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低碳学习法:与大自然的对话
10427900000018

第18章 表达影响决策

宇宙即人生。

——梁启超

核心提示:对一个事物的描绘,如果不能表达这个事物的精神,不能揭示它的本质特征,我们不能称之为描绘。

“春到岭南百花香,木棉未罢野菊黄。路边喇叭朝天笑,管他春夏与秋冬。”这是我今天作的顺口溜,并非赞颂百花,只是想借路边四季常开的牵牛花证明一种探索——从熟悉中发现新意。

人间五月芬芳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山下木棉已败,山上英雄花正红,将我的美感延长了一周又一周。这深山万绿丛中的点点鲜红,想什么就像什么,你可以说是诗,也可以说是画,更可以说是春天的音符,还可以说是问号或惊叹号。越看越让我怦然心动,油然而生幸福与感激之情。能一春又一春来山上看木棉花开的人,你能说他福分浅吗?

清明过后,别的植物有的已经结出青果,而大叶紫薇的秃枝上今日才见嫩芽。此前,我一直关注这个树种,为什么春天快过完了还不发芽。我甚至怀疑它的生命力。现在见到新牙,我心为之释然——生命总有先后,大道却无始终。正如这广场上的人们,他们忘记了计较,才能将欢乐进行到底。真正的生活就是这样,远离功利就会展现人的天使性质和本来面目。

离开了路口的木棉,我又坐观半坡。半坡景物于我已经是很熟悉的了。只要坐下来,静观片刻,还是不断有新的发现。先从身边一路观将过去:宽阔的回廊,六七只红灯笼,不紧不慢的雨滴,三四棵不尽相同的树,其中一棵就是我关注的大叶紫薇。马路对面,是一排五棵树,有点东倒西歪。视角再扩展,是半坡草地,其间不规则生长着十来棵树。草地右边的石头上,坐着三五个人。就在这块大石头上,铭刻着一方桌盘大小的神秘图案。再往上,是一座风雨亭,坐在上面的人,此时像塑像一样。再远处,是广阔的森林,我曾渴望把林子走遍。就在我点观景致的时候,有三三两两的人从马路上上下下,或从半坡进进出出。有一个黄衣老者扛着雨伞在林间穿过,格外夺目,仿如一个奇怪的念头逸出思想的房屋。

你能准确地描绘我眼前的景色吗?我忽然想到这个有趣的问题。描绘其实很艰难。即使是亲眼所见,描绘也煞费脑筋,而且不容易得到真实。就像我刚才所说的,只是对半坡几个景物的白描,像小孩用石块在石板上画一个人,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半坡虽小,有成千上万个植物品种,无数的微生物,而且还在不断地变化着、运动着、生成和毁灭着,任何图谋准确描绘半坡的努力都是徒劳,即使是对其中一滴雨点、一片绿叶、一朵鲜花的描绘,都是笨拙的、苍白的。现在,你能准确描绘那位正蹲在半坡草地上锄草的清洁工吗?你可能这样说,他是一个农民,也是一个工人,他是全球化时代中国的一个农民工。你也许能较好地描述他的衣服、草帽,他的姿势和脸部表情,但是,你的笔能深入他的心灵吗?能把他的精神和灵魂写给我们看吗?能录到他每一个细胞发出的电磁脉冲信号吗?而这些,才是最具价值的东西,是最值得人类描绘的东西。

对于真理的描绘,语言天生存在局限性。语言始终无法到达真相。也许,随着人类的进化,将来会产生一种新的语言,使真理可以言传。对一个事物的描绘,如果不能表达这个事物的精神,不能揭示它的本质特征,我们不能称之为描绘。我们对自然万物的描绘,对人事与社会事务的描绘,经常忘记这个根本,不能展示对象的精神或灵魂,致使我们的语言承担不起反映事实的重任。我们的眼睛在睁开的一刹那,可以看到众多的事物,人间万象尽在眼中,但能够看清的也只有一件——那件我们的思维专注的事物,我们才能看清它。

就像我现在的眼前,有石头、树木、雨滴、草地,有人们,等等,我的思维只能专注其中一样,即使是其中一样也只能是其中一点,待到用笔去描绘时,连这一样中的这一点也已经不是刚才的那一点了。其结果只能是远离真相。或许你会说,多一点描绘就可以了。否!即使把一滴雨点描绘成三千部书,也是枉然。因为描绘永远滞后于当下,永远只能描绘局部而非整体。从这个意义上讲,老子五千字的《道德经》,描绘的也只能是过去的、相对的、局部的知识,而非绝对的永恒的真理。老子懂得无法用语言传达真相,在他又不得不写这部经书时,他开头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警告辞不达意,不要执着这五千字。真正的道,远非这五千文字能说清的,当然也远比这《道德经》通俗。道有道法,佛有佛法,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办法。佛祖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发明了以心传法,手指轻轻拈花,完成了对佛法的描绘与传达,简单生动又传神。

到目前为止,人类对自然的描绘就像小孩在石板上画人,即使我们有一天找到了暗物质,找到了另一个宇宙,我们也很难将一滴雨点描绘清楚。有谁敢说,他能真实地描绘一朵花。画家画笔下的花,充其量只能说是像花的样子,而非花的真相。所以,我们描绘的,只能是意念专注的那个一,而非眼睛看到的多。我专注于树上那只鸟、那片嫩芽、那滴雨,我们就能比较好地描绘这些。因为我们的思想无法像眼睛那样,快速转换对象,思维与言语的转换需要更长时间的缓冲,物通过眼睛可以马上形成概念,但用工具表达却需要思考,待到描绘时,那物已经成为过去,因此,我们永远无法描绘现在,就像我们永远无法看到星星刚发出的亮光。

因此,我们无法描绘绝对的真实。任何物都与宇宙形成一个系统,哪怕一朵花也一样,再完美的物,也是局部的,离开了宇宙,就没有存在的意义。没有云气,一滴雨就无法形成,离开了树叶,就没有下落的起点,如果失去引力,就只能悬在空中。

描绘与表达,同样适应非生命领域。在社会事务方面,准确描绘与表达更难做到。我们轻易得到的信息与资料,本来就可能偏离事实,如果再加上是非功利的考虑,有意无意去掉一些重要信息,进行有选择性的部分的描绘与表达,就更容易歪曲事实,误导政策制定者的决策,影响人们对价值的判断。能够尽量准确描绘与表达,将会促成美德政府和善治政府,将会大大增加人民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