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非公企业党建新起点
10206200000012

第12章 “三支队伍”建设突破非公企业党建瓶颈

中共山东省青州市委

核心提示

近年来,山东省青州市委抓住非公企业党建“三个关键人”,引导出资人重视、支持党建,让党组织书记会抓、善抓党建,让党建指导员助力、带动党建,有效突破了非公党建的瓶颈。该市被确定为全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创先争优活动联系点和山东省“建组织、扩覆盖”活动试点市,中央组织部《组工研讨》、《党建研究参考资料》曾介绍了他们的做法。

山东省青州市自古是商贸发达的九州通衢之地,目前,全市有非公企业627家,非公经济比重占经济总量80%以上。近年来,市委坚持把“企业出资人、党组织书记、党建指导员”作为推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抓关键人、关键人抓”,凝成合力求突破,促进了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三个引导:让出资人真正重视、支持党建

取得企业出资人对党建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是有效开展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前提。

教育引导。从市委常委到基层党委班子成员,每人结对联系1—2家非公企业,带头抓思想引导。定期举办企业出资人培训班,通过考察学习、现场观摩,让他们在亲身感受中提高认识,形成共识。

政策引导。市委对党员出资人和非党员出资人分别提出明确要求,把支持党建工作情况作为评先树优以及推荐“两代表一委员”和担任社会职务的重要标准。同等条件下享受“四优先”待遇,即优先纳入市级重点企业联系服务,发展党员计划优先重点倾斜,党建工作经费财政优先支持,优先提供人才培训、贴息贷款、科技服务等支持。

典型引导。开展党建与发展“双促共进”企业评选活动,每年评选30名非党员出资人“党建挚友”,营造出资人重视支持党建工作的浓厚社会氛围。尧王集团董事长和总经理都不是党员,但对党建工作真正重视、真心支持,党建助力企业从一个几十人的小作坊发展成为年销售收入50亿元的综合性集团公司,总经理、全国政协委员宗立成深有感触地说:“非公企业心向党、跟党走,才不会走弯路!党建工作使我尝到了甜头。”

三个环节:让党组织书记会抓、善抓党建

选好配强党组织书记,是确保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

广开渠道重点选配。从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退休党员干部中储备党务人才500多名,通过“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方式,为89家无合适人选的企业选配了党组织书记。建立了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年度轮训制度,及时总结推广“党建落地”等行之有效的工作法,有效提升了书记的履职能力和工作本领。

“双重管理”稳定队伍。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信息管理台账,对企业党组织书记上收一级,实行双重备案管理,党组织书记的任免必须征求市非公经济组织党工委的意见,防止随意调整,确保队伍稳定。

“专项述职”落实责任。探索推行党组织书记履行党建工作责任专项述职制度,每年分类组织企业党组织书记向上级党委进行专项述职,构建起“履职有目标、任务有督查、成效有考评、责任有落实”的促进机制。泰丰房地产集团党委书记孙明胜感慨地说:“通过述职,让书记们比一比工作,晾一晾成绩,书记抓党建的压力更大了,动力更足了!”

三项措施:让党建指导员助力、带动党建

向非公企业选派党建指导员,是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的需要,也是抓非公党建工作的有效形式。

“多元化”选派。先后从退休党员干部、退二线党员干部和现任党务干部中选派587名同志担任党建指导员,帮助指导开展党建工作,确保不让一个非公企业成为党建“空白区”。为使党建指导员真正沉下去、待得住,明确规定党建指导员原身份、职级、待遇不变,对专职的党建指导员由市财政每年发放3600元交通生活补助。

“组团化”指导。按照区域化原则,以镇街为单位划片成立13个党建指导员联组,每个联组划分若干个党建指导员小分队,通过定期召开例会、开展集体会诊、交流研讨等形式,形成了工作指导合力。

“定职化”考评。党建指导员试用期一年,聘期三年。实行定职责任务、定工作目标,加强试用期考核、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每年开展“十佳党建指导员”评选表彰活动,对符合条件的优先提拔重用。

经过几年努力,青州市委抓住三个“关键人”的做法取得较好的成效:增强了党的影响力、扩大了凝聚面。引导出资人听党话、感党恩,主动自觉地理解支持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营造了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推动了企业科学发展;实现了企业出资人、党组织书记和党建指导员合心、合力、合拍,促进了党建工作和企业发展目标同向、互促共进。

工作点评

抓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关键在人。青州市委以“三支队伍”建设为突破口,为扩大“两个覆盖”、发挥“两个作用”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证,推动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创新发展,可谓抓住了关键、抓住了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