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田屋事件”让长州藩的元老们大为不快,想想自己到处杀人,没想到今天却被一帮无名小卒给砍了,非常生气。而这件事也引起了全藩上上下下的愤怒。在怒火之中长州藩的尊攘志士带领着一支队伍要为死去的人报仇。1864年 8月 20日,长州军在尊攘志士的带领下到达了京都城,进城后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与幕府联军激战。幕府也是聪明的,知道如果只是自己一方与长州对抗,并不一定会取胜,于是联合了萨摩藩、会津藩组成联军,一起对付长州军。毕竟是一对三的较量,最终长州军惨败,除了战死的志士外,剩下的大部分都选择了在战场上切腹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这场激战在日本的历史上被称为“禁门之变”,并永远地载入了史册。
日本的幕末时期是个多事之秋, 1868年戊辰战争爆发。在维新军队炮火的猛烈进攻之下,幕府的军队节节败退,溃不成军。面对如此的景象,德川幕府的末代将军——德川庆喜只有选择将政权交还天皇。新选组是幕府招集的浪士,主子不顶用了下面奴才的日子自然不好过。戊辰战争后,新选组的残余人马在土方岁三的带领下投奔了会津藩,并继续抵抗维新政府。但在之后接连几次与维新军的战役中,都以战败告终。在津若松城战役失败后,新选组死伤惨重,剩余的力量只能继续向北逃奔,到北海道的函馆避难。新选组在北海道函馆继续撑了一年的时间。箱馆战争中土方岁三独自骑新选组第一任局长芹泽鸭马,举着大刀冲入敌方的阵地,被敌方的步枪一枪射穿胸部,当场战死。建立仅五年的新选组,在头领阵亡后,残余的部队以解散告终,新选组也正式结束了它短暂的命运,消失在日本的历史中。新选组的命运虽然短暂,却是耀眼的,它是日本近代史中秘密警察组织的雏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迄今为止,新选组是日本历史上最受欢迎的团体之一,也是日本近代史中,最早有统一制服的组织。幕末的新选组是一个具有浓厚悲剧色彩的组织,他们的悲剧来源于德川幕府的腐败。
一帮肝胆英雄在盲目忠诚的引导之下,成为新时代的反动者。这是历史的悲哀,同时也是这帮英雄的悲哀,但无论如何他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英姿,将永远铭刻在这段血腥的历史中,被后世千古传唱。天皇的胜利——第一次征长之役新选组发动的“池田屋事件”让长州藩的“天诛”死伤惨重,于是,长州将复仇的炮火正对着天皇的宫殿大门,演变出了“禁门之变”,从而给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在日本幕末这个动荡的时代,政局的中心逐渐地从幕府的掌控下,再次转移到了天皇的手中,让天皇日渐占据了政治的中心力量。谁得罪了老大,自然日子不好过,长州藩攻打宫门的大胆无礼,自然让自己成为这个可怜的倒霉蛋。
1864年 8月,孝明天皇向禁里守卫总督——德川庆喜下达了进剿长州穿着朝服的德川庆喜藩的敕命。其理由是长州藩的藩主放纵家老福原越后等人,假托请愿而兵谏强诉,不仅如此,他们还自启事端,向天皇居住的城门开炮,纯粹是有点儿活腻了的意思,难道是想谋反了不成。如此结下的梁子,让大逆不道的长州藩成为了朝廷之敌,罪在不赦,必须将其讨伐到底。俗话说:墙倒众人推。天皇 24日下达了征长之命,25日幕府就召集了西南地区二十一个藩的大名,一起派兵围剿长州,在天皇与幕府联合力量的作用之下,最终让征长的藩数达到了三十五个之多,总兵力超过十五万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次征长之役。征长的部队如此声势浩大,总要有个带头的吧,尾张藩的前藩主——德川庆胜成为了这号人物,他作为总督和副总督越前藩的藩主——松平茂昭,一起率领着大军从各个方向展开了包围战攻势,一步步地进逼长州。在这35个征长诸藩中,萨摩藩的表现最为积极,一马当先地冲在最前头,与此同时,德川庆胜也将征长的希望寄托于强悍善战的萨摩藩兵,他特意挑选出萨摩藩的西乡隆盛任征长军的总参谋,并赐予其参加所有的谋划和协调诸藩军事行动的权力。
祸不单行,倒霉的事通常都是结伴而来的。就在这个战云雷动的闷热 8月,天皇与幕府点燃的内战之火正要烧向长州的紧急关头,英国人也来凑热闹了。由英国驻日本公使——阿礼国策划的征服长州的军事行动,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这让原本心情沉重的长州军民,更加压抑不堪,大战在即、生死未卜,人心惶惶!9月 4日,以英国海军中将库巴为司令官、法国海军少将杰莱斯为副司令官的英国、法国、美国、荷兰四国联合舰队出现在下关海峡。这支舰队一共由十七艘军舰组成,拥有各种口径的火炮二百八十八门,总兵员达到五千人,其中英国的兵力与武力最强,这次征长之役,英国人是抱着必胜的决心而来的。
战斗打响后,千百发炮弹如同骤雨般射向田之浦、串崎岬等炮台。在轰鸣不止的巨大炮声中浓烟滚滚,万丈的火光冲天而起。在如此强大的攻势面前,串崎岬炮台的三门大炮稍作抵抗,就立即被打哑了。联军打了胜仗,让长州藩兵力大减。面对天皇与幕府的征长之役,以惊梨藤太为首的长州藩门阀保守势力,以保全藩主的地位为借口,组成了“选锋组”,对幕府实行“纯一恭顺”的态度。实际上,他们的真正目的是想乘机打击主张“武备恭顺”的“正义派”的中下级武士,并且攻击藩厅改革派,世人将这一保守势力通称为“俗论派”。10月下旬,“正义派”与“俗论派”在决定对待幕府的政治会议上,发生了激烈的争辩。会后,“俗论派”将“正义派”的骨干人员——井上馨刺成重伤,并逼迫改革派代表人物——周布政之助自杀。
到11 月的下旬,“俗论派”彻底控制了长州藩的政权。其后,他们下令解散剩余的“奇兵”队,收缴了民间的武器,禁止农工商习武。在“俗论派”控制之下,长州藩不战而降,这让幕府第一次的征长之役不战而胜了。 1865年 月 24日,征长军总督德川庆胜正式下令撤除驻扎在长州的军队。2月1 0日,幕府再次向讨伐长州的诸藩发布公告,声称长州藩主父子已认罪、服罪,征长之役以胜利告终。长州的奋斗——第二次征长之役第一次征长之役的胜利,让幕府暂时掌控了长州藩的局势。可好景不长, 865年 5月,倒幕派通过武力驱逐了“俗论派”,再次执掌了长州藩的政权,并全面着手于富国强兵的改革热潮之中。为此,幕府将长州藩藩主父子召至江户给予了处分,企图重新恢复自己的权力。这一行为不但没有达到目的,反而恶化了幕府与长州藩之间的关系。在此局势之下,幕府于 5月 3日再次任命尾张藩前藩主——德川茂德为征长总督,开始筹划第二次征长之役。然而,第二次征长之役的道路并不顺利。
幕府 5月筹划征长,可一直没有下文。为了尽快取得天皇对征长的敕许, 10月德川家茂将军亲自进京,再次与朝廷协商,希望天皇能够尽快同意再征长州之事。家茂的这次协商,面对着多方反对的声音。随着形势的变化,更多的人不愿意再次征长。作为第一次征长之役的前总督——德川庆胜说到了要点上,他认为再征长州的目的不明确,如此盲目的行动,有导致天下大乱的可能,所以要慎重再慎重。其副将松平茂昭的观点和庆胜不谋而合:轻起兵戈将造成大名出现财政困难的窘迫,正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到时必会加大百姓的税收,遭到公愤并导致对幕府的怨恨,天下大乱后最终危及的还是德川家族的统治地位。
除此以外,尾张、越前、纪州、肥后、筑前各藩都纷纷表示不赞成二度发兵征长。让我们倒回去看看第一次征长之役,它能够取得胜利最关键的是:英国、法国、美国、荷兰四国联合舰队首先替幕府击败了长州的“奇兵”力量,幕府坐收了胜利的果实。可今时不同往日, 1865年 7月,巴夏礼作为新任英国驻日的公使,在前往横滨就职的途中,特意在下关登陆,与长州藩的木户孝允、井上馨等主要的大名会晤,建立起了密切的关系。说白了,这叫做识时务者为俊杰。英国人要将日本作为转运站,长州藩在 1864年 9月 4日与联军代表签订的《停战协定》中,就明确了这一关系。只要你开放港口,大家就是朋友。当幕府提出第二次征长之役时,英国人不仅投反对票,还反过来贩卖给长州藩大量的军火,为反击第二次征长之役作好充分的准备。对幕府而言,这无疑是雪上加霜的残酷现实。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声音都是反对的意见,法国人就支持幕府再次征长的行动。天上没有白掉的馅饼,他们想通过这次支持幕府征长的机会,控制对日贸易的主导权,对抗已在对华贸易中占据优势的英国。
老外来凑热闹就不说了,如同第一次征长之役的元老们预言的那样, 1865年 7月,江户的贫民对物价暴涨发起了抗议。同年 10月,越后国农民孙右卫门等人,赶到京都二条城门外,向德川家茂将军请愿,要求平抑物价,救济穷民。事态发展到1 866年 3月,和泉国南郡、越后国高田郡的农民纷纷发起暴动;到了 6月,大阪的贫民也躁动不安起来,在兵库池田发生了打砸骚乱;7月,江户的贫民再次发生暴动。一时间,整座江户城接连数日骚乱不止,让幕府的警备力量手忙脚乱难以应付,东边的暴动被压制后,西边的又起。后院起火,严重影响到了征长的气势。如此的大局不利,让幕府发动第二次征长之役的确是胸无定算、凶多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