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墨子原来这样说
10139300000029

第29章 大度能容,襟怀宽广

“原典”

墨子曰:“天地不昭昭,大水不潦潦,大火不燎燎,王德不尧尧者,乃千人之长也。其直如矢,其平如砥,不足以覆万物。是故溪狭者速涸,逝浅者速竭,埆者其地不育。”

“古句新解”

墨子说:“大地正是因为它的包容,美丑皆收,才显得它的博大;大海正是因为它的广纳百川,才显得它的宽广;大火正是因为它的草木皆容,才显示出它的熊熊火光,只有贵贱皆亲,才能做将领。像箭一样直,像磨刀石一样平,那就不能覆盖万物了。所以狭隘的溪流干得快,平浅的川泽枯得早,硗薄的土地不长五谷。”

墨子的话语很深刻,指出做人要有大海一样的气魄,能容人,能宽容别人。屠格涅夫说过:“不会宽容别人的人,不配受到别人宽容。”

宽以待人,就是在人际交往中有较强的包容度。人们往往把宽广的胸怀比作大海,能广纳百川之细流,也不惧暴雨和冰雹;也有人把忍耐性比作弹簧,能屈能伸。谁若想在困难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时待人以宽。这就是说,包容接纳、团结更多的人,在顺利的时候共奋斗,在困难的时候共患难,进而增加成功的力量,创造更多的成功的机会。反之,斤斤计较,则会使人疏远,减少合作力量,人为地增加阻力。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大英雄叫海格里斯。一天,他走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发现脚边有个袋子似的东西很碍脚,海格里斯踩了那东西一脚,谁知那东西不但没有被踩破,反而膨胀起来,并且在加倍地扩大着。海格里斯恼羞成怒,抄起一根碗口粗的木棒砸它,那东西竟然长大到把路堵死了。

正在这时,山中走出一位圣人,对海格里斯说:“朋友,快别动它,忘了它,离它远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犯它,它便小如当初,你侵犯它,它就会膨胀起来,挡住你的路,与你敌对到底!”

是的,我们在茫茫人世间,难免与别人产生误会、磨擦。如果不注意,在我们轻动仇恨之时,仇恨袋便会悄悄成长,最终会导致堵塞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之路。所以我们一定要记着淡化仇恨,那样我们就会少一分烦恼,多一分机遇。宽容别人也就是宽容自己,宽容别人就是兼爱。

赵惠文王时,蔺相如为赵国丞相,廉颇为赵国将军。

廉颇对蔺相如很不服气,心想:他蔺相如仅凭一张嘴,官职竟比我还高。而我廉颇戎马一生,攻城拔寨,英勇无敌,战功赫赫。他凭什么做相国呢?我一定要找机会羞辱他一番。

廉颇要羞辱蔺相如的话传了出去,并且传到了蔺相如耳中。蔺相如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处处躲着廉颇,有时上朝也称病不去,以免和廉颇见面。

廉颇得知此事后,很是得意洋洋。

一次,蔺相如带门客出去,看见廉颇的车过来,忙命驾车之人把自己的车退回来。蔺相如的门客实在忍无可忍,便对蔺相如说:“我们舍身相陪相国,不图名利,只因相国为人忠厚、贤能,可如今相国如此胆小怕事,见到廉颇就躲起来,这种做法连百姓都感到耻辱,何况您一位堂堂的相国呢!我等不才,请求离开!”

蔺相如赶紧摆手,对门客说:“你们说廉将军与秦王比,谁厉害?”

门客说:“当然是秦王厉害了!”

蔺相如说:“天下诸侯都怕秦王,而我却敢当面指责他,和他分庭抗礼。我连秦王都不怕,能怕廉将军吗?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知道秦国不敢侵犯赵国,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二人同在。若两虎相斗,必有一伤,秦国必然会乘机攻打我们,我之所以忍让廉将军,是为了赵国啊!”

门客们这才恍然大悟,更加敬佩蔺相如了。

后来这些话传到了廉颇耳里,廉颇想:蔺相如这般深明大义,为了国家安危,不和我斤斤计较。而我却三番五次要找机会羞辱他,只贪图一时快慰,不顾赵国江山社稷。我和蔺相如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啊!

一天,蔺相如正在房中读书,一门客匆匆跑来,说道:“廉将军来了!”

蔺相如不知廉颇有何事,便起身相迎。

到了外边,蔺相如愣住了。只见廉颇上身赤裸着,背上绑一根荆条,见到蔺相如倒身便拜,说道:“我廉颇心胸狭隘,不知相国待人如此宽宏大量。自愧不如,今日特来负荆请罪,请相国处置。”

蔺相如赶忙用手相扶,说道:“廉将军,快快请起,快快请起。”

从此,廉颇与蔺相如成了刎颈之交。二人一文一武,将相并携,共同辅佐赵王治理天下。

古人云:“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是告诉我们,做人要学会包容。包容,就是要做到宽宏而有气度,不计较、不追究。包容是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内在修养,是一种良好习惯的自然表露。

春秋时代中叶,秦国与晋国在中原地区相互争霸。数十年间,双雄干戈不断,互有胜负。

有一年,秦晋两国发生韩原之战,激战中秦穆公的战车被晋军击坏,秦穆公危在旦夕。就在生死存亡之际,秦军阵中冲出一小支队伍,向晋军直冲了过去。只见他们个个奋不顾身,争死冲锋,终于把晋军的包围网突破一个缺口,救出了秦穆公。其他秦军见机不可失,趁此如虹气势,乘胜追击,杀得晋军溃不成军,还将晋惠公给俘虏了。

这支队伍为何要冒死营救秦穆公呢?原来在开战之前,秦穆公有一匹很好的马逃脱,跑到岐山附近。当地居民不知道这匹马的来历,捕获之后,便将它煮食来吃。当时一起分享这匹好马的,一共有三百多人。负责马政的官吏追踪这匹好马下落,发现是被岐山的居民吃掉的。于是把吃过马肉的三百多人全都捉了起来,送到朝廷,交付有司治罪。秦穆公知道这件事后,便说:“仁人君子,不可为了牲畜的事情,却杀害了人的性命。我曾经听说,吃了好马的肉,一定要饮酒,否则有伤身体。”便赦免他们偷吃马的罪责,命人将他们放回,并赏赐美酒。

这三百多人原以为会获罪受惩,没想到秦穆公竟不加追究,不但赦免了他们,还多加体恤,赐予美酒。众人无不喜出望外,感怀秦穆公恩德。当听说秦国要去攻打晋国的时候,便一同投身军旅,为国效命。后来在战场上,正遭逢秦穆公危急窘迫,生死一线的危机,三百多条好汉便奋勇冲击,死力救驾,以报其赦罪之德。结果,正是由于这三百多人的奋战,不但秦穆公捡回了一条命,秦军还大获全胜。

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会碰见一些苛刻之人,他们容不得别人一点过错、一点缺点,甚至只因为自己不喜欢就冷言冷语,恶意相加,结果搞得众叛亲离,在关键时刻,没有一个人肯伸出援手。这又何苦呢?古人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度一点,用你博大的胸怀去包容别人,别人自然也就与你亲厚友善了。

包容是一种气度,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更是一种兼爱。面对他人的过错,耿耿于怀,睚眦必报,带来的是心灵的负累。真正的智者会选择一份包容,一份泰然。总之,我们应学会包容。对一般人也好,对亲人朋友也罢,每个人都应善待他人、包容他人,这样,人与人之间就会呈现出一派和谐美好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