们组织?真是怪了。”

杨明峰领命,不敢怠慢,与刘立新匆匆说了一声,拔腿要走。可没想到刘立新听了“培训”二字,竟然微微愣住了。嗯?杨明峰刹住脚步,用探寻的目光看着刘立新。刘立新见他谨慎不安的样子,晃了晃脑袋,呵呵地笑了:“去吧,没事。”

杨明峰爬楼梯上楼,出了楼道,径直走进正对面的秘书办公室。朱宏宇还是跟往常一样,西装领带,分头油亮。他此时怀里抱着个亮晶晶的保温杯,细长的眼睛眯缝着,正对着桌面上摊着的几张纸发呆。见杨明峰快步走进来,连忙站起身,很客气地指了指身边的一把椅子说:“请坐。”

由于孟凡群经常对外宣称他与朱宏宇之间是牢不可破的兄弟友情,所以杨明峰一向对朱宏宇敬而远之。人以类聚,与朱宏宇正式打交道,还是谨慎为妙。

杨明峰把椅子撤得离他远了一点儿,手扶膝盖正襟危坐,用公事公办的口气说:“徐总叫我来找你,请问有何指教?”他这样说的意思,朱宏宇听出来了,这是要与自己划清公、私之间的界限啊——咱今天就说公事,少扯别的。

朱宏宇笑了笑,相反还挺热情的样子,给杨明峰倒了一杯水,原位坐下之后,也是郑重其事的样子,一句一顿地说:“集团要搞一次以实践与发展为主线的培训,领导们都很重视。张总与徐总商量过了,培训主要由经济处承办,人事处协办。徐总跟我说,具体就责成你来负责。”说着把刚才端详的那几张纸递给杨明峰,“这是培训机构发过来的内容安排,你看看。”

杨明峰伸手接过材料。材料是普普通通的三张传真纸,第一页是培训内容和日程安排,第二页是讲师简介,最后是住宿规格和费用。仔细看了看,他感觉,这个反常规的培训,除了地点是安排在秦皇岛附近一个度假村之外,其他的并没有什么特别“惊艳”之处。二位讲师都是从没听说过的无名鼠辈,内容也是报纸上已经说烂了的那一套泛泛的大道理,而且自由讨论的时间还比较多。

想到徐总刚才在电话里的抱怨,再瞅瞅这跟自己工作八竿子打不着的闲事,杨明峰感觉挺滑稽。可听朱宏宇话里隐含的意思,领导们既然已经商量定下来了,那就是命令,理解不理解都得执行,便没敢多言语。

不过,材料里有一点儿倒是引起了杨明峰的兴趣。在纸面的最下方,培训机构“联系人”后面,不知被什么人用黑色的签字笔刻意圈了一下。碳粉和油性墨水是同样黑色的印迹,如果没有经验或不仔细分辨,几乎看不出什么不同来。被圈起来的三个字是“商小溪”。

杨明峰瞟了一眼朱宏宇手边撂着的签字笔,审慎的声音问:“就这么一份吗?我要是拿走……”

“就这么一份,还是传真件,你不要弄丢了,以后你就直接联系他们吧。”朱宏宇有些异样的眼神盯了杨明峰一下,“我也就到此为止,以后的事情可以直接找张总或是达总。”

规格这么高呀!听他这么一说,杨明峰吓了一跳!想到张红卫对自己一贯轻蔑的样子,他脸上就有点紧张,磕磕巴巴地问:“那,参加培训的人员的名单有吗?能不能提供给我?”

朱宏宇常在大领导身边侍奉,估计也见惯了他们打嗝放屁,不以为然地笑着说:“我刚才不是说了吗,我就到此为止,后面具体的事情,你听领导直接安排。”

杨明峰从集团办下楼来,没进办公室,而是直接走向资料室。推门一看,屋里大窗户前,竟赫然站着孟凡群。孟凡群正拿着手机,踱着圈小声打电话。声音虽然听不清楚,可从他脸上紧绷着的表情看,估计这个电话的内容可能不大愉快。孟凡群一眼瞅见闯进门的不速之客,就停了嘴,仰起脸大声向杨明峰问候了一句废话:“哟,小杨,是你来啦——”

杨明峰一听他在给电话那头的同伙报信,便微微笑着向他抱歉地点点头,知趣地返身退出去,同时随手很响地给他带上门,善解人意地替他省了四个字:“敌情解除。”

杨明峰溜回到隔壁自己的办公室,进门一看,后脑勺整整齐齐的,大家都在呢。他站在门口略微滞留了片刻,刚踏进去的一只脚又抽回去了,掉转方向,向徐总的办公室走去。他认为,不管是从工作原则,还是自己的私心来讲,接受一个外面赋予的工作,都应该首先向自己的直接领导汇报。一是反馈信息;二是领会精神;三是表明态度。

杨明峰很清楚地知道,他现在无依无靠地在机关里行走,要想持续地把这碗饭吃下去,而且还要吃得饱,吃得好,为今之计,只有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最可靠的盟友是谁呢?刘立新、朱会欣都可以算一个,郝震溜奸耍滑的,还拿不准,暂且算半个吧。徐总那种层次,恐怕是不会带自己玩的,可只要能保持中立,就算老天开眼了!

杨明峰敲门进屋。只见屋内靠墙的两只小沙发上,远端坐着雍容端庄的徐总,靠门是一个胖胖的老头子。老头子穿戴考究,没剩几根的头发抹得漆黑倍亮,腕上的手表闪闪发光,皮鞋一尘不染。光凭这身行头就能猜测得出,一定是个大老板!不过现在大老板却是威严扫地,咧着嘴,堆着脸,窝肩缩腰,一派腻腻歪歪讨好的表情。

徐总交叠着两腿,斜靠在靠背上,冠冕的微笑贴在脸上,似乎是在认真地倾听。她见进来的是杨明峰,微微上翘的眼睛不经意瞥了一下捏在他手里的两张纸,即刻抬手指了指斜对面的一张椅子,没说话。

杨明峰遵命,缓缓走到椅子前面坐下。他“听会”听惯了,熟谙听会的原则:脸上糊涂,心里明白;嘴巴糊涂,耳朵明白。

大老板见进来了一个不认识的小孩,便用眼角看着徐总,“这个……这个……”地迟疑了好几声。徐总笑而不答,那意思很明显:没关系,你接着说……

大老板无奈,清了两声嗓子,沙哑苍老的南方口音只好接着往下说:“我带回来的这个项目,绝对有前途。而且从市场到产品都是成熟的。我可以带你们去我原来的客户那里调研啊。我敢打包票,我这一走,他们都要跟着我改换门庭,一定会转投到远宏门下。”

“嗯,嗯。”徐总赞许地点点头。

“你应该清楚的呀,我十多年前离开远宏到地方民营企业,在温州与他们搞协作,当时是有明确文件批复的。现在回来,也是名正言顺的啊,肯定不存在政策上的障碍。”大老板身体前倾得厉害,左手下意识地拧着另一只手上戴着的蓝宝石大戒指,声音有点紧张。

“嗯,要是人事部门有文件就好办,你可以去查一查。”徐总淡淡地笑了笑,表示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