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唐王朝之李家天下
10266800000070

第70章 元和礼佛:人算不如天算

皇帝以为宦官是最安全的助手,却不知来自眼皮底下的威胁才是最大的威胁,宦官可以扶皇帝上马,自然也可以拉皇帝下马。

柳宗元宪宗在削藩的过程当中,可以说是一位明君。但随着削藩战争的胜利,他却开始沾沾自喜,忘乎所以了。

宪宗对佛教异常尊崇,元和十四年(819年),从法门寺迎奉佛骨的行为便是最好的证明。法门寺旧称阿育王寺,位于今陕西扶风县境内,寺内宝塔底部的地宫中,因供奉佛祖释迦牟尼的佛指真身舍利而享有盛誉。唐时从法门寺迎奉佛骨到京师长安,是礼佛的最高形式之一,佛骨先被供奉于宫中,再送到各个寺院瞻仰供奉,然后送还法门寺。因为法门寺供奉佛祖指骨的舍利塔每经过30年才可以开启一次,所以,当元和十三年(818年),功德使上奏宪宗,明年就是法门寺开塔迎奉佛骨舍利的时间,开塔展示佛宝,则可以保佑岁和年丰。宪宗非常高兴,立即下令准备迎奉仪式。经过精心准备,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当佛骨舍利被迎入长安之时,黎民百姓和宪宗一样陷入了一种疯狂状态。宪宗派宦官统领神策军携带香烛什物亲往郊外奉迎。佛骨舍利从光顺门进入宫中,宪宗将其在宫中供奉了三天,然后送往京城各大寺院。王公大臣黎民百姓中的善男信女,纷纷争先向佛骨施舍。时为刑部侍郎的韩愈写出了《论佛骨表》指出并斥责了上自天子下至百姓对佛骨的疯狂,文章中阐述了汉魏、宋、齐、陈等前代诸帝对佛越恭谨者,国家存在的时间越短促的史实。韩愈称佛骨为“朽秽物”,建议宪宗把佛骨交付有关部门“投诸水,永绝根本”。宪宗看了这样的奏章后大为光火,欲将韩愈处以极刑。宰相裴度等人纷纷为韩愈求情,请求宪宗从宽发落以便广开言路。宪宗最终将韩愈贬为潮州刺史。宪宗这次迎奉佛骨,规模大大超过了前朝历次的奉迎活动。但礼佛的虔诚并没有给宪宗带来多少好运,从这年年底开始,他的身体就因为服食金丹而出现不适。第二年正月,他的身体更是每况愈下。

佛骨唐法门寺地宫出土元和五年(810年)八月,宪宗曾问大臣李芦:神仙的事是否可信?李芦给了否定的解释。对此,宪宗虽然口头上表示同意,但心里却始终坚信不疑。不久,他就开始服用方士们进献的金丹。当大臣上表劝阻时,他还大发脾气。宪宗因食金丹脾气暴躁,对身边的宦官动辄打骂,导致人人自危。宪宗因服食金丹中毒,身体感到不适。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二十七日,年仅43岁的宪宗突然死于大明宫的中和殿。在宪宗病重时,身边有宦官王守澄、陈弘志等人。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三十日,宦官王守澄、韦元素等人拥立宪宗第三子李恒继帝位,是为穆宗。宪宗之死不能不说与他宠信的宦官有关。

宪宗作为中兴名君在初展抱负之时便为宦官所害,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成为整个李唐王朝的悲剧。宪宗遇害以后,宫廷的仇杀、朝廷的朋党、藩镇的跋扈越演越烈。卢龙、成德、魏博三地又不断作乱,一直到李唐王朝灭亡也没有能把它们收复。

穆宗父子四人贵为人主,这在历朝历代都是一个奇迹。中国历史上的皇位继承,既有父死子继,也有兄终弟及,但是像敬宗、文宗、武宗兄弟三人连续即位为皇帝的情况极为少见。三人均由宦官拥立为君,他们一共在位不过二十余年。与其父一起被称为短寿天子。穆宗26岁即位,死时仅30岁;敬宗16岁登基,18岁被杀;文宗18岁即位,死时不到32岁;武宗27岁称帝,死时只有33岁。穆宗和敬宗这两位父子帝王一心玩乐,宪宗朝取得的成绩丧失殆尽,藩镇势力重新巩固起来。他们不思进取,政治昏庸,宦官借机牢牢把持了实权。文宗倒是力图革除积弊,除掉宦官,无奈积重难返。

“甘露之变”失败后,宦官气焰更加嚣张,加上累朝的朋党之争,此时的李唐王朝已是回天乏术,只能一步步走向灭亡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