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衣食住行指南针
10409300000147

第147章 看病如何少花钱

早发现,早治疗 俗话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所有病都是这样,越早越好治。如果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听任病菌在体内繁衍,到处扩散,以至于到达某些药物都很难到达的地方,那就不仅仅是多花钱的问题了。经常生着小病转成大病的事情。如气管炎转肺炎,不治咳嗽治肺炎,几十块钱的病花了几千块钱的教训,是必须吸取的。其实,很多大病都是由小病的误诊引起的,像鼻炎引发肾炎,皮肤感染导致血液病等。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小病小治 坚持小病小治,一年至少能省1/3的医药费。现行的医疗体系是三级医院负责制,一级和二级医院,承担社区预防保健、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治、急重症初步处理等任务。三级医院则主要承担危重症和疑难病的系统诊治及医学科研教学工作。所以,如果您得了头疼脑热的小病还是去小医院为好。对于一般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小医院治起来都是游刃有余。某先生以前得过一次胃炎,在一家小医院看了,吃了几次药以后不放心,起了个大早,摸着黑去到大医院挂了个10块钱的专家号,看完拿药方子一对,跟那小医院小大夫开的药一模一样!这位先生突然悟出来了,这常见病谁看都一样。可挂号、化验、治疗等费用可差多了。您要是有慢性病,要定期做诸如血压、血糖之类的检查的话,医生建议您去小医院,收费少得多不说,也少排队。而且,医保改革对小病小治实行政策倾斜,如果在一、二级医院就医,报销的比例还大。

因病制宜 如果不幸得了重病就是上了大医院,还是可以规避很多不必要的开支。在看医生时,要把以前的化验结果拿给医生看。这样,一些非主要的、正常的项目可能就不用查了。在检查时要坚持“因病制宜”的原则,能查单项的就不一定要综合检查;X光片能解决问题的就不做CT,B超能解决问题的就坚决不做其他项目。我国现行的医疗结构中,下级医院的化验报告是不被上级医院采用的。所以,第一次就诊往往是一个再次全面检查的过程。因此,有些病没必要起大早,花大钱去挂名专家和特需门诊的号,哪个医生都知道该给您检查哪些项目。

合理用药 治疗总会有个过程的。有些人一生病就着急。头天看了病吃了药,不见病好,第二天换家医院重看,再换药。儿童医院的大夫告诉我,有很多家长上午刚看完,下午抱着孩子又来了。要知道,很多药都是要经过若干次服用后才能在体内达到能抗病的效果的。抗生素类药物尤其如此。不应频繁换药。如果有可能服药就不要轻易选择输液,输液不但贵,而且也不安全。

另外,别以为贵的药就一定是好药。选药应该坚持“不选贵的,只选对的”的原则。一般治同一病的药常有数十种。有的是国家基础药物目录的常用、首选药,这裘药经长期临床使用疗效确定、安全、价格偏低。

能吃药的就不要打针,能打针的就不要输液,能输液的就不要动手术一这些就医经验,值得我们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