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孟子原来这样说
10242400000025

第25章 孝道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原典”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下》

“古句新解”

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儿女,推广开去也爱抚人家的儿女。

孟子在这里指出: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其实,真正的孝不只是指孝顺自己的父母,更指一个人能够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身边的所有人,这种“孝”是一种超越了血缘关系的博爱。

“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无私博爱的胸怀是对父母亲人仁爱的基础,而对父母亲人的爱是这种更宽广的博爱在亲人身上的具体体现。一个人对其他人的感恩之心是由孝敬父母的恩德生起,对他人的仁爱之心也是从爱敬父母开始。之后这种情怀延伸到对他人、对事业、对团队、对民族、对国家存敬爱,存诚敬,是水到渠成的。因此,古有“求忠臣于孝子之门”、“举孝廉”的传统理念与“吏制”。而今,有的省、市选拔干部或有些企业选择雇员,也把“孝”作为一个条件。可见,行孝的人,容易得到朋友、群众和上级领导的信任,更容易在社会上立足。每个人都应该有一颗宽大博爱的胸怀,对周围的人都心存敬爱,把孝行发扬光大。

蒙牛的创始人牛根生信奉“小胜凭智,大胜靠德”,“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经营理念。其事业的成功,给我们诠释了孝亲是德行的原点,德行是事业的根本,是立足于社会的根本。

牛根生从小是由养父养母带大的,这使他从小就树立了一种感恩的人生态度,也对他以后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相当关键的作用。“财散人聚”,这正是养母在他小的时候教给他的。作为一个懂得孝敬的人,牛根生对长辈宝贵的人生教诲恪守不渝。当然,能够做到散财也需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为自己付出辛劳的每一位同事、朋友、伙伴以及方方面面,牛根生自小便是如此要求自己的。在他自己创业之前,曾担负一家公司的中高层管理工作。有一年年底,公司分配给他个人一笔奖金,他竟然将其全部分给了下属。还有一年,公司给他拨款一百多万元,让他买高级轿车。结果,他买了5辆面包车,因为他下属的几个部门都需要交通工具。正是这种感恩的精神,让他获得了他创业后得以成功的关键力量。

牛根生创业的时候,缺少资金的支持,他的很多老同事、好朋友听说后,二话没说大家就把钱凑来了,资金问题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蒙牛企业成立至今还不到十年,但由于企业领导人懂得感恩、关注别人的付出,因此企业发展的人事环境比较好,助力比较多。这家企业在3年内销售额增长50倍,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上升至第4位,并且吸引了摩根斯坦利等全球知名的投资机构2600万美元的战略投资,后来企业又成功在香港上市,迄今已经成为同行业的龙头。

牛根生的成功正是对“孝道”的完美演绎,也许许多人会感到疑惑,这个故事里并没有写牛根生如何对养父养母敬养,何来“孝道”之说呢?其实,对朋友、对同事的爱正是孝道的一种崇高的境界,这种爱更令人尊敬,也更能让一个人在社会这条大道上畅行无阻。

在儒家思想里,对父母的孝,是孝在小处的体现,而“大孝”是一个更广义的人的品德。孔子说,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意是说,孝,在小处体现在同亲人的关系上,中处体现在同君主的关系上,在大处体现在一个人的为人处世和道德修养上。看来,孝不仅仅是一种以回报父母养育之恩为核心的责任。

“移孝作忠”,忠孝相连。忠的本质是责任,孝于亲、忠于国、信于友,在家尽孝、在国尽忠,忠于事、忠于职、“尽忠职守”,在国与家之间“忠孝不能两全”时“舍家为国”。孝心生爱心,由爱父母而爱家庭、爱朋友、爱事业、爱祖国、爱人类,人间就变得和谐、温暖了。

孝道是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已成为做人的优秀品质而融入了民族灵魂之中。作为21世纪的栋梁之才,我们更应该充分领悟到孝道的真正含义。就让我们先从孝敬父母长辈开始,学会助人和奉献,学会做人和处世。这不仅体现出一种社会文明,也是自己的品质折射,更是为人处世的第一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