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读二十四史学领导智慧
10268300000032

第32章 慧眼识才,破格重用

对领导者而言,给千里马一方驰骋的天空,让他拥有千里马的尊严,从而甘受驾驭。

当秦王嬴政撤销一时错下的逐客令,排除嬴秦贵族的干扰,不再排斥异国人才之后,著名的军事家尉缭来到秦国,并拜见了秦王嬴政。嬴政从尉缭身上看到了秦统一六国的希望,而尉缭却从嬴政身上看到了一个少恩而虎狼心的帝王胜利后“轻食人”的注定性结果。当然,历史客观事实证明,嬴政正如后世的封建帝王一样,具有专制残酷的一面,这是由于封建专制的性质所决定的。

就在走出了嬴政的视野之后,作为一个杰出的军事家,尉缭并没有想到,正是这个寡恩的霸主,心里却为他留下了谁也不可替代的位置,坚定地看中了他。最后,尉缭真是被嬴政留下来了,这时的嬴政不肯轻易地放走任何一个人才,特别是尉缭这种军事奇才,他需要人才,更需要奇才。

嬴政这个不轻易被折服的人被尉缭给折服了,这也是一个有作为的帝王所必经的心路之一。在还不成气候之时,他往往能够这样去佩服别人,佩服别人的才干,并希望这种才干能为自己的事业而发挥出来,发挥得越淋漓尽致越好。而当自己已经拥有了或者可以从其他人、其他地方得到了那种才干之时,或者因那种才干的发挥而有了胜利的结局之后,那么,自己也已经从英雄真正地成为帝王,就不需要再为任何人折服了。这也许是所有专制帝王的必由之路,是他们杀戮功臣的原因所在。不需要了,或者也不愿要,害怕要了,也只有到了这时候,这个帝王往往已坐稳了帝王之座。

二十三岁的秦王嬴政,以敏锐的眼力看中并留住了尉缭,他并不因尉缭对他形象、人品的判断恶劣而计较,宽厚地优待尉缭,依重尉缭,与他结下了君臣之谊。此后,在他任何一项决策之中都不同程度地有着尉缭思想的痕迹。

譬如,尉缭认为“外无天下之难,内无暴乱之事”,认为那种男耕女织、人民安乐的和平社会才是理想的太平盛世。然而,一旦有战争打乱了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活秩序,就要以战止战。这种战当然是以正义之战而代不义之战,就是在尉缭这种思想的启示、影响和鼓舞、激励下,嬴政坚定了统一六国,以战止战的信心。

以正义之师去攻击非正义之兵,也不是可以轻易取胜,尉缭对这一点很有见解。他认为要想取得胜利,必须有天时、地利和人和的巧妙而恰到好处的配合,尤其是“人”,在其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圣人所贵,人事而已”。嬴政对这种“人事”思想也颇为重视。

尉缭认为,要达到“人和”的目的,则需要采用藏富于民的方针,要不误农时,不损民财,要奖励耕战,使人民个个皆勇于战。勇于赴死以战。再则在战时,也要对军中将士明法审令,让将士个个勇于赴死杀敌,更要让将士知令必行,听命必尊。只有这样达到“人和”的目的,军民一条心,才会战则能胜,攻无不克。尉缭的这种思想对嬴政影响很大,正因为此,他非常崇尚农战的治国原则。

正因为尉缭把人的因素放在了取得战争胜利所必须的第一位,所以,嬴政在统一战争中也把“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在具体实施之中、嬴政坚定地继承了先祖奖励耕战的政策,使秦人以富强支持战争以好战参加战斗,以向上进取的精神力求战无不胜。

对于战争中将帅的作用,尉缭也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他认为将帅自受命之日起,以恩惠而赏士卒,且赏罚既不能过之也不能欠之,只有这样才可以称得上好将帅。

嬴政对尉缭关于将帅的看法和要求也是心领神会。在统一战争中嬴政选用了王翦、李信等军事帅才,保证了秦战略战术、军事智谋的正确与发挥,从而使秦兼并天下成为现实。

又譬如,在《尉缭子·战威》一章中,尉缭阐述了军事后勤在战争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他指出粮草一定要足够用,否则便“士不行”,武器装备要精良,否则便“力不壮”。对尉缭军事后勤理论的应用,嬴政更是心领神会,而且在统一战争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在北伐朗人和南讨越人的战争中,为了使粮草得以先行,嬴政不惜代价开山凿渠,修路通关,让前方军队在有了充足的后勤给养之后,一举灭掉敌人。在军队所用武器的配备上,嬴政更是修造战船,改造兵车,使它们在战争中创下奇功。

在实际战斗的过程中,尉缭还指出了讲求战略战术的机动性、灵活性的要点。他主张先料敌而后动,“正兵贵先,奇兵贵后,或先或后,制敌者也”。在《战威》一篇中,他列举了五个先料敌而后动的条件即战前要研究制定周密可行的进兵计划;选任合格的统兵将帅;用兵神速;注意利用地形布置攻防;军令如山,违者必究。认为具备了这五个条件,还要利用敌军的各种地势、人事等方面的弱点,以少胜多,以实击虚,以企收到“敌不接刃,而致之”的效果。对于这样精辟的灵活运用战略战术的理论,嬴政更是积极地把它用到实际战争中去。譬如在攻打赵国时,嬴政就先利用了燕赵两国的矛盾关系,主动而迅速地捕捉战机,打了一次大胜仗。当秦又屡败于赵军之时,嬴政利用赵国内部君臣之间的矛盾,并巧施反间计,轻易地除掉了阻碍秦军攻赵的名将李牧,最后终于大败赵军。攻打魏国之时,嬴政巧妙地利用魏国地势低的弱点,以水灌魏都获得了奇效。由此可以说,统一战争中种种定计妙策的使用,正是嬴政深入研读了尉缭的军事思想之后得到的克敌法宝,尉缭对他的影响怎能不大呢?

杰出军事家尉缭的军事谋略在统一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以至于在嬴政为自己修建的皇陵之中,也可以见到那些活灵活现的兵马俑列队布阵的形式,与尉缭在他《兵令》一篇中所讲述的军阵形式十分吻合,足以见尉缭对于嬴政的影响之深。

尉缭可以说自始至终参与了秦统一六国的全过程,成为秦王嬴政重要的左膀右臂,成为秦统一战争中战略战术的总设计师。在战争中,他全身心投入,完全忘记了对嬴政个人臆测方面的东西,因为人不可能仅凭印象就不与人交往。况且,秦王嬴政既然重用优待他,也足以证明是一代英主,为六国之君所不如。尉缭为嬴政所尊重,君臣可谓相宜,他所著的《尉缭子》这一兵家著作,不仅为秦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还被后世列为兵家名作。在宋代钦定颁发的《武经七书》中,就把它与《孙子》、《吴子》、《司马法》、《李卫公问对》、《三略》、《六韬》并列为兵家必读之书,它的成书,自然也离不开秦王嬴政的成全。

作为一代英主,秦王嬴政起用尉缭这个杰出军事人才,使一匹千里马得以驯服,甘受驾驭,可以说这是历史命运的安排。对于嬴政来说,作为一国之君,虽然性情乖戾,却对一个曾轻看自己的奇人加以善待,不耻下求,使之尽心竭力地效忠,为统一大业的成功加上了最重的砝码,这样做自然非常明智。以这样的态度用人,焉有不胜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