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非公企业党建新起点
10206200000024

第24章 从“草根”到“大树”

天福集团党委书记、总裁助理 林伯琪

1993年,天福集团在漳浦开办大陆第一家天福茶庄,1999年成立天福茶庄党支部。如果说,当初的天福茶庄党支部是一棵“小草”的话,如今这棵“小草”长成了“大树”:天福集团党委连续四次被福建省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11年9月15日,集团党委荣获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双强百佳党组织”称号。天福集团总裁李瑞河评价说:“天福最靓的招牌,就是共产党员。”

回想起天福党组织这12年来的发展之路,我的感受是:天福茶庄党支部1999年成立是党组织在天福生根发芽的“草根期”,1999年到2004年成立天福集团党总支是生长迅速的“小草期”,2004年到2008年成立天福集团党委是发展壮大的“茁壮期”,2008年至今可以说是天福集团党委根深叶茂的“大树期”。

“草根”期:党员是一个窗口

1993年,台商李瑞河投资创办天福茶庄后,由于两岸长期隔绝,开头他对共产党存有疑虑的心理。时任总裁助理的我和财务部经理郑志勇、保安部经理薛志强等共产党员除了出色做好本职工作外,还利用各种机会,向他宣传和介绍党的政策及建立党组织的作用。随着交往的加深,他逐步改变了对共产党的认识,对在企业内建立党组织终于动了心。在得知自己的助理、司机、财务经理、保安经理等得力助手和业务骨干都是共产党员时,既吃惊又高兴:“原来我身边有这么多共产党员,我是处于四面‘共歌’之中。看来共产党员不但不可怕,而且还可亲可爱。”理解缩短距离,信任消除疑虑。于是他就认可了这支干事一流、作风过硬的党员队伍。

党支部成立之初,为凸显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求在各茶庄营业店、公司车间的醒目位置,都摆放着“党员示范岗”的牌子,共产党员成为天福集团的一个亮丽窗口,以实实在在的表现赢得顾客和同行的信任。

党支部成立时,总裁李瑞河列席会议,希望党支部勇攀高峰、争创一流,要做就要做最好的。专门拨出一小一大两个房间,作为党支部的办公室和党员活动室。每年还安排一定的经费,让党组织使用。天福党总支被评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李瑞河为之欢欣鼓舞,期望能成为全国先进,并承诺达到目标给予重奖。还用毛笔书写条幅:“不是我爱台湾太少,而是我爱祖国更多。携手起来,为祖国和平统一贡献力量。”镶入镜框挂在活动室墙上,表达心声,并与党组织共勉。天福茶庄党支部首批18名党员成为迈向新征程、实现新目标的践行者。

“小草”期:党支部是一个标杆

1999年以来,天福党支部进入生机勃勃的发展期。在几年之间,党组织谋划决策当参谋,由几名党员分别负责的天福茶博物院、天福高速公路漳浦服务区、“唐山过台湾”石雕园、天福茶学院等大型项目的筹建工作,既建言献策,又具体抓实施,项目进展十分顺利,集团销售额连年大幅度增长,深得业主信任。

党支部建立健全了发展党员、民主评议党员、党内民主生活会等八项基本制度,并结合集团的产业特色和企业文化,积极探索建立了党员活动日、党员“五比五好五带头”、“家访、谈心、交朋友”和“金点子”建议奖等富有特色的制度,组织广大党员和员工开展企业管理知识、科技知识、茶学知识、安全生产知识竞赛,使党组织的活力渗透到企业生产发展过程中,有效激发了广大非党员工在政治上求“红”、在技术上求“精”、在工作上求“进”、在贡献上求“多”的积极性。公司员工申请加入党组织的多了,学文化、钻研技术的多了,尽职尽责干工作、一心一意为企业,积极争做先进和标兵的多了。

由于党员队伍的标杆示范,李瑞河总裁更加信服了党组织的先进性,经常向前来参观的台商朋友介绍天福党组织的作用,他自豪地说:“我大部分时间不在企业,将企业的日常事务交给党组织管理,我十分放心。”

“茁壮”期:党组织是一面旗帜

我们提出,在天福,一个党员就是一个标杆,党组织就是一面旗帜。党组织成立至今,没有一名党员因违反企业规章制度受过处罚,业主和员工们看到的是党员模范表率的身影。与此同时,通过各种有意义有针对性的活动,引领员工在天福人性化管理中迸发出更大的创造潜能。

积极开展共建互助活动。集团党组织积极协调公司每年拨出福利资金200多万元,设立了奖励基金和福利基金,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倡议集团各地主管在茶学院开展“认助贫困家庭学生”活动,共有100多名学生得到了帮助。天福石雕园党总支牵头促成园区管委会与驻地三个行政村建立挂钩帮扶关系,每年分别拨出3万元,奖励村里成绩优秀的小学生和考上大学的高中生。在汶川、玉树地震中,集团党组织共发动捐款142万元,为灾区群众送去关怀。天福服务区餐厅员工林永明兄妹因母亲治病需要大笔资金而发愁,党组织及时伸出援手,向集团所属的全国各分公司发出爱心求助,帮助林永明兄妹的家庭渡过难关。员工们说,党组织为大家办的实事喜事好事可以说是举不胜举。

由于党组织的旗帜引领作用,如今,李瑞河总裁对企业内的党员和党组织高看一眼,享有“特权”:招收员工,共产党员优先;公司的重要岗位及主管选调,共产党员优先;员工要进入企业中层领导职位必须经过党组织推荐;共产党员在公司借款不用担保等。他认为:“共产党培养了很多优秀人才,我们要让他们起先锋带头作用。”天福党组织还推行“双向培养”:一方面将优秀党员推荐给业主,让其担负重要工作;一方面将业务骨干吸收进党内,壮大了党员队伍。目前有40名党员担任企业的高、中层管理工作,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

天福集团党组织围绕“为企业增效益、为员工谋利益、为党旗增光辉”的主旋律,把党建工作与日常生产经营、员工队伍建设和发展公益事业紧密结合起来,走出一条符合科学发展的党建与企业共促双赢的新路子。

“大树”期:党委是一个品牌

天福集团党总支于2008年升格设立党委,如今,下辖1个党委、1个党总支、9个党支部,党员201名。设立党委以来新发展党员65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484名。

升格后,天福党组织如鱼得水。由于当时正值天福茶学院创办之始,一批优秀的天福干部、共产党员加盟天福茶学院(2012年升格为漳州科技学院)。集团党组织还在高校的党建领域展示风采,把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结合起来,以天福茶学院的名义积极牵头承办、协办海峡两岸“茶壶茶文化节”、海西茶文化论坛、全国高校茶学学科研讨会、国际茶道交流研讨、“世界奉茶日”等活动,以“茶”会友,把天福集团打造成为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的高端平台。

在天福,许多员工都说:“集团上下正共同合唱一支旋律优雅的奏鸣曲,党组织是乐团的指挥,党员率先领唱,员工同调合唱。”在集团党组织的凝聚下,全体员工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进天福集团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期。

党组织因地制宜,把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生产经营、思想工作紧密结合,做到学习活动和生产经营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如今的天福集团已成为漳浦县首个纳税上亿元的企业,党组织和党员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强劲“助推器”。

集团党委始终把推动企业和谐发展作为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当好企业发展“助推器”、业主与员工的“连心桥”和困难群体“贴心人”。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作为不仅为企业赢得荣誉,更为企业赢得形象、赢得品牌。

品牌铸就辉煌,大树连成森林。目前,天福集团正加快规模化发展,集团资产总额达60亿元,员工9800多人,拥有世界最大的茶博物院和全球第一所茶叶高校。2011年9月,天福集团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内地在港上市的茶业企业“第一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