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读二十四史学领导智慧
10268300000033

第33章 要明白“得人才者得天下”的道理

自古以来德高望重、有才有识的人受尊重,“礼贤下士”更是中华民族历来的传统。古人云:“得人才者得天下。”中国历代明主,当然知道这个道理,也对有真才实学的人向来尊重有加,以礼相待,并委以重任。

刘邦礼遇、重用郦食其就是一个明显的得人才者得天下的例子。

郦食其是陈留县高阳镇人,刘邦遇见郦食其时,他已经六十多岁了。

高阳是义军活动的中心,不少诸侯领兵经过这里,郦食其看他们心胸狭窄,成不了大器,懒得搭理,那些诸侯也认为郦食其疯疯颠颠,谁也不去理会。

刘邦到了高阳。郦食其经过认真观察,看出刘邦和别的人大不一样,决定投到刘邦军中效力。他打听到刘邦手下有一位骑士,与自己是同乡,托这位骑士帮忙引荐。骑士看到郦食其那副儒巾儒帽的斯文打扮,手和头摇成个拨浪鼓,一迭地连续说:“使不得,使不得,沛公平时最讨厌的,就是你们这些读书人。他说读书人只会沽名钓誉,最没出息。前不久,一个儒生去见他,他硬是扒下人家的帽子,在里边撒尿,你何必再去寻这个烦恼。”

郦食其坚持说:“那是沛公的偏见。你可以明白告诉沛公,说我能帮助他建立奇功。只要你肯帮这个忙,以后我决忘不了你。”骑士耐不住郦食其的央求,又想起刘邦过去曾向他打听过家乡有没有贤人,有贤人可以随时引见的话,便硬着头皮,报告了刘邦。刘邦非常爽快,答应马上接见。

郦食其被带进刘邦住的驿舍。他进入内室,见刘邦正“踞”在床上洗脚。

按当时人们的习惯,平常是“席地而坐”,即两只膝盖着地,两脚伸向后面,全身重量压在左腿上。接待客人时,要抬起上身,称为“跪姿”。“踞”是臀部着地,两脚前伸,相当于人们现在的“坐姿”。“踞”而见客,大为不恭,在客人前面洗脚,就更不礼貌。

刘邦这样做,是想羞辱郦食其。郦食其针锋相对,也不施礼,明知故问:“你带兵来此,是想剿灭诸侯军呢,还是想推翻秦王朝的统治?”刘邦听此言后勃然大怒,一个皮包骨头的看门人,竟来这里教训我,随即说道:“你真是个不识时务的书呆子,秦朝是无道昏君统治,视百姓如同仇人,豪杰们义愤填膺,纷纷揭竿而起,我刘邦顶天立地,哪能帮助秦朝,去与诸侯军队为敌呢?”郦食其冷笑两声,说:“你如果真是兴仁义之师伐秦,怎么能用这种办法接待一个老年人呢?”刘邦被噎住了,挥手让两个洗脚的女子退出去。郦食其见刘邦的态度变了,他的口气也有些缓和,说:“推翻秦朝,夺取天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哪能少得了出谋划策的人?将军对待贤人智士这样做,传扬出去,有才干的人,谁还敢来投奔你?”

刘邦见郦食其话中有话,赶紧站起身子,脚上的水也顾不上擦,整一整衣服,穿上鞋袜,连连向郦食其赔礼。他又命人摆上酒菜,请回郦食其坐在首位,端着酒杯,恭恭敬敬地说:“请先生多多指教!”

郦食其也不谦让,一边端起酒杯饮酒,一边纵论天下大势,剖析六国兴亡的原因。刘邦听得津津有味,不断点头。忽然郦食其话锋一转,对刘邦说:“将军一路招募乌合之众,收集散乱之兵,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没能凑够一万人。您若凭着这点人马,匆匆忙忙去攻打秦朝的心脏咸阳,无异是赶着羊群,进入老虎窝里掏食吃。”

刘邦此时方才感觉到郦食其乃世外高人,留我帐中,必有大用。随即问道:“依先生之见,该怎么办呢?”郦食其不慌不忙,呷了口酒,说:“陈留是个四通八达的地方,城里存放着秦朝数年的粮饷。将军不如先攻下陈留,休养一个时期,这既能补充军粮,又能扩大义军的影响,然后从容而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刘邦拍手称好,可担心自己攻城的人马不够。郦食其告诉他:“我和陈留县令有深厚交情,可以去劝陈留县令投降。将军在城外进攻,我在城内接应。只要配合得好,一定能够成功。”刘邦十分高兴,同意了郦食其的计谋。

郦食其入刘邦帐中后,后又曾多次立功,以其高屋建瓴的绝妙智慧,为刘邦除去了前进道路上一处又一处的隐患。这是以人才得天下的强有力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