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孟子原来这样说
10242400000022

第22章 善待伙伴,视他们为朋友

“原典”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伊。

——《孟子·告之上》

“古句新解”

如果君主把臣下当手足,臣下就会把君主当心腹;君主把臣下当狗马,臣下就会把君主当一般不相干的人;君主把臣下当泥土草芥,臣下就会把君主当仇敌。

孟子在此指出了君与臣之间的关系,只有君主把臣民当作手足,那么臣民才会对君主死心塌地。这是孟子仁爱论之一。这一观点运用于企业管理中,可以理解为管理者把员工当作朋友,员工才会对公司死心塌地。

俗语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即使是天才,也不可能样样精通。所以,他要完成自己的事业,就必须善于利用别人的智力、能力和才干。

作为企业管理者,要最大限度地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最好不要把自己和员工定位为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而要把员工当作自己的朋友,这样他们才会在关键时刻助你一臂之力。

人是一种感情动物,他必须时刻进行感情上的交流,他需要获得友谊。在迈向成功的道路上,要想坚持到底,仅仅依靠信念的支撑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友谊的滋润。良好的人际关系会使你获得一种强大的力量和热情,在成功时得到分享和提醒,在挫折时得到倾听和鼓励,这必将会有助于你心理的平衡,从而有勇气迈向新的征程。

许多人片面地认为,商场就是战场,充满着尔虞我诈的斗争,根本没有什么人情好讲。其实不然,要想在商场上不被淘汰掉,你就必须懂得广交朋友,善于用“情”,这样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香港富豪李兆基就非常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这使他的生意也充满了人情味儿,并且获益匪浅。他的哲学是:对长期合作伙伴,一定要让彼此皆大欢喜。

1988年的一天,建筑部的经理偶然向李兆基提及,说承接恒基集团一项工程的承包商要求他们补发一笔酬金,遭到建筑部的拒绝。

李兆基便问:“那个承包商为什么要出尔反尔呢?一定有他的原因吧?”

“是的。”建筑部的人回答,“他说他当初落标时计算出了差错。直到如今结账时,才发觉做了一桩亏本生意。”

本来,这桩买卖是签了合同的,有法律保障,大可不必对此进行处理。但李兆基却说:“在市道不俗时,人人赚到钱,唯独他吃亏,也是够可怜的。法律不外乎人情,承包商是我们的长期合作伙伴,反正这个地盘我们有钱赚,也就补回那笔钱给他,皆大欢喜吧!”由此可见,注重人情投资也会使你获利。无论做什么事,一定要讲点儿人情味。

李兆基之所以能成为亿万富翁,这与他善于经营人际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

凡跟李兆基合作过的人都对他赞不绝口,认为他是最照顾伙计利益的好老板。

为了取得同事的精诚合作,李兆基给几位重要的管理决策人员一些机会,让他们投股于一些十拿九稳的房地产项目上,让他们能赚到比薪金多几倍的利润。使员工分享业务的盈利,感受做生意的乐趣,对士气肯定会有良好帮助,这是李兆基的一贯态度。

有一次,李兆基就拿出某地产项目15%的股份让身边的5位员工入股,结果,有一人没那么多钱,只好把股份放弃了2%。

李兆基知道了这件事,在问明原委之后,对他说:“我有机会赚1万,就希望你们赚10万。这样吧,我把我名下的2%股份让给你,股本暂时你欠我的,将来赚到钱,你再偿还给我吧!”于是,大家都赚到了钱。对于李兆基来说,真是本小利大;付出小小的钱,就能赢得一团和气,合作愉快。

对于普通员工,李兆基同样是善用人情,巧妙关怀,扶危济急,赢得一片忠心和无限感激。

有一次,李兆基身边一位任事多年的下属因自己炒楼炒股失败,血本无归,又被证券经纪行强迫平仓,搞得欲哭无泪,走投无路。李兆基知道了这件事,也不等对方开口,马上叫来会计,嘱咐说:“替他平仓吧。”

当时李兆基的恒基集团也欠下银行很多的债务,可以说是自顾不暇,而市场又不景气。会计便忍不住问了句:“在这个时候帮他吗?”李兆基说:“就是这个时候,我不帮他,还会有谁帮他?”

这一做法自然是让那位下属感激涕零,做起工作来更加勤恳卖力了。

和气生财,这是李兆基成就事业的秘诀之一。

不论对上对下、对内对外,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时就是一笔巨大的投资,必然会在你需要的时候给你丰厚的回报。把这种方式用在管理中,处处为员工着想,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他们,他们怎么能不感动,又怎会不为你卖力地工作呢?

想成为一名卓越的管理者,就必须注意加强你所领导的这个集体的凝聚力,并把这种凝聚力潜移默化地灌输到员工心里面去,对此绝不可掉以轻心。你必须把员工当作你事业上的伙伴和朋友,而非你的佣人。只有这样,你才可能得到他们的回报——尽心尽力地为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