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仓央嘉措传与诗全集
1046200000014

第14章 ·一个没有活佛的时代 (2)

康熙帝的回应是:如五世达赖所请,封现任第巴桑结嘉措为王,赐金印。封号很长,很庄严、很郑重,但细读下来就会发现,桑结嘉措的这个“王”只是掌管黄教事务、弘扬佛法的王,这就意味着那颗金印的使用范围仅限于宗教事务。

一次巧妙的试探,一次巧妙的回应,彼此都没有撕破脸皮。五世达赖的使者仍然不断地向北京进贡,康熙帝的使者也仍然不断地到布达拉宫回访。只是,五世达赖确实年事已高了,闭关修行,不问世事,一切事务都由他最信任的桑结嘉措全权打理,只有在康熙帝的重量级使臣到达布达拉宫的时候,五世达赖才破例出来接见一下。

时间就这样又过了三年,这三年之中,桑结嘉措和达赖汗的矛盾已经公开化了,达赖汗手里的政治权力越来越少,想要发作,却始终碍于五世达赖那天神一般的威望。远在外蒙的噶尔丹就像一头受伤的老虎静静地恢复着体力,他很清楚自己的实力远远无法和大清帝国相提并论,也很清楚那么多支蒙古部族要么甘心做了清朝的藩国,要么干脆投降了清朝;他也很清楚只要自己表示了归顺,今后的日子一定好过得多……他知道屈服可以带来多大的好处,但他还是选择了战斗。

结果,1696年,康熙帝亲征噶尔丹,噶尔丹在全军覆没之后服毒而死。在清军抓获的俘虏里,除了蒙古人之外也有一些藏人,就是在这些藏人俘虏的嘴里,康熙帝问出了一个天大的秘密:原来五世达赖早就圆寂了,到现在差不多都有十五年了。

居然会有这样的事!那么,这些年来为噶尔丹出面求和的五世达赖、为桑结嘉措乞封的五世达赖、清朝使臣们在布达拉宫亲自拜会过的五世达赖,究竟是谁呢?

2.桑结嘉措的难题

业果若不定,便成无因果。

业果若决定,众生不成佛。

当知业可转,如二水相投。

热多冷从热,冷多热从冷。

——《宗喀巴显密次第科颂》

纵观历史,为了稳定政局而秘不发丧的事情代或有之。在我们最熟悉的例子里,秦始皇死在出巡途中,赵高和李斯便秘不发丧,假传秦始皇的旨意逼死了公子扶苏,清除了所有的政治障碍之后,这才宣布皇帝的死讯,扶上了一个秦二世。秘不发丧从来都是一个应付紧急局面的临时性手段,瞒上一年都是奇迹,谁也想不到五世达赖圆寂的消息居然可以被瞒住十五年,古今中外再没有第二个例子。

到底是谁打着五世达赖的旗号在招摇撞骗呢?答案显而易见:只能是桑结嘉措。震怒之下的康熙帝给桑结嘉措写了一封措辞相当严厉的信,大意是说:朕从藏人俘虏那里才知道,五世达赖竟早已圆寂了,你却至今不报。当年达赖活佛在的时候,塞外六十多年都和平无事,可在你执政期间,屡屡唆使噶尔丹兴兵作乱,这可是佛法所要求的吗?况且达赖纵然不在,也该由班禅主持大局,可你假托达赖之名行事,竟然把自己的地位置于班禅之上,还阻止班禅的进京之行。当初我军去打噶尔丹,是你派了一名喇嘛,假托五世达赖所遣,为两方面调停讲和,实则是为噶尔丹争取逃跑的时间。乌兰布通之役,你在山上张着伞盖,一边观战一边为噶尔丹贼军占卜诵经,准备着等他们胜了你就派人去献哈达,若他们败了你就派人来和我们讲和,其实还是为了给噶尔丹争取时间。现在我把噶尔丹灭了,派使者带着噶尔丹的佩刀去拉萨,务必要见着达赖,还要邀请班禅来北京,把上次为噶尔丹调停的那个喇嘛绑来。如果不行的话,朕就调动云南、四川、陕西的军队打到拉萨,到时候你可不要后悔。

康熙帝的这封信足以使权倾一时的桑结嘉措陷入绝境。他很清楚,噶尔丹已经死了,五世达赖圆寂的秘密也被毫不留情地揭露了,自己失去了这两大靠山,其实根本用不着清朝用兵,只消他们把自己秘不发丧的消息通报出去,单是达赖汗就可以轻易地废掉自己了。

抱着一线希望,桑结嘉措连忙向康熙帝请罪,说五世达赖确实已经在十五年前圆寂了,只是出于稳定局面的考虑才没有发丧,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已经定于藏历的火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坐床,在此之前还请大皇帝千万不要泄露消息。至于班禅,他是担心感染天花才没有进京。您要的那名喇嘛我一定给您绑到北京去,只求您到时候能够大发慈悲,饶过他的性命。

桑结嘉措既然服了软,康熙帝也就缓和了下来。在勉强给自己争取来的这点时间里,桑结嘉措迅速作出了一系列的安排,宣布了五世达赖圆寂的消息,解释了秘不发丧其实是五世达赖的秘密遗嘱。随后在1697年,也就是清康熙三十六年,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仓央嘉措在布达拉宫举行坐床典礼,是为六世达赖。

桑结嘉措的所作所为到底是为了藏族大业,还是为了一己私欲,直到今天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考察当时西藏的局面,藏人之所以能和蒙古统治者分庭抗礼,几乎完全仰赖五世达赖的政治手段和个人威望,而班禅一系历来以日喀则为中心,对拉萨这边有点鞭长莫及,至于第巴的职位,也完全仰赖于达赖这个靠山。所以说,如果失去了五世达赖,西藏将完全落在蒙古人的手里,藏人恐怕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所以在桑结嘉措自己的记载里,说五世达赖在圆寂之前作过秘密的叮嘱,要求秘不发丧,直到达赖的转世灵童足以担当起政教大局为止。这段遗嘱虽然别无旁证,听起来很像是桑结嘉措在为自己的擅权行为所作的开脱,但只要想到当时的险恶局面和五世达赖的高明眼光,这个解释即便缺乏旁证,但至少也算得上合情合理。

为了与蒙古的政权相抗,除了外结噶尔丹之外,桑结嘉措对内也很用心,他的政治思路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加强教权来影响政权。

我们今天见到的布达拉宫其实就是桑结嘉措这个政治思路的一种体现:桑结嘉措深知老百姓只认金装不认佛的心理,于是花了很大的人力物力来扩建布达拉宫,正是在桑结嘉措的手上,布达拉宫才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规模。但有个问题非常耐人寻味:我们都知道布达拉宫是达赖活佛的驻锡之地,但有谁知道达赖汗乃至所有统治过西藏的蒙古汗王住的是哪座宫殿呢?如果换成汉人习惯的观念,桑结嘉措的这个做法就是以佛宫压过皇宫,那么人们一眼看过去就会感觉教权大过了皇权。

桑结嘉措在用人上也有很高明的一招,就是立下了一个规矩,规定只有信仰黄教的人才能在第巴政府中担任官职。这就等于告诉所有的人,你只有先获得了宗教身份,才有机会获得政治身份。这个政策一经出台,不但政府里都变成了自己人,而且利之所在,黄教的信众规模也迅速扩大了,蒙古人干预西藏政务的难度也更大了。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任凭桑结嘉措有多高的雄才大略,所有这一切要想顺利实施都需要有五世达赖的名号才行。所以为了造成一个五世达赖健在的假象,桑结嘉措可谓机关算尽,甚至在一些五世达赖必须露面的场合,他也能找来样貌相似的喇嘛伪装一下。无论是清朝皇帝的使臣,还是蒙古汗王的使臣,谁也没想到自己亲眼见到的五世达赖居然是个假的。

但事情总有两面性,五世达赖终归是要转世的,而桑结嘉措秘不发丧的时间越长,将来转世灵童遇到的困难也就越多。因为根据西藏的传统,活佛转世是一件大事,转世灵童要在幼年时代就得到公认,从小在寺院里接受严格的教育,这样一来,等他长大成人、执掌最高权力的时候,所有人都已经有了足够的心理接受度了。

桑结嘉措却完全打破了这个规矩,是在密谋暴露的情况下仓促宣布了事情的始末,仓促地推出了一名已经十五岁的转世灵童。宗教政治全然是靠信心塑造起来的,而桑结嘉措这样做,不但动摇了人们对自己的信心,也动摇了人们对这位十五岁的六世达赖的信心。信心动摇了,黄教的权柄也就岌岌可危了。但是,窘境当中的桑结嘉措难道还有别的办法么?

布达拉宫,人们习惯性地膜拜着这位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心里或多或少地生出了几分狐疑:这位十五岁的少年当初是怎么被定为转世灵童的?在这十五年里他过的又是怎样的生活呢?

问题当然是有答案的,只是,这些答案都是桑结嘉措这个“可疑的家伙”告诉我们的,我们还应该相信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