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诱人的海洋
10422300000065

第65章 “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人工岛

小问号

海洋对人类永远充满了诱惑,也激发着人类永不疲倦的征服欲望:不仅要修建海底隧道,还要架设跨海大桥;不仅要建设海上城市,还要构筑人工岛屿……其实,人工岛和海上城市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但是用意完全不一样。海上城市是为人类工业、商业、科研、居住、娱乐等提供服务的综合设施,而人工岛是为特殊行业用地向海洋的延伸,是在浅海水域中人工建造的陆地。人工岛可建深水港、飞机场、大型电站、核电站、炼油厂、选矿厂、冶炼厂、水产加工厂、纸厂、废品处理厂、水文气象观测站以及毒品或危险品仓库等。在水天一色的海岸线上,它被人们称为“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它的出现让许多人浮想联翩,包括其价值、历史、未来……

不是为了占有,也不是为了看风景,出于实用目的,古代人就爱了人工岛。古代的人工岛,有为盐业工人在大潮或风暴潮时避难而建筑的潮墩,有为渔民等候潮水、贮存淡水、整理渔具和躲避暴风雨的渔墩,也有为海防需要而建造的烟墩。

我国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7)已有建造人工岛的文字记载。江苏北部滨海淤积平原上,散布着很多高数米至十多米的土墩台残丘。这些数以百计的墩台过去是为渔业、盐业和军事的需要,在潮间带的海滩上修建的。涨潮时,它耸立于海涛之中,让浪儿飞花碎玉般飞落,偶尔也有飞鸟立足其间,立即成为一景。退潮后,它的功能尽显,仍然忠于渔墩、潮墩和烟墩的职守。渔墩是渔民在海上捕捞或养殖时作为候潮、贮存淡水与食物、整理渔具、躲避暴风雨的临时活动场所。一般修建在靠近低潮位的滩地上,用滩土和贝壳堆成,台上筑有可以居住的棚舍,虽是弹丸之地,也宛如一座浓缩的小岛。后来,随着海岸线外移,那些渔墩又成为沿海第一批渔民的家园。潮墩是盐民作业躲避大潮或风暴以保障生命安全的墩台。它一般墩高约10米,墩顶超出秋汛大潮和风暴潮的高潮位,墩顶直径约17~18米,底部直径约30米,周围栽榆、柳等树木以加固墩土并抵御风浪袭击。烟墩又称烽火墩,是保卫海防的一种军事设施。在沿海低潮位以外的滩地上,用人工堆成土墩,高约15~20米,每墩有2~5名士兵看守,遇有紧急情况燃烽火报警,其作用很像陆地上的烽火台。

时光流逝,往事越千年,不论是渔墩、潮墩和烟墩,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哪里称得上是岛呀,但是在漫长的岁月里,它确实践行了岛的功能。现在,人工岛的建筑已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有的人工岛是为了兴建停泊大型船舶的开敞深水港的,有的是为了修建飞机场的,以解决飞机起飞着陆安全、减少对城市的噪声污染,有的是为了建设大型电站或核电站,有的是为开采离岸不远的海上油(气)田和建造石油、天然气加工厂,有的是为开采海底煤、铁矿或建造海上选矿厂和金属冶炼厂,还有的是为建造水产加工厂、纸厂、废品处理厂、毒品与危险品仓库等。目的不一而足,却都是人类所爱,那岛上的一石一土、一草一木,都是建设专家情感所系。

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建造的现代化人工岛最多,规模也最大,如神户人工岛海港和新大村海上飞机场。神户人工岛位于日本大阪湾西部神户市港口外的海域中,1966年开始兴建,在10米水深的海域中用8000万立方米土石填筑成一个总面积为436万平方米的人工岛。1996年7月18日,一个像航空母舰甲板一样的漂浮人工岛出现在日本奈川县横滨须贺市夏岛町附近的海面上,它长约300米、宽60米、高2米,由9个钢板箱造成,是一座浮岛,是当时人工岛的世界之最。进入21世纪,阿联酋第二大酋长国迪拜人建造的迪拜人工岛,被誉为“黄金打造的海上天堂”。迪拜人生活在贫瘠干燥的沙漠里,石油却为他们带来了滚滚财富,于是他们用大把的钞票建造了一座海上天堂——三座各耗资数十亿美元,云集众多一流酒店和私人豪宅,遍植奇花异草的绿色人工岛,每座岛由一个“树干”、17根“枝条”和一圈防波堤组成。它们的建成将使仅有51千米海岸线的迪拜增加120千米海岸线,也成为绽放在波斯湾蔚蓝的海水中的一朵奇葩。人工岛的建筑,美国、荷兰、中国等都有可圈可点的精彩之笔,它承载着许多经济强国、海洋大国的梦想。

人工岛的位置一般选在靠近海岸,水深不超过20米,掩蔽良好,附近有足够土石材料的海域,有的利用岩质小山岛修建人工岛更为经济,有的干脆把建筑垃圾先围成一片水域然后抛填。人工岛可分为拓地型和充填型等多种形式,施工方法有排水造地法、填筑法、浮体法、软着陆法等。建设人工岛的方法多种多样,人工岛的用途各有不同,类型也千姿百态。

海洋,人类的蓝色国土;人工岛,人类生存的第二空间。

“小档案”

围海造地是人类向海洋空间发展的又一重要活动。荷兰、日本是向海洋索取土地的著名国家。日本国土狭小而且多山。沿海河口平原仅占国土面积的20%。日本历史上曾为扩大耕地不断地填海造地。现代日本则为获取工业及居住用地大规模围海造地。荷兰近代最大的围海工程是须德海工程。须德海原是一个深入内陆的海湾,湾内岸线长达300千米,湾口宽仅30千米。1932年,荷兰人民筑起宽90米,高出海面7米的拦海大堤,把须德海湾与北海大洋隔开。此后,不断地把湾内的海水抽出,到1980年,造地2600平方千米,剩下的大约一半面积也改造成了一个巨大的淡水湖。在现代机械出现之前,荷兰人民以风车为动力挖泥和排水。因此,风车成为这个低地国家的精典景观。可以说,提起风车,人们就会想起荷兰呢。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的江苏、福建、广东、上海等省市也为获取工业及城镇建设用地而大规模填海,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的土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