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死海古卷
10429200000001

第1章 序幕:牧童手中的宝藏

瓦迪·库姆兰是一个蜿蜒伸向死海西北岸的干涸河床。尽管已是隆冬时节,在其周边的石灰岩峭壁上仍有一层热气在闪闪发光。

死海位于耶路撒冷以东约13英里(1英里约合1.6公里)的约旦沙漠,比海平面低1325英尺(1英尺为12英寸,约合0.3米),是世界上的最低点。约旦河从北面注入死海。当时,死海为45英里长,9英里宽,但是,由于约旦和以色列的灌溉用水行为,如今死海面积有所缩减。

该地区非常干旱。每年的降雨量仅为几英寸,夏天温度可高达摄氏45度。由于没有出口,所以死海的水要比世界其他海洋的水咸十倍。尽管《圣经》中称它为“盐海”,现在人们却都叫它“死海”,因为几乎没有生物可以在其中存活。事实上,死海的海水盐度非常高,即使从来没有学过游泳的人也很容易在其中飘浮起来。这里没有鱼,但是有矿物质和化学沉淀物可供开采,例如钾盐合溴。

在死海的西岸,也就是库姆兰的所在地,沙漠里满是石礁、悬崖、山洞。河床被称为旱谷,经常夹在两山之间。在雨季(11月至第二年3月),河水沿着河床倾泻,而在其他时候,这些河床都是干涸的。下雨的时候,沙漠会出现短暂的繁荣,当地人会在此放牧。草地干枯之后,他们会北上寻找更好的牧养之地。

穆罕默德·艾德希伯是分布在朱迪亚荒漠这一狭长地带的塔米尔部落的“贝都因”男孩。“贝都因”是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是阿拉伯人的一个分支,操阿拉伯语。在阿语中,“贝都因”的意思是“住帐篷的游牧者”。目前在以色列约有14.6万多“贝都因”人,大多生活在南部沙漠地带。政府对游牧的“贝都因”人实施定居政策,严格限制自由式放牧,鼓励他们发展养殖业。据统计,在现有的“贝都因”人口中已有7万人住在政府建的“贝都因”住宅区。另有7.6万人还是喜欢过惯了的游牧生活,不愿意走出沙漠。他们散住在全国1600个自己建的简陋帐篷里,但政府一直视这些居住点为非法。

穆罕默德在陡坡上紧张攀缘一段后,感到疲乏,便停下来观察四周。不久前,他发现自己平日放牧的一头羊不知道跑到哪儿去了。羊是本地老百姓的主要财产,丢了羊当然不是一件小事情,于是他独自一人四处寻找去了,可是一路找来都未曾发现那只迷途的羔羊。

他想也许羊钻到峭壁上的山洞里去了,当即从地上捡起一块拳头那么大小的石头,把它抛进了这个洞穴,试图用这样的办法把他的羊从洞中驱赶出来。哪儿知道,这块石头落入岩洞之后,听到的不是“咩咩”的羊叫,而是一连串“砰砰”的奇怪响声。以前他也有几次是用这个办法把躲在洞穴里的羊赶出来的,可是从来没有听到过这样吓人的响声。他突然害怕起来,踉跄而逃,山羊已被他完全忘却。

他一口气跑到他的一位同伴那儿,把这件事情原原本本告诉了他。他的朋友也想不出这是怎么回事。两人商量一番以后,决定一起深入洞穴去探个究竟。第二天,穆罕默德与同伴返回,爬到狭小的开口处往里窥视,一股淡淡的腐臭袭来,随后,他俩壮着胆,打着火把,一步一步跨进了洞穴。嘿!这是一个好大的洞穴呀!奇怪的是,在这荒凉的海岸边的一个无人居住的洞穴里,在昏暗的山洞后部,竟然放置着7个圆筒形的泥瓦罐,寻宝者打翻了几个。穆罕默德顿时明白了,原来是石块在洞穴里断断续续碰击这些泥瓦罐后发出砰砰碰碰的声响,然后在石洞中引起共鸣,造成吓人的回声。

他俩在一只陶罐内发现了三捆奇特的皮子,包裹的麻布业已腐朽。他们小心翼翼地将这些碎裂的古物藏匿在一个口袋里,没有发现有值钱的东西,便迅速离开了。

尽管他们当时不可能知道,但是,在1947年的那个下午,他们从洞中背走的腐朽的羊皮纸却是无价之物——藏匿在位于瓦迪·库姆兰的布满洞穴的峭壁上的古代犹太图书馆中的宗教文献,是差不多1900年前的东西。这些死海古卷从库姆兰的山洞中走上《圣经》学者的书桌的历程是一个故事,其错综复杂的程度就像耶路撒冷的街道图。古卷辗转流传于破旧肮脏的古董铺,森严压抑的修道院,以及保安严密的银行保险库,是秘密交易中的交换物和倒卖品。它们引起了有关《圣经》的性质、基督教以及现代犹太教起源的激烈争论,这场争论目前仍在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