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二十四节气话养生
10166500000001

第1章 序言

2009年7月22日(格林尼治时间22日0时51分;中国农历六月初一),“世纪日食”出现在印度西部坎贝湾,随后全食带穿过印度、尼泊尔、孟加拉国、不丹、缅甸、中国和日本,最后在西太平洋的北库克群岛,太阳带食而落。整个日食过程,月影在地球表面以每小时3000多千米的速度进行了近4小时,最长的见食时间达6分43秒,是本世纪我国境内发生最为壮观的一次日全食天象。全食带先后经过西藏东南部、云南西北部、四川、重庆、湖北、湖南北部、河南南部、江西北部、安徽、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上海等地。这500年一遇的天文奇观,观察到色珠层、日冕、贝利珠、钻石环等绚丽多彩的景象。

日全食动物也“疯狂”,猴子嘶叫,大象回家,长颈鹿不知所措,丹顶鹤在水边睡觉……天气变化也无常,21日我在上海住,花园前的大芭蕉被太阳烤得卷起了叶子,早晨刚开的睡莲,花瓣边缘也变黄了,气温高达38℃,静静坐着也淌汗……正是骄阳如火,夏日炎炎,酷暑难耐,等待着日食的到来。22日“暗无天日”昏天黑地之后,一下子凉了许多,气温下降了10℃有余,人、动物、植物这些天地间有生命的东西,一下子如鱼得水,久旱遇甘露,这就是天地自然的合一,天人相应的变化。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的变化,也是太阳、地球、月亮运动的结果,人及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随之发生变化,人要顺应自然,顺从自然,顺其自然,不可违背它,否则将会得到应有的惩罚!近年来,由于人类对自然环境保护意识的淡漠,大量原始森林被砍伐、野生动物得不到有效保护、地球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空气污染、水资源污染等。正是因为如此,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这是人祸;由此而来的是,给人类带来了天灾,这就是对人类的惩罚,如沙尘暴、山体滑坡、山洪暴发、南方雪灾、北方旱灾、森林火灾,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疾病,如禽流感、甲型流感、非典等少见的疾病。人类为了健康、幸福、长寿和生存,就得与日、月、地球保持和谐,这就是《二十四节气话养生》的基本核心和宗旨。

中国古代是个农耕社会,当今在全国各地星罗棋布的福建“沙县小吃”,据专家们考证,“沙县小吃”起源于农耕社会对二十四节气的祭祀活动。因为,当时中原(今河南一带)先民南迁到福建沙县,那里气候温暖,环境幽雅,物产丰富,在农耕社会中,人们按照二十四节气的变化进行劳作,年年丰衣足食,人们把每年的丰收归功于上苍的保佑和赐予,故每到一个节气都要祭祀。在祭祀中用自己的劳动成果,即五谷和六畜等,制成各种美食……这样逐渐形成了“沙县小吃”。在本书中所介绍的每季节令保健,其中有许多是传统小吃的历史、应用和制作,如春季的春饼、年糕、粽子,夏至冷面,中秋月饼,重阳糕,冬至馄饨等,所以,二十四节气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美味。

目前,由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农村城市化,城市乡村化;人们的衣食住行,油盐酱醋茶,已逐渐地离开农村市场,西瓜不再是夏季的标志性水果,可以说四季飘香,竹笋各地皆有,四季有售。因此,四时二十四节气的变化和物候,人们大多知之甚少。为了使年轻的一代及广大民众能了解二十四节气与人的关系,并为人们健康养生服务,特编著了《二十四节气话养生》一书。全书分六部分叙述:除第一部分概述外,余为春、夏、秋、冬四季各一部分,每季一部分以养生准则、应时保健、节令养生为纲目进行分述。养生准则,以《黄帝内经》中的中医养生之道,按季节提出简明扼要的基本养生原则;应时保健,根据季节变化,介绍有特色的保健防病的相关内容;节令养生,按照节令时序,介绍节令民俗和民风的趣事。最后部分为四季应变,因为任何事物都是变动不居的,人们要认识它、发展它、研究它、利用它。全书内容新颖,文笔简洁,妙趣横生,切合时俗,围绕保健养生,介绍实用、有效的养生方法和方式。并按时序,犹如一本“万年历”,天天对照,日日遵行,以指导你健康生活的每一天。

《二十四节气话养生》一书,从作者40多年的中医生涯中的感悟,来完成此作,相信一定会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但由于平日收集资料不多,又因长居城市,对自然界的变化也少深入探求,所以此书有不足之处,祈望广大读者,尤其是山野老者教正!

董汉良

天人合一,顺应自然,顺从自然,必超天年。老友董汉良主任医师新著《二十四节气话养生》将是奉献给广大读者的一份延年益寿营养大餐,祝大家长乐永康。

九三叟 朱良春

己丑冬月

《二十四节气话养生》写成之后,2009年10月31日南通市中医院首任院长朱良春教授适值应邀参加浙江中医药大学50周年校庆,顺道来绍兴一叙。朱老93岁高龄,身材魁梧,行动利索,思维敏捷,还参加正常门诊……其养生之道,可谓身体力行,听之、视之,使我汗颜,然亡羊补牢亦未晚也!于是请其为本书题词,朱老欣然命笔,题写了“天人合一顺应自然顺从自然必超天年”十六字的本书的核心宗旨,并还指出:“《廿四节气话养生》将是奉献给广大读者的一份延年益寿营养大餐,祝大家长乐永康。”这给本书添色增辉。

朱老为2009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的国医大师。“国医大师”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尚属首次,是中医界的一件大事,他(她)们是中医工作者的杰出代表,他(她)们的学术经验,至道大行,徽音累属。朱老对本书的评价,也说明了中医养生之道在当前人们追求健康长寿、抗衰防老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人民日报》报道:当今中医养生类书籍层出不穷,畅销势头不减;打开电视机,几乎每个频道都有养生讲座;翻开报纸,教你如何养生的内容比比皆是;进入网络,大量的养生秘方扑面而来。然而这里告诉你要多喝牛奶,那里却劝你不要喝;这个说喝茶好处多,那个说喝茶脸会变黑……究竟应该听谁?一些中医业内人士指出:写这些书的所谓专家,绝大部分不是学中医出身的,或是半途出家,没有临床经验,听他们的可能误入歧途;也有认为,业内知名中医过于清高,看不起业外传播中医知识的人,自己又不能把‘正本’的中医知识通俗的传播给大众,建议建立一个良好的科普专家队伍,通过加强与主媒体合作建立一个良好的中医养生平台。金盾出版社正在为建立一个良好的中医养生平台而努力工作,如《动静乐寿话养生》(金盾出版社出版)把中医养生之道和中国传统养生学结合起来,把中医药知识传播给大众,此书一出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和好评。所以,相信《二十四节气话养生》也一定会受到与《动静乐寿话养生》一样的礼遇。本书特色是:节气养生贵自然,天人合一为大道;趣闻珍闻天天看,犹是一本万年历。相信看到本书者也会有此感受。

有专家认为,中医药学本身是一种养生学。所以,许多有识之士,到晚年为了健身长寿,为了保健养生,为了抗拒衰老,就捧起中医药书,自学中医药知识,进行自我保健。据报道,原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同志,退居之后正在用功地学习祖国医药学。我想,她这是对中医事业的支持,或许也为了晚年的健康。正是因为如此,我们从业人员,就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个责任,为人类健康长寿而努力传播中医药知识。

董汉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