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诱人的海洋
10422300000016

第16章 漂泊在“大家庭”外的孤独者——海蛇

小问号

自从生物学家林奈1758年发明了生物分类的双名命名法以来,用拉丁语登录的全世界的动植物名字已有150万种了。从此,所有的动植物都能在门、纲、目、科、属、种的6个等级里找到自己的归属,有了属于自己的“家”。但是,在浩瀚的海洋上,常有一些神秘的动物与船员们不期而遇。它们好像是被拒绝在动物的大家庭的门外,在浩瀚的海洋上漂泊着。于是,船员们就把这些怪物的样子记述在航海日记里。而这些珍贵的记载中就有着一种被人们称为“巨蛇”样的怪物。人们对于这些很古久的记载,总会有很多的疑问。海蛇究竟真实地存在过吗?它们的外表全貌到底是什么样子呢?它们真的生活在新西兰的海域吗?

“海蛇”,这个名字对于人们来说并不陌生,在很久的古籍中就早有提及。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动物历史》一书中写到:“在利比亚,蛇都非常大。经过海岸的水手们说他们看到许多牲口的骨头,在他们看来,这些牲口是被蛇吃掉的。而且,在他们继续航行时,那些蛇过来攻击他们,它们爬上一条三层船上并将它倾覆。”

生于公元23年的普林尼在他的《自然历史》中提到过一幕有关海蛇的场景:一支亚历山大的部队在波斯湾探险时受到了有9米长的许多海蛇的攻击。

1734年,一艘航船在从挪威到格陵兰去的海面航行。在海面上惊现了一头海怪。它有着尖尖的头和像大木桶一样粗的身体,弯曲的样子仿佛是游走在海中的蛇。这一场景被船上的一个叫汉斯·艾凯德的船员看见了,他随即在纸上画出了一张这个怪兽的草图。当船航行到岸时,汉斯的这张图就被媒体发表,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人们还给这个怪兽起了个名字,叫“Sea-Serpent”,意思是“海蛇”。

1848年的一天,英国军舰“德塔鲁斯”号驶过离南非最南端大约500千米的海面。船员们在离舰200米左右的地方发现了一头惊人的怪兽。据船员们后来在自己的航海日志中回忆,海兽的身躯大约有18米长,光头和颈就有2米多长。

1904年,德国军舰“德西”号在离阿龙湾300米的地方发现了一只怪兽。舰长述说道:“我们看到了怪兽,身长约30米,皮肤呈黑色,身上长满了疙瘩,头像巨大的海龙的头,不久就消失了。除了我以外,很多军官和水兵都看到了。”

1905年,英国的两位动物学家在巴西海岸亲眼目睹了海蛇。其中一位专家瓦尔多做了详细的记录:“我看到了一个很大的鳍,或者是(动物的)脊背钻出了水面。它是深褐色的,身上有皱皮。它大约有1.8米,露出水面半米左右,我能看到水下的褶皱身体。接着一个大脑袋和脖子伸出了水面,脖子有人身体那么粗,脑袋呈龟状,有眼睛。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从一方向另一方移动。它的头和颈是深棕色的……在14个小时内,除我们两位动物学家外,船上的其他人也都看到了那个‘海蛇’。它虽然静静地游着,但比船的速度快(当时那艘船速约为8.5节),那么它的游水速度至少大于每小时16千米以上。”

1924年,约翰·洛克哈特在他的《神秘的海洋》一书中对海蛇的游行的动作特征和出没的规律都做了详细的描写:“大多数见证人都同意海蛇有着突出的特征:它是一种长蛇形动物,有一系列的峰起隆肉,头部像马;其颜色上部较深,下部较浅;移动时起伏波动;在夏季出现……它是无害的,从未对人发起攻击。”

日本的海洋专家在1977年公布了新的资料发现:1934年在法国海岸打捞过一只体长8.1米的巨兽尸体,并据此推测,这只怪兽几乎与在新西兰捕捞上来的一样。海洋专家阿部宗明先生还特别指出,若不是由于当时的通讯技术落后,这一条新闻也许会变成一项了不起的科学研究。

关于海蛇的报道还有很多,但一直以来,没有人捕捞过实物。于是,一些海洋专家借口没有强有力的证据,进而否定海蛇的真实存在。但有一些专家不满足眼前的发现,它们希望能够证明海蛇的存在。他们做了许多的解释,在自己的著作中说明海蛇之所以死去是因为法国在附近塔希提岛的核试验所致,更指出了它们极有可能生存在新西兰东北方的立阿莫群岛附近的一带海域。他们中的一些代表举出了新西兰的克拉斯特彻奇市干达贝利博物馆的蛇颈龙化石,说明新西兰本来就是爬虫类的故乡。有的科学家还进一步说明,新西兰以东的南太平洋海域具有适合海蛇生存的理想条件。此地方正是从南极来的寒流与从北面南下的暖流的交汇地带。水温常年在10度左右,海中氧的含量比太平洋其他地区高5倍,浮游生物非常丰富。

尽管科学家们还提出了许多宝贵的观点,但仍旧不能够统一,还存在许多相异的学说。希望科学家们能够早日对海蛇的身份做一个科学的界定。让海蛇也能在生物学家林奈的生物分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而不再“孤独”。

“小档案”

海洋中虽然有些怪物已经确定了其真实的身份,但由于它们自身的独特之处,在今天看来仍然是当之无愧的“怪物”。奇虾早已在海洋中灭绝,却是当时海洋中的“巨无霸”。奇虾是一种攻击能力很强的食肉动物,它的个体最大可达2米以上,而当时海洋中的其他大多数动物平均只有几毫米到几厘米。奇虾有一对带柄的巨眼,一对分节的用于快速捕捉猎物的巨型前肢,美丽的大尾扇和一对长长的尾叉。由此看来,奇虾显然处在食物链的顶端,能够轻而易举地猎获足够的食物,却没有其他生物可以威胁它的生存。海洋中还生存着一种巨型鱿鱼。它在出生时与普通鱿鱼并没有什么两样,只有火柴棒大小,但却能在3到4年的时间里长成可怕的庞然大物。它的触手上面长满了成排的吸附力极强的可以随意转动的球形吸盘。更令人称奇的是,球形吸盘的内侧布满了锋利的牙齿。此种巨型鱿鱼的触手可以将潜在水下的水手一劈两半。就连海洋中屈指可数的抹香鲸遇上它也要被抓得全身满是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