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非公企业党建新起点
10206200000022

第22章 安利公司党建工作的几点体会

安利(中国)北京分公司党委书记 余放

如果有人问我:“党建在外资企业中到底能发挥什么作用?”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党组织就像一面鲜艳的旗帜,引领我们向前,照亮我们心田,没有党建就没有安利辉煌的今天。”

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是大家熟悉的企业,我是2000年加入的,现任安利北京分公司党委书记、安利(中国)公共事务副总裁,主要负责公司政府事务、媒体事务、企业社会责任及对内对外沟通协调工作。分公司党支部成立于2007年6月,2011年2月升格为党委,现有党员230余名。近年来,分公司党委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结合自身特点,积极探索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的共生双赢模式,取得显著的成效,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这一路走来,我亲身经历了公司成立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的全过程,有一些切身的体会和想法,在这里抛砖引玉,与同行交流,以求共同拓宽和创新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之路。

如何得到资方认可

“外企搞党建有没有用?是不是多此一举?”很多外企高层都有这样的疑惑。由于中西方政治制度、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等存在诸多差异,一些外企高层虽认识到在中国发展必须尊重国情、了解政策,但对建立党组织仍心存顾虑。没有资方的支持,企业的党建工作显然是难以顺利开展的。怎么迈过这道坎,洞穿外企高层的“思想屏障”,最终形成共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安利北京分公司的党建工作从启动到蓬勃发展,就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起初,资方对建立党组织有疑虑:它建起来好不好管理?在公司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到底有没有实际意义?资方一度认为,外企搞党建没用,是没事为自己找事。

但党组织成立后,党员职工的业务素质、敬业精神和模范作用深深打动了资方。这些年的实践,让外方高层充分感受到党建工作带来的成效。举个例子:作为一家政策导向性非常强的直销企业,安利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次大的政策调整,而每当公司面临这些调整时,党组织都会充分介入,帮助公司的管理团队对国家的政策导向作出准确预判,在确保企业规范发展方面发挥出积极作用。这些让资方逐步认识到:党建工作是帮助安利更好地了解中国、融入中国、服务中国的“金钥匙”。

作为党组织代表,我参加了与外方高层沟通的全过程,深切感受到了他们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公司总裁黄德荫就在党支部成立仪式上指出:“作为一家外商投资企业,党建工作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工作,而是凝聚人心、促进公司发展的助推器。”党组织带领党员也确实起到了这个作用。大家还记得2009年初,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很多企业都遇到了困难。在这个背景下,公司党组织开展“为企业发展献策出力”活动,党员加班加点,保证了各项任务完成,让外方高层大为感叹:党组织的作用的确不虚!

如何开展党建工作

党组织这个平台搭起来后,怎样全面、持续且有效地开展工作,是每个“党建人”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公司党组织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工作中,我们找到一条途径:以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共同需求为纽带,将党建工作与企业经营机制、人事管理模式和员工实际需求紧密而灵活地结合起来。

首先是搭建了政府与企业、企业与党组织、党组织与员工之间的“三沟通平台”。党组织定期邀请政府主管部门、党校专家教授讲课,介绍国家方针政策,帮助企业高层加深对国家政策法规的了解和认识;利用党组织优势,建立企业与地方、企业与相关政府部门通畅有效的沟通渠道。定期了解党员群众的实际需求,为员工办实事、办好事,建立了“爱心基金”,募集资金20余万元,帮助十多名员工解决了就医及生活困难问题;定期组织党员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如西柏坡、井冈山、广安邓小平故居、重庆红岩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时,公司拨出60余万元专项经费,组织7000多名员工观看《建国大业》。这一系列活动,既满足了党员的精神文化需求,又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提高了他们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其次是创立“一刻钟学习法”。创新是时代发展的灵魂,党建尤其是外资企业的党建工作更需要持之以恒地创新。针对公司店铺分散的特点,在每天正式营业前一刻钟,以小组为单位,由党员带领全体职工开展理论、政策、业务学习。这种学习法现已在安利北京店铺得到推广。此外,党组织积极开辟宣传阵地,比如推出党建时讯电子刊物,让公司高层和员工及时了解公司党建动态,同时也起到学习方针政策、探讨企业发展的作用;建立党建天地电子平台,汇集安利各地党建工作,展示党员风采。每年全国“两会”期间,党组织都会编辑《两会快讯》,传达、交流“两会”精神。通过与时俱进的理论学习,提升了党员的荣誉感,促使他们自豪地亮出党员身份,在工作中真正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我们还建立了“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培养成党员、把骨干党员培养成高级经理人”的“三培养机制”。职工王星洁综合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在党组织的培养下,由业务骨干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并走上部门经理岗位。她父亲高兴地说:“作为一名老党员,一直希望孩子也能入党,没想到在外企也能加入党组织!孩子在这样的企业工作,我放心!”数字最能说明问题。公司第一批发展的两名党员,一名是公司的企业传讯经理,一名是区域行政经理,都是公司骨干。2011年,公司又把一位人力资源高级经理、一位储运经理和一位店铺营运经理确定为党员发展对象。在近三年发展的10名党员中,经理级员工占到了60%。目前,公司助理经理以上的骨干中,党员超过了50%。

如何才能“共生双赢”

在非公企业中开展党建工作,必须跟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既要看党建工作本身的成效,也要看它助力企业的成效。仅仅做到“共生”是不够的,还必须“双赢”。否则,非公企业的党组织就缺乏根基。基于这样的认识,公司党组织紧紧围绕企业的经营发展,以党建工作引领企业文化,以企业文化助推企业发展,以企业发展树立社会形象。

服务是公司的法宝。但怎样进一步强化服务,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党组织成立后,每年都会联合公司业务部门举办“员工技能大赛”、“北京店铺服务之星”评选等活动,这些活动既为员工搭建了展示舞台,也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平。在各专卖店,建立了“党员先锋岗”,要求党员佩戴党徽工作,并做到考核有标准、检查有依据、落实有效果,既带动了其他员工,又强化了公司追求卓越品质、提供优质服务的品牌形象。通州区店铺党支部书记、营运助理经理史玉容,在党组织的关怀培养下,从普通党员成长为一名店铺骨干,在她的影响下,党员员工努力争当“服务之星”、“业务之星”,店铺服务质量和经营业绩得到很大提升。2011年,通州地区业绩比2010年增长达37.6%,排在北京分公司第一位。

一个成熟的公司,不仅重视产品与服务,同样也重视企业文化和社会形象。党建工作恰恰起到了这个作用。近年来,公司党组织积极带领职工投身公益事业,把党建工作内化到企业社会责任的构建中,广泛开展以奉献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如“美容健康公益课堂”、“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服务”、“安利纽崔莱北京国际长跑节”;与党委所在的东华门街道社区孤寡、空巢家庭开展“一帮一”志愿服务;在特大自然灾害中,组织党员上缴“特殊党费”,安排党员及志愿者协助整理救灾物资;在北京奥运会期间,组织党员和志愿者参与服务活动,累计达13186小时。这些活动有效地落实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截至2011年底,安利(中国)获得各类嘉奖近5200项,包括五次荣获国家民政部颁发的“中华慈善奖”。

把党建工作有机地融入企业文化,有机地融入企业管理与经营,并将其打造成为企业吸纳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平台,提升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人才优势、文化优势,最终实现企业发展与党建工作的共生双赢,这就是我们开展党建工作的一些收获、经验和启示。可以说,党建工作已成为安利扎根中国、长远发展的无形资产。

经过一段时期的探索与努力,公司党组织也迎来收获的季节,获得“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双强百佳党组织”、“北京市社会领域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公司将党建工作列入企业发展战略,并提出“四个优先”:新进员工优先招聘党员、各类教育培训优先推荐党员、晋薪晋职优先考虑党员、党员意见优先采纳。这是对公司党组织的莫大肯定。现在,抓党建、促发展,已成为公司上下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