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开拓孩子眼界的100个奥秘故事
10424300000010

第10章 为什么日出时间的早迟与天气变化有关系

地球每天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同时又绕着地轴在自转。按理说,在同一个季节相近的日子里,太阳进入地平线的时间是差不多的。但是,当连日天阴,夜雨一直下到清晨,正当天亮的时候,云层消失,太阳比前些时提早照耀到大地上。根据老农民的经验,像这种现象,不久还会下雨。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在晴朗的夜晚,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也随着下降。而离地面稍远的高层空气却冷却较慢,这就使得空气变得稳定起来。夜愈深,稳定性愈强。到了清晨,正是稳定性最强的时候,空气下沉也最盛,于是云层就会下沉而消散,因此,产生了太阳提早露面的现象。但是,这种云层因冷却下沉而消散的现象是暂时的,当日出之后,热力作用加强,对流作用加强了,云层又会合并而发展起来,天气就又会出现阴雨。日出早,其实是久阴后清晨云消,使太阳早些露面,并不表示天已转好,反而是继续下雨的先兆。因此有“日出时间早,天气不会好”的说法。

有些地区的人说:“慢开天,天气好。”这意思是说连日夜雨,但云的消散并不在清晨云层最稳定的时候,却是在太阳已升高,太阳的热力作用较强的时候。这时云层因蒸发而消散,太阳才露面。但这时,已不在清晨,而比较迟了。日出后,它的热力作用愈来愈强,云层蒸发也愈来愈剧烈,因此,云层将不可能再度合并,只能加快消散,使天气逐渐转晴。所以,“慢开天”的现象,预示着天气晴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