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读二十四史学领导智慧
10268300000053

第53章 在共同利益上做文章

领导者必须精通“共同利益”的重要性,靠“共同利益”联结双方的心。一个人把这一点做得非常漂亮,局面必会向自己一方倾斜。

刘备有了诸葛亮,犹如鱼之得水,而诸葛亮有了刘备,则有了施展才干的一个大舞台,诸葛亮从此可以实施他自己的操纵乱世的文韬武略了。

诸葛亮出山,一上来便很棘手。他要协助刘备夺取荆州,但荆州最近成了群雄觊觎的焦点。曹操已定河北,荆州必是下一个目标,而东吴早已三次进攻荆州江夏,荆州问题已经“国际”化了。以刘备微薄的力量,如何不让荆州落入曹操之手,争得荆州,又与刘表及东吴为友?面临这些难题,几乎没有又必须寻到出路。

在诸葛亮出山的第二年,即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七月,曹操集结步、骑兵南下,佯称攻击南阳郡,秘密大举进军荆州。

形势严重,刘表决心收缩兵力,重点防御襄阳,待疲惫曹军后反攻,以确保荆州。急令刘备从新野撤到樊城(今属湖北襄樊)驻防,保卫一水之隔的襄阳,又以江陵为后方基地,储备大量军用物资,支援前线。

大军压境,对刘备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但刘备退至樊城时,仅有兵力五千。

曹操率军占据襄阳后,听说刘备已带领大批民众撤走,亲率精锐骑兵5000,抛下辎重,轻军追击,一日一夜行300里。前锋曹纯和荆州降将文聘终于在当阳长坂(今湖北当阳东北35公里绿林山区的天柱山)追上刘备军。

正当刘备这支败兵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时,在长坂遇上东吴前来联络的使者鲁肃。这很意外。东吴同荆州刘表是世仇,孙权又企图夺取荆州,一统吴楚,称霸南方,不料却派来使者。

孙权是极明白利害关系的英主,他认识到,曹操南下荆州,是同东吴争夺荆州,得手后势将进攻东吴,东吴连生存都将成为问题,还谈什么夺取荆州呢!眼下曹操跃升为第一位的敌人。应该调整敌友关系,同荆州建立联合战线。孙权派出鲁肃后,自己也前往柴桑,就近密切注视事态发展。

鲁肃在出使途中,路经夏口(今湖北汉口),听说曹操正在向荆州进军,及至到达南郡时,刘琮已经投降,刘备正在南撤,便迎上前去,同刘备相遇。刘备是落难凤凰不如鸡,然而鲁肃的巨眼掂得出这位失败英雄的分量,决意极力促成孙、刘两家合作,听刘备说今后打算投奔苍梧郡(今广西梧州)太守吴巨,忙向刘备指出,吴巨平庸,行将被人吞并,不足以托身。他传达孙权希望结盟的意愿。

诸葛亮早想同东吴结缘,长坂大败后以实力不足和不明东吴态度,没有主动联吴,不料鲁肃找上门来,做了联合的发起人。鲁肃不仅处在有条件采取行动的一方,而且眼光过人。

对于鲁肃其人,诸葛亮并不陌生,哥哥诸葛瑾与他私交甚深,有关鲁肃为人早已从兄长处获知不少。更何况危难中一见,很有相见恨晚之感,谈得十分投机。

诸葛亮既敬佩鲁肃的眼光,又敬重哥哥的朋友,同鲁肃建立了深厚友谊。刘备偕鲁肃继续退却,途中先后会合关羽水军和刘琦1万人马,众军循汉水进入长江,放弃原来西上江陵的计划,进驻江汉会合处的夏口。

这时曹操占领江陵,拥有刘表水军,将以绝对优势兵力沿江东下,进击东吴,刘备在夏口,首当其冲。孙、刘联合仅为意向,尚未敲定,形势万分危急。

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与鲁肃急匆匆奔赴柴桑,会见在那里观望成败的孙权。

诸葛亮冷静分析东吴内部的形势,感到和、战的关键操在孙权之手。孙权不愿意降曹,但对于弱军能否战胜强军及依靠谁来抗曹,尚无把握和良策,决心难下,犹豫不定。此行使命的关键,是游说孙权定下抗曹决心。对此,诸葛亮充满了信心。

诸葛亮代表荆州方面,同孙权展开谈判。他以为,尽管己方大败之后处于不利地位,但必须掌握主动,谈的时候要坦白、彻底,以建立信任,要讲艺术,取得好效果,先鼓动孙权抗曹的决心,再消除他的顾虑。

整个会谈,诸葛亮完全占有主动,掌握了会谈的进程。会谈取得圆满结果。于是孙权召集群臣商议和、战大计,统一思想。在此关键时刻,东吴突然接到曹操来信,信中声称将率领八十万水步大军,前来伐吴。东吴官员无不失色,大多数主张迎降,孙权无奈,召来中护军周瑜。在周瑜力排众议下,东吴决定了迎战大计。孙权命周瑜等率兵三万,随诸葛亮前往会师刘备,齐心协力抵御曹操。

诸葛亮出使东吴,本来有求于人家,可是他反客为主,用激将法成功地说服了孙权联合抗曹。联吴的目的达到了,还显得是孙权求他。诸葛亮初次受命,便显示出超群的外交智慧和艺术。

诸葛亮随后乘船赶赴前线,协助指挥孙、刘联军作战。当年冬,曹军和联军在赤壁隔江相持,周瑜发起火攻,火烧曹船,刘备军配合在陆上追歼,共同大破曹军,曹军损失大半,曹操退回北方。联军追至江陵,经过一年围攻,守将曹仁弃城。曹军由于失去水军基地,无法再建强大的水军。曹操赤壁铩羽而归,不能战胜南方,直到公元280年晋灭吴中国才实现统一,这一推迟,竟达七十三年之久。

赤壁之战,为三国形成举行了一个奠基礼。这次战争能够取得胜利,关键是建立了孙、刘联盟和孙权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决策抗曹。这两方面,诸葛亮都作出了重大贡献,与周瑜、孙权一起改写了中国历史。

在很多时候,外交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操纵局面的手段,外交赖以成功的基础是找到共同的利益,诸葛亮正是深刻地认识到蜀吴两国的战略利益关系,才通过外交手段将蜀吴的两盘局合在一起布,才一举击退了强大的魏国。这一布局过程把诸葛亮以智布局的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