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衣食住行指南针
10409300000146

第146章 自然疗法有哪些

忙碌的现代人,常抱怨头痛、胸痛、疲倦、失眠等症状,但检查结果却没有发现什么大问题。有鉴于此,我们不妨尝试一下非药物外治辅助疗法:刮痧、拔罐、艾灸等中国传统医学的自然疗法。特向您推介几种传统疗法,帮您减轻些不适。

刮痧 刮痧疗法适合夏秋之交使用。刮痧使肌肉和末梢神经受到刺激,从而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使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增强。刮痧局部所出的淤血,可导致自身溶血现象,这是一种良性的弱刺激过程,通过刺激有利于调整人体免疫功能,有利于人体消炎、排毒。现代的刮痧采用特制水牛角,其表面光滑,有清热解毒、行气活血作用。用水牛角在人体各种不同部位进行刮拭,并取代古代的食用油和水,以具有消毒、杀菌、润肤等功效的中草药提炼而成的刮痧油为介质,涂于所刮部位。在临床上,刮痧疗法现已不仅仅局限于古代的“痧症”,除中暑和感冒发烧之外,对头痛、胃痛、高血压、眩晕、消化不良、肠炎腹泻、习惯性便秘等数十种疾病均有较好疗效。根据不同疾病,按照中医经络学说的配穴原则选取不同的部位,先涂以刮痧油,然后用水牛角刮痧板与皮肤表面呈45.角的斜度进呑刮拭。刮痧时要顺一个方向刮,不要来回刮,用力均匀、由轻渐重,以能耐受为度。初次刮痧不可一味强求出痧。宜先刮拭颈项部,再刮其他患处。

一般是先刮头颈部、背部,再刮胸腹部,最后刮四肢和关节。

刮痧的常用部位:头部是太阳穴、风池穴等;颈部及颈肩部、第七颈椎上下左右四处、喉骨两旁;背部正中是五脏六腑俞穴部位,此亦为常用和主要的刮痧部位。一般刮痧时间以20~25分钟为宜,每个部位刮20次左右,第二次应间隔7~10天。每次刮完后,适当饮用一些姜汁糖水或白开水,会感觉舒畅。注意:年老体弱及儿童患者则手法一定轻柔。患有严重心脏病和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血小板减少、皮肤破溃或感染以及皮肤病患者,均不宜使用刮痧疗法。(特制水牛角各大医药商店有售)

拔罐 拔罐法是以杯罐作为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皮肤,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拔罐的方法最早为燃火法,因此拔罐法也被称之为“拔火罐”,以后逐渐发展为煮水排气的水罐、药罐,现在出现了抽气排气的抽气罐,这种方法使用方便安全,无副作用,适合于家庭使用。拔罐法因其无创、无痛、无副作用,可称之为“绿色疗法”,受到人们的喜爱。

胃肠功能失调拔罐疗法:中医认为“思则气结”,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机运行不畅,常出现胃胀、嗳气、厌食、呕恶,有时伴有疲劳、健忘、头痛头晕、失眠多梦等。如果您有上述不适,可在腹部肚脐周围、背部脊柱周围(第11、12胸椎旁)拔几个罐,则可收到疗效。

颈椎病拔罐疗法:经常伏案工作者,缺乏适当的锻炼,易患颈椎病。表现为颈部不适,活动不利,或者颈部疼痛,头痛头晕。在背部下段颈椎旁和上段胸椎旁各拔两个火罐。可以舒经活血,解除局部不适。注意:根据部位不同选择大小合适的罐,肌肉丰厚的部位如腹部和腰背部多用大罐,肌肉较少的部位如头面和四肢多用小罐;拔罐的时间一般为10分钟左右,局部呈现红晕或紫绀色为正常现象,会自行消退。留罐时间不宜过长,拔罐时间长皮肤会起水泡。

为防止颈椎病,这里向您推荐转头运动法,即大幅度旋转头部,转前使颌触胸,转侧使耳触肩,左转60~108次,右转60~108次,要缓慢进行,当旋转时不发生头晕,再渐渐增加转速和次数,可加至每日各转108~360次。

艾条 用艾条减痛经,治失眠。灸法是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病保健目的。施灸材料主要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绒,因此也称为艾灸法。操作方法有多种多样,其中艾条温和灸法使用方便,较适合家庭应用,且大药店有售。

艾条减痛经:引起痛经的原因主要是寒邪,表现为经前、经期小腹冷痛,甚则痛连腰脊等。艾灸中极(位于小腹部,前正中线脐下4寸)、三阴交(位于内踝直上3寸)。因艾灸具有温散寒邪的作用,对正在发作期的痛经有立竿见影之功效。但因此病随经期而发,故能防治再次行经发病才有重要价值,最好在行经前1~3日内治疗,既可防止该次行经疼痛,又有远期作用。经期的保养也很重要,忌受凉、劳累、过食生冷以防复发。

艾条治失眠:每晚临睡前灸双侧三阴交和神门位于手臂部,腕横纹尺侧缘若长期失眠,也可用拇、食二指轻轻按摩申脉、照海二穴,每日临睡前按摩10分钟,久之有益。

注意:使用时将艾灸的一端点燃,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约0.5~1.0寸左右进行熏灸,使人体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一般每穴灸10分钟,至皮肤稍呈红晕为度,使用时注意防止灸灰落下来烫伤皮肤。灸法具有温散寒邪、温通经络、活血逐痹、防病保健的作用,适应范围以虚证、寒证和阴证为主,对邪热内炽、阴虚阳亢证一般不宜施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