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孟子原来这样说
10242400000027

第27章 人无诚信则不立

“原典”

君子不亮,恶乎执?

——《孟子·告子下》

“古句新解”

君子不讲信用,怎么能够有操守。

孟子把诚信看作做人的根本。人际关系的链条是紧密相连、互相依存的,一旦由于失信出现了断裂,就难以安身立命了。每个人的诚信,是自身生存和发展的依据,也是他人的依赖,谁也离不开诚信。

为了求得一位优秀的助理人员,一家公司别出心裁,他们对每个应聘人员都要进行一个特别的考试。考试内容是这样的:当应聘者各方面均通过考核后,经理就要开始这个特殊的考试了。他会这样问应聘者:“你能阅读一段文字吗?”

“可以,先生。”

“那么你这是向我承诺了?”

“是的,先生。”

“很好,请跟我来。”

“那就读下这一段吧。”经理会把一张报纸放在应聘者面前。在应聘者阅读开始之时,经理会抱出几只可爱而漂亮的小猫,这些小猫就开始在应聘者的脚边到处乱跑。一般人都会禁不住要去看那些可爱的小东西,然而在他去看的同时,他就不可能再继续阅读,也自然会忘记自己的角色。如果他停顿了,那么也就意味着他失去了这次机会。就这样,经理打发走了20多位应聘者。但是,有一个年轻人却从始至终没有看那些可爱的小家伙,他一口气读完了所要求的内容。经理问他:“你在读报纸时没有注意到你脚周围有动物的存在吗?”

“不,先生,我注意到了。”年轻人说。“你不喜欢它们?”

“不,先生,我很喜欢那些可爱的小家伙,但是我已经承诺过考官要不停顿地读完那一段文字了。”年轻人答。

他被录取了。试想:有哪位上司会对一个信守承诺的下属不放心呢?

信用,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是必须具备的品质。对于信用,有的人对其视而不见,而有的人却视之为生命。视而不见的人,自己的生命也终会消逝无痕;而视之如生命的人,自己的生命则会更加辉煌。

一个人不讲诚信,将无法生存,一个企业没有诚信也必将没落。产品的产、供、销链条的连接和延续靠的就是诚信。厂家有诚信,产品质量好,供货、流通就容易,销售也就能获利;若销售商无诚信,好产品被随意改装、加价,则直接损害了生产厂家的信誉。而诚信的失去,也像千里长堤溃于蚁穴那样,最初或许从一次假冒伪劣品、一次违约、一次贪利、一次拖延、一次敷衍开始的。失信的缺口一旦打开,要想重新堵上,就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李嘉诚做人最讲诚信,他总是以一颗真诚的心灵对待别人,不怕别人亏待自己,就怕自己亏待别人。他常常爱说这样一句话;“不怕没生意做,就怕做断生意。”李嘉诚对于诚信的追求已经近乎于执著,他反复告诫部下;“你要让别人信服,就必须付出双倍使别人信服的努力。”

李嘉诚的成功人生,一路走来并非一帆风顺,也有坎坷,李嘉诚认为化解困难的最佳手段就是要始终坚持信誉第一。用你的信誉让别人相信,你是可行的。

创业初期的李嘉诚年少气盛,急于求成,一味追求数量,而忽略了企业信誉的关键——质量。所以,创业不久,一帆风顺的李嘉诚遭到当头棒击,长江塑胶厂遭受重大挫折。

首先是一家客户宣称李嘉诚的塑胶制品质量粗劣,要求退货。紧接着多米诺骨牌效应出现,接二连三的客户纷纷拒收长江塑胶厂的产品,还要求赔偿损失!

仓库里堆满因质量欠佳和延误交货日期退回的玩具成品。索赔的客户纷至沓来。还有一些新客户上门考察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见这情形扭头就走。屋漏偏遭连夜雨,银行知悉长江塑胶厂陷入危机,立即派人催还贷款。全厂员工人人自危,士气低落。

长江塑胶厂面临着遭银行清盘、客户封杀的严峻局势。

质量就是信誉,信誉是企业的生命。李嘉诚竟然铸成如此大错,他深为自己盲目冒进痛心疾首。李嘉诚在母亲的开导下,痛定思痛,以坦诚面对现实,力挽狂澜。李嘉诚的第一招是“负荆拜访”。首先要稳定内部军心,这是企业能否生存的前提条件。因此,李嘉诚向员工坦率地承认自己的经营错误,并保证绝不损害员工的利益,希望大家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李嘉诚诚恳贯的言行,赢得了员工们的信任,因此,员工的不安情绪基本得到稳定,士气不再那么低落。

后方巩固之后,李嘉诚就一一拜访银行、原料商、客户,向他们认错道歉,请求原谅,并保证在放宽的期限内一定偿还欠款,对该赔偿的罚款,一定如数付账。李嘉诚坦言工厂面临的空前危机是随时都有倒闭的可能,恳切地向对方请教拯救危机的对策。李嘉诚的诚实,得到他们大多数人的谅解。大家都是业务伙伴,长江塑胶厂倒闭,对他们同样不利。在李嘉诚的诚心感召下,银行、原料商和客户一致放宽期限,使李嘉诚赢得了收拾残局、重振雄风的宝贵时间。

经过这次挫折和磨难,李嘉诚更成熟了。正是这次反向的动力,让李嘉诚由一个余勇可沽、稳重不足的小业主迅速蜕变为一个成熟的商人。后来,李嘉诚甚至说道;“我有今天的成就,是因为有那一次的挫折作为基础。”

精明的李嘉诚适时借助了这场恶意宣传带来的反作用力,为长江厂做了一次相当实惠的广告宣传。长江厂的订单越来越多。

一个人、一个企业欺骗一次获得成功得到利益,不可能从一次欺骗中一劳永逸。如果一个社会,缺乏了最起码的诚信,与人交往首先得考虑交往对象的诚信度,时时刻刻想着对方是不是会欺骗自己,交往的成本自然会变大,整个社会的效率也降了下来。从现在做起,让诚信的种子在我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时时刻刻都铭记在心里,付诸在行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