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惩罚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孩子的是非观需要一点点学习,而惩罚是比说服更为严厉的“老师”。孩子往往在受到惩罚后才知道自己做错了事,才知道自己犯的错误有多严重。但是,惩罚教育是以孩子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为目的的,因此,在惩罚教育上,家长要使用有理性的、柔性的惩罚方式,以便于孩子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从而达到更完美的教育效果。
(1)孩子犯错后家长要对其立即惩罚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有的家长这样说:“爸爸回家后就有你瞧的!”、“看妈妈回来怎么收拾你!”这些话背后的意思就是要处罚孩子的措施不会立即执行,而是要等上一段时间。殊不知这种方式是极不科学,因为孩子没有什么时间观念,等到他被处罚的时候也忘记了处罚的原因,起不到了教育孩子的目的。
因此,在时间上来说,发现孩子犯了错,父母应该当即指出,并对孩子做适当的惩罚,只有及时的惩罚,孩子才能有深刻的印象,从而避免孩子成长中犯下相同的错误。
(2)在惩罚孩子之前要提出警告
孩子犯错误是正常现象,但是,如果孩子经常犯相同或类似的过错,家长就应该考虑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有失正确。比如:是否经常对孩子进行苛刻的惩罚;是否没有教孩子分辨对与错;是否没有事先告知孩子做错了事情将要受到的惩罚……
所以说,家长在惩罚孩子前或者在孩子犯错误之前,首先应该对孩子提出警告,特别是经常犯错误的孩子,更应该对孩子讲清楚,他们需要遵守的常规和违反常规所将要遭到的惩罚。其实,家长只要一两次的警告就会让孩子有所警惕,即便是因为对孩子警告无效而惩罚孩子,孩子在受罚的时候也会心服口服。
(3)惩罚孩子要注意场合
惩罚同表扬孩子一样,是为了教育好孩子,但是惩罚终究不是教育孩子最科学的方式,它只是一种教育的辅助措施,因而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惩罚的时候要注意场合。
有的家长在孩子犯错之后,往往不顾场合,就对孩子进行一顿呵斥,殊不知这样做很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即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但是为了自己的面子,孩子也会宁折不弯,甚至强词夺理。所以,即使孩子在公共场合犯了错,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要注意给孩子创造“下坡的台阶”,以免孩子出现偏激的情绪,如果条件允许,家长最好带孩子离开那里,换个地点,单独和孩子谈话,这样反而会更容易取得预期的效果。
而在惩罚的场合选择上,家庭是比较适宜的,因为家庭有温馨和谐的氛围,孩子能够更好地敞开心扉,这时,他们也更能接受家长的建议和批评。
(4)要孩子知道受到惩罚的原因
很多家长在孩子犯错之后,往往由于过于生气或恨铁不成钢而对孩子施以惩罚,更关键的是,很多家长在对孩子惩罚之前什么理由都没有,这往往让孩子们感到委屈、不平。儿童教育专家告诉我们,在惩罚孩子之前一定要向孩子解释一遍惩罚他的原因是什么,否则,孩子就不会知道自己为什么受罚,也就无法起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所以,家长在惩罚孩子的时候必须有依据,不能毫无缘由地惩罚孩子,也不能依自己的喜好来惩罚孩子,这对孩子掌握科学合理的是非评价标准都是非常不利的,孩子错了就进行惩罚,没有错就不要惩罚,千万不要让孩子成为家长的出气筒。
(5)惩罚只是教育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所有的孩子都会犯错,但在惩罚孩子所犯过错的时候,家长首先要做到尊重孩子,并在此基础上惩罚孩子,还有一点要注意的:家长应该教育孩子不再犯相同的错误,以此作为惩罚的最终目的。
惩罚孩子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吸取教训,所以说,惩罚只是一种手段,惩罚的内容可以采取限制看电视的时间、多做一些家务活等方式,最好不要采取体罚的方式,因为这是非常不科学的。
父母不能为了惩罚而惩罚孩子,应当让孩子明白,这种惩罚是自己不良行为的后果,同时,父母还应该考虑到孩子的情绪,不要让他们产生失落感、孤独寂寞感,即使在惩罚期,也应该让他们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心和爱护。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孩子的逆反心理。
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批评来得好,但是鼓励法也不可用得太滥,用多了恐失其效用;批评法若用得适当,也是好的,不过只可偶尔一为之而已。
——陈鹤琴(中国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