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美丽的家园
10456600000065

第65章 后记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文学滚滚潮流中,无论是卷帙浩繁的《诗经》、楚辞、汉赋,登峰造极的唐诗、宋词、元曲,还是现代意境隽永的歌词诗语,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作者与不同的体裁中,总有一个相同的名字反复闪现在眼前或回荡在耳边。这名字,以一种温馨的感召休戚与共,以一种深切的呼唤涛声天外,以一种真挚的情感牵挂人心!这无时不在、有文多及的名字,就叫“故乡”。自从仓颉创造出这两个文字开始,人类就有了一个准确表达向往的永恒话题,文学就有了一个倾诉情感的永远依托。

从古到今,故乡就像一个充满魅力的魔方,无论是根扎故土的儿女,还是浪迹天涯的游子,在每个人的心中,总以一种卓绝的风姿叫人情动,总以一种佳茗幽香让人销魂。于是,故乡可“思”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唐·高适《除夜作》)。故乡可“问”了:“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隋·江总《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杂诗三首》)。故乡可“忆”了:“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故乡可“望”了:“上山采薇,薄暮苦饥。溪谷多风,霜露沾衣。野雉群雊,猿猴相追。还望故乡,郁何垒垒……”(魏晋·曹丕《善哉行》);“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唐·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故乡可“盼”了:“心中久有归田计,身上都无济世才。长告初从百日满,故乡元约一年回……”(唐·白居易《百日假满》);“沅江流水到辰阳,溪口逢君驿路长。远谪谁知望雷雨,明年春水共还乡。”(唐·王昌龄《送吴十九往沅陵》)。故乡可“期”了:“瓜步寒潮送客,杨花暮雨沾衣。故乡南望何处,春水连天独归。”(唐·李嘉佑《送陆澧还吴中》);“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明·袁凯《京师得家书》)。故乡可“触”了:“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唐·刘禹锡《竹枝》);“落日凭危堞,春风似故乡。川流通楚塞,山色绕徐方……”(唐·皇甫冉《奉王相公早春登徐州城》)。故乡可“梦”了:“昨日草枯今日青,羁人又动故乡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唐·方千《思江南》);“人老欢情已减,料素娥信我,不为闲愁。念几番清梦,常是故乡留……”(宋·张鎡《八声甘州》)。故乡可“还”了:“大风起兮云飞扬,威震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西汉·刘邦《大风歌》);“步出城门外,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愿为双黄鹄,高飞还故乡。”(汉·无名氏《别诗》)……对故乡的思念就这样无论用什么文字镶嵌都无法穷尽人生对其的绵延之情。这情感,如日月巡天,似江河纬地。“一时今夕会,万里故乡情。”表达出的就是无数迁人骚客、谪士游子对故乡永难忘怀的浓郁情缘。

故乡是什么?故乡是母亲温暖的怀抱:在春天喂养一季香醇的乳汁,在盛夏遮盖一片清凉的绿阴,在金秋展现无限收获的希望,在严冬贮藏来年蓬勃的生机。故乡是恋人明丽的双眸,是长夜间驱逐黑暗的灯盏,是黎明前开启曙色的星辰,是生命中绽放枝头的花朵,是人生里照亮征程的火炬。故乡是大海安详的港湾:少不更事时能为你练就水性,航程困倦时能为你安神催眠,惊涛裂岸时能为你保驾护航,出海远行时能为你鼓满风帆。

我就是带着对故乡的感恩之情不停地行走在如花似玉的土地上。虽然花了几十年的脚力,但终归不能观其美景的万分之一;尽管用了上百倍的努力,也难以穷尽对她深情凝望的千丝万缕。所以,在编排题目的时候,也曾想在每一个地名的前面加上“朝圣”、“谒拜”、“拥抱”之类的前延,或在后边联上“咏叹”、“漫记”、“感悟”等后缀,然而总觉得所有的词汇一旦与之衔接都不足以表现她的原生状态、自然容颜与天生丽质的无限魅力。当然,更多的是考虑自己才疏学浅,难以做到“此中真歌哭,情文两具备”的因素,只好让“这般山水能几第”的绝美景致赤裸亮相了。尽管文中有许多抱憾,但毕竟是我人生中最辉煌的一段时光留下的最美的记忆。就像太阳每天都会升起,我渐渐老去的心依然收储每一缕阳光来温暖这物态和精神双重家园里的花朵和绿叶。

在游记结集出版前,李龙年先生在百忙中不仅为集子写下了富含丰瞻的序言,以一位资深艺术家的独特视角点化迷津,还以一种繁荣闽北文学的殷殷嘱托鞭策我继续前行,这是我的幸运。同时,福建巨力活塞公司、福建省建瓯市盛洲食品有限公司以及吴际旺先生等为本书的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达真诚的谢意。

2011年8月于建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