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吃海鲜忌同饮啤酒 虾等海鲜是高蛋白、低脂肪食物,含有嘌呤和苷酸两种成分。啤酒则含有维生素B1,维生素B1,是嘌呤和苷酸分解代谢的催化剂。佳肴配美酒,啤酒、白酒纷纷进肚,会导致人体血液中的尿酸猛增,尿酸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就以钠盐的形式沉淀形成结石或痛风。这种病人严重时,小关节肿胀,无法行走,满身红疙瘩,疼痒难忍,满地打滚,疼痛程度使人有“真想撞墙的感觉”。一旦出现血尿酸高或者有痛风了,也不是说就不能吃虾了,在无症状期还是可以吃虾的,但在吃虾时不仅要忌啤酒,还要注意3点:
(1)将海鲜水煮一下,去掉嘌呤和苷酸。煮海鲜的汤要倒掉,不可食用。
(2)大量饮水或喝果汁(樱桃汁、葡萄汁、芹菜汁)饮料1500~3000毫升(8~10杯)来稀释血液中的尿酸浓度,促使尿酸盐排出体外,并使流经肾脏的尿酸浓度降低。
(3)吃虾时,最好同时吃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与胡萝卜素的蔬菜和水果,可减轻尿酸盐的沉淀。
2.海产品、水果同吃会腹痛 鱼、虾、蟹等海产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等营养素。水果中含有较多的鞣酸,如果吃完海产品后马上吃水果,不但影响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海鲜中的钙还会与水果中的鞣酸相结合,形成难溶的钙,会对胃肠道产生刺激,甚至引起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3.千万别吃死贝 贝类带菌量比较高,蛋白质分解又很快,一旦死去便大量繁殖病菌、产生毒素,同时其中所含不饱和脂肪酸也容易氧化酸败。不新鲜的贝类还会产生较多的胺类和自由基,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4.吃海鲜后喝茶易长结石 吃完海鲜不宜喝茶的道理与不宜吃水果的原因类似。因为茶叶中也含有鞣酸,同样能与海鲜中的钙形成难溶的钙。在食用海鲜前后喝茶,都会增加钙与鞣酸相结合的机会。因此,在吃海鲜时最好别喝茶。
5.慎吃醉蟹醉虾 以腌、醉的方式吃蟹、虾的习惯比较危险,因为未能将其中寄生虫杀死,等于是生吃,有可能因此罹患多种寄生虫病。有些人将淡水鱼洗净后切成鱼片生吃,有的吃“生鱼粥”,有的只用开水浸泡半生吃,还有的在野餐时吃没烤熟的鱼、虾等。这些吃法都存在隐患,如生吃淡水鱼易患肝吸虫病。
6.预防吃蟹中毒的措施
(1)一定要选择新鲜的活螃蟹,因为螃蟹富含蛋白质,死亡后细菌繁殖很快,即使煮熟了其毒素仍有害于人体。
(2)食用前一定要把螃蟹蒸透煮熟。
(3)吃蟹时注意不要误食它的胃肠及鳃。
(4)一次不要吃得太多。
(5)吃蟹时要加姜、醋,既调味、驱寒,又杀菌。
7.辨别假海参的四招 优质海参一般呈黑褐色半透明状,膨胀均匀,呈圆形,无硬心,肉刺完整。而很多假海参是在海参中添加大量盐和糖精,以增加重量。识别方法主要有以下4招:
看:掺盐的海参表皮被盐破坏,表皮发暗。
闻:假海参往往有异味。
摸:掺假海参摸上去手发黏,有灰。
尝:掺糖的海参有甜味;掺盐、掺明矾的海参,则有咸味或涩味。
8.鉴别虾皮质量优劣的方法 虾皮的质量优劣,是按色泽、纯度、大小、口味来区分,一般可分为3个等级。一级品,体色淡黄或金黄,外观发亮,质地干燥,无杂质,虾体完整,大小均匀,味道淡鲜。二级品,体色暗红,外观不甚发亮,虾体不甚整齐,手感稍潮,有少数杂质,味道稍咸。三级品,体色暗淡,外观不光亮,虾体不整齐,破碎的多,杂质亦多,味道咸且苦。
选购虾皮时,用手紧握一把虾皮,若放松后虾皮能自动散开,这种虾皮质量好,外壳清洁,黄色有光泽,体形完整。如果放松后,虾皮相互粘连而不易松散开,说明虾皮已经变质,外表污秽暗淡无光,体形也不完整,颜色呈苍白或暗红色,并有霉味。
9.河虾与海虾的区别 虾主要分为淡水虾和海虾,我们常见的青虾、河虾、草虾、小龙虾等都是淡水虾;对虾、明虾、基围虾、琵琶虾、龙虾等都是海水虾。
河虾体呈青色,肉质嫩、味鲜美;鲜对虾色青白,皮亮,身硬,皮薄肉嫩,为虾中珍品。按规格要求每只体重70克以上者称为对虾,有的对虾每对可达250克左右,70克以下者多称为虾干。
食用河虾时,将虾洗净,可炸、卤,也可作馅、丸子,做烩虾仁最好;食用对虾时要洗净,去皮,抽出脊线,可炒、卤、烹、炸,也可作馅。
青虾以通乳脱毒为长;对虾以益气开胃为长。
10.与红肉相比,虾的优势所在 对比红肉来说,每100克的河虾产生的热能为牛肉的87%,猪肉的61%;河虾所含脂肪的量仅为猪肉的1/3;对虾含脂肪更低,为0.8克,仅为猪肉的1/7,而且含有丰富的、对人体有益的单不饱和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是典型的低脂肪、低热能食物。虾的钙含量更是突出,100克虾肉中所含的钙量甚至可以与250毫升强化AD牛奶相媲美,远高于红肉,为牛肉的36.1倍,猪肉的54.1倍,且虾肉中钙磷比例、钙镁比例很理想,非常适合于钙的吸收利用,而猪肉和牛肉中的钙磷比例就很不利于钙的吸收,比较来说,虾的补钙效果要远远的好于猪肉和牛肉。同时,虾肉中的维生素A、维生素E、钾、铁、硒、镁都高于红肉,而且纤维短、肉质细嫩,比较利于机体的消化吸收,是老少皆宜的食物。
11.高温加热肉、鱼可致癌 肉、鱼经烧或熏至250℃~300℃时,可产生3,4苯并芘致癌物,如在持续高温下长时间加热可产生比3,4苯并芘强100倍的色氨酸P1强致癌物。色氨酸P1是蛋白质性肉类中含有的色氨酸加热到300℃以上时分解而成的。因此,在烹调肉、鱼食品时,要掌握好火候,切忌高温。
12.切忌水果与猪肝同吃 有些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具有较强还原作用。动物肝营养丰富,含有许多微量元素(锌、锰、铜等)。这两种食品都对健康有益。但是,这两种食品尽量不要同时吃。因为这两种食品在同时进入人体后可发生生物化学反应,不仅营养尽失,而且能变成渣滓与垃圾。因为维生素C经过生化反应后,会变成脱氢氧化抗坏血酸,使维生素C和肝中的微量元素都失去营养作用。因此,在吃这两种食物时,间隔时间最好别短于2小时。
13.选鲜虾的方法 选购鲜虾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鉴别鲜虾的质量:
(1)看外形:新鲜的虾头尾完整,头尾与身体紧密相连,虾身较挺,有一定的弯曲度。不新鲜的虾,头与体,壳与肉相连松懈,头尾易脱落或分离,不能保持其原有的弯曲度。
(2)看色泽:新鲜虾皮壳发亮,河虾呈青绿色,对虾呈青白色(雌虾)或蛋黄色(雄虾)。不新鲜的虾,皮壳发暗,虾原色变为红色或灰紫色。
(3)看肉质:新鲜的虾,肉质坚实、细嫩,手触摸时感觉硬,有弹性。不新鲜的虾,肉质松软,弹性差。
(4)闻气味:新鲜虾气味正常,无异味。若有异味则为变质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