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诱人的海洋
10422300000048

第48章 “让人欢喜让人忧”——台风

小问号

“台风”,这个词是根据英语“飓风”的意思音译而来。它是产生在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气旋,因发生的地点不同称呼也不同:在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包括南中国海范围内发生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的热带气旋则称“飓风”。也就是说,台风在欧洲、北美一带称“飓风”,在东亚、东南亚一带称为“台风”;在孟加拉湾地区被称作“气旋性风暴”;在南半球则称“气旋”。这一串串不同的名字下面,却都藏着一个不争的事实:台风,让人欢喜让人忧!那么,人类对它忧在哪里,喜在哪里呢?它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浪漫奇妙的名字?

在构成对人类威胁的自然灾害中,地震、海啸、台风等都是榜上有名的。生活在沿海的人,对台风不会陌生,每年都会有几次与它“亲密接触”,感受台风那或强或弱的攻势。从科学上讲,它是热带海面受太阳直射而使海水温度升高,海水蒸发成水汽升空,而周围的较冷空气流入补充,然后再上升,如此循环,最终使整个气流不断扩大而形成了风。这股风具有很强的破坏性,台风经过的地区往往会形成暴雨。1975年第3号台风在淮河上游产生的特大暴雨,创造了中国大陆地区暴雨极值,形成了河南“75.8”大洪水。台风还能使沿岸海水产生增水,沿江沿海容易出现高潮位,给江堤、海堤等的防洪带来了威胁。可以说,各种媒体每年都会传来因台风而物毁人亡的不幸消息。

人类对台风的研究已有很长的历史。如果从“面”上看,根据各种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水平分布情况,把台风分为外层区、云墙区和台风眼区等不同的三个区域;如果从“线”上看,即铅直方向,台风又分为低空流入层(大约在 1千米以下)、高空流出层(大约在10千米以上)和中间上升气流层(1千米到10千米附近)三个层次。台风中最大风速发生在云墙的内侧,最大暴雨发生在云墙区,所以云墙区是最容易形成灾害的狂风暴雨区域,也是科学家们最为关注和研究的核心区域。那么,什么是台风眼呢?当云墙区的上升气流到达高空后,由于气压梯度的减弱,大量空气被迫外抛,形成流出层,只有小部分空气向内流入台风中心,并下沉,造成晴朗的台风中心,这就是台风眼区。它的半径约在10~70千米之间,平均约25千米。我们从气象云图上,很容易能看到台风眼,那是一片发白发亮的奇妙区域。

台风被划成几个区域,完全是出于研究的方便,对我们普通读者来说,显得有些枯燥,或者太专业。可是,关于它的命名,还是耐人寻味的,因为人类对世界上任何一种物质的命名,包括小行星、地域以及动植物等的命名,都没有台风这么曲折、多变,富有情趣。

20世纪初,人类首次给台风命名。那是一个澳大利亚预报员,他把热带气旋取名为自己不喜欢的政治人物,借此,气象员就可以公开地戏称它了。这一独出心裁的做法,拉开了人类给台风起名的序幕。1945年,在西北太平洋开始以人的名字来为台风取名,而且开始时只用女人的名字。虽然台风因妇人的名字而浪漫,可是台风在人们的心目中是没有温馨的,它的变化莫测,狂怒,很像一位泼妇,所以女权主义者强烈反对用女人的名字来为台风命名,称这是对女性的污辱。1979年始,人们开始用一个男人名和一个女人名交替来为台风命名。这样总算公平了,相安无事地度过了十多年。直到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简称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并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开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从而使台风的命名步入了规范化、科学化的阶段。

人类新的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的一个命名表,然后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命名表里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WMO所属的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朝鲜、香港、日本、老挝、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以及越南等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每个国家或地区提供10个名字。这140个名字分成10组,每组的14个名字,按每个成员国英文名称的字母顺序依次排列,按顺序循环使用,这便是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表。同时,保留原有热带气旋的编号。

如果我们浏览一下台风命名表中台风的名字,就会发现,现在已经很少用人名,大多使用了动物、植物、食品等名字,还有一些名字是某些形容词或美丽的传说,如“玉兔”、“悟空”等。“杜鹃”这个名字是中国提供的,就是我们熟悉的杜鹃花;“科罗旺”是柬埔寨提供的,是一种树的名字;“莫拉克”是泰国提供的,意为“绿宝石”……台风的编号是一个四位数字,编号中前两位为年份,后两位为热带风暴在该年生成的顺序,如:0704,即2007年第4号热带风暴。可以说,没有一种自然现象能有台风这样的“待遇”:它既有特殊含义的名字,又有科学严谨的编号。

人类为了减轻台风造成的破坏和伤害,已利用气象卫星来探测它的移动方向、速度等,发布台风预告,建立预警系统等。不过,台风对人类也并不是一无是处,相反,还有许多意想不到的益处。第一,台风能为人类“抗旱”。据统计,包括我国在内的东南亚各国和美国,台风降雨量约占这些地区总降雨量的1/4以上,可以说,台风是这些国家农业干旱的“救星”。第二,台风是调剂地球热量的“高手”。我们知道,热带地区由于接收的太阳辐射热量最多,气候变得最为炎热,而寒带地区正好相反,正是由于台风的活动,热带地区的热量被驱散到高纬度地区,从而使寒带地区的热量得到补偿,如果没有台风就会造成热带地区气候越来越炎热,而寒带地区越来越寒冷,地球上的温带地区也就消失了,众多的植物和动物也因此将会灭绝,后果则不堪想象……

台风,以美妙的名字吸引人们的视听,以它的狂暴让人类恐怖并努力设防,也以维护生态平衡有功之臣,让人类难舍难弃。说真的,如果一年要是听不到台风的消息,倒会觉得很不正常,心生念想呢。

“小档案”

台风对人类来说,虽然有功有过,但它在我们的心目中,还是一种可怕的自然灾害。因此,有几条提醒必须记住:一是台风来临时,要把阳台、窗外的花盆等物品移入室内,把门窗捆紧拴牢,特别应对铝合金门窗采取防护,确保安全;二是外出时,要远离迎风门窗,不要在大树下躲雨或停留;三是在暴风雨中行走时,不要打赤脚,穿雨靴最好,防雨同时起到绝缘作用,预防触电;四是要远离建筑工地,防止工地围墙经过雨水渗透会松动、围栏倒塌、钢管等建筑材料抛撒;五是外出时尽量乘坐火车,因为公路交通一般受台风影响最大,自己开车也会因道路受损而导致出行难;六是不能下海游泳,大风会推动大潮,大浪极其凶猛,在海滩游泳是十分危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