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帝后
10289900000047

第47章 姜家独子

阿星心中十分担忧,正想出言询问,严思照却一副很不耐烦的样子,朝阿茶命令道:“还不推你主子回房,没事出来晃什么晃!”

“哦……是。”阿茶被这一说,只好推着阿星回房去,轮椅一个转身,阿星转过头才能看见姜孝,她便转头看他,见他呆呆的立在那里,十分茫然无措。

姜孝是怎么也想不通,最近这一连串的事情究竟是为什么。这些莫名其妙的事,来得那么没头没脑,叫人猝不及防。

春天的时候,他还是姜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小少爷,金冠绣服,娇婢侈童,每日不过去铺子里应个景儿,仍是日日潇洒,不通事务。姜家第三代,嫡出的儿子就他一个,祖母母亲心肝儿肉似的疼。三个伯父都正当壮年,生意上的事情根本轮不到他一个黄毛小子来插嘴。

有一日春游,老祖宗乘着一定小轿,带着如云的婢女护卫,忽然在城头石桥上看见一个算命先生,素衣白袍,头戴葛巾,仙风道骨。老祖宗就停下轿子来,让他算了一卦,问他们姜家的运势。

那先生便从袖子里取出铜钱,摇了六爻,又请了姜家老祖宗一个字,老祖宗不识字,便随口说了一个“姜”字。那先生闭目掐指一番,只说姜家并无大灾,只有一件,需防人丁单薄,青黄不接。

这人丁单薄几个字却是说在了姜家老祖宗的心坎儿上。姜家祖上富贵,到她这一辈,生了三个儿子,三个儿子都在二十岁上下成亲,娶的皆是周国文武二都的大家闺秀,谁知媳妇过门,接二连三只生女儿,三家皆是如此。姜孝的娘也是在生下三个女儿之后,才得了他这一个儿子。

老祖宗又问青黄不接所指为何,那先生笑笑说:“青黄不接,自然从这人丁单薄上来。子嗣少,便生溺爱,溺爱多,则子嗣难承大业。”

算命先生点到即止,再不多说,只写了一张字条,封进一个锦囊之中,交给姜家老祖宗,吩咐她不是姜家生死存亡的关头,不得打开,此锦囊不传儿子,只传嫡孙。

老祖宗听了这席话,多年来心中一直积压的心事总算都涌了上来,回家便将几个儿子叫进房商量。

“我如今八十岁,是快要入土的老人了。所担心的唯有咱们姜家何以后继之事。老大,你冷眼瞧着老三的儿子,有没有那个能耐继承咱们姜家?”

姜家大伯道:“进进虽然整日玩乐,却是性子很好的人,我瞧着他能吃苦,锻炼几年,总是没有问题的。”

老祖宗听了皱眉道:“他都快二十岁的人了,你们怎么还叫他的小名呢?男人需要有个男人的样子,总是进进、进进的叫,让他觉得自己还没长大,自然不愿意学东西。”

三个儿子听了母亲这话,立刻明白了母亲的用意,于是附和起来,商量着下趟跑商道让姜孝也跟着去。老祖宗听了很满意,让他们立即下去安排。

姜家的三夫人听说儿子要去跑引水道,慌得不得了,那引水道是豺狼虎豹聚集之地,人事复杂。跑商道的人赚的都是血汗钱,两相争利,乃至于大打出手,都是有的。一想到儿子要去那种地方,而且一走就是半年之久,三夫人便心痛落泪,在家里一连哭了三天。

后来老祖宗知道了,将她叫过去训斥一顿。姜家三夫人从前是名门士族之女,父亲在朝中官至三品,本是看不上姜家这种商贾人家的。那三夫人又是美貌之极,颇有名气,求亲之人踏破门槛,姜家三伯被淹没在那芸芸求亲者之中,毫不起眼。

后来周太子被废,牵连甚广,三夫人的父亲也遭贬斥,从文都三品成为武都附近的一个小官儿。权势一去,身边巴结的人便作鸟兽散,只有姜家三伯一如往昔,带重金上门求亲。三夫人的父亲时正低落,被此番行为感动,便答应了这门亲事。

虽然三伯待夫人最好,可她毕竟是家道中落,在整个姜家说不上话。若不是生了这个儿子,她的地位定然比不过出身显赫的两个嫂嫂。此番被老祖宗训斥,她也不敢反驳,只得默默伤心,眼睁睁看他们为儿子打点行装。

姜孝听到这个消息倒是没有什么大反应。他人如其名,十分孝顺,听说祖母希望他早日出门锻炼,将来支撑门楣,便欣然接受了这个安排。从暮春开始到出发前的两个月,他一直在听老伙计们讲走商道的规矩,验货的方式,将这些都一一记下。待到初夏十分,他便拜别好友,跟着自家商队,一行向北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