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墨子原来这样说
10139300000026

第26章 义利统一,利己利人

“原典”

墨子曰:“义,利;不义,害。志功为辩。”

“古句新解”

墨子说:“义,就是利己利人;不义,就是害己害人。义与不义应该根据实际所做的事情来辨别。”

墨子的上述名言简洁而精到地阐述了“义”、“利”之辩以及如何来判断“义”与“利”的问题。意思是说“义”、“利”是完全吻合统一的,只要按“义”行事就可以利人利己,这就是最大的“利”,否则就是最大的害。当然,作者在此处所言的“义”不是墨子所说的“一人一义”之“义”,而是所有天下人的“公义”,或者说就是墨子所倡导的“天志”。

“义利之辩”是中国伦理思想史上讨论较多的问题之一,也是争论较激烈的问题之一,是构成古代伦理思想最基本的一对范畴。在中国古代伦理思想体系中,“义”一般指仁义道德;“利”指的是功利,物质利益。对于这一问题的讨论,尤其以儒、墨两家的观点最具代表性。根据文献记载,最早提出“义利”关系问题的应该是儒家的创始人孔子,他明确提出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的著名命题,“义”与“利”被看做是一对基本的对立范畴。

孟子在继承孔子这一观点的基础上,更有所发展,乃至将义利之辩问题推向了一个极端的境地,如他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孔孟之后,儒家始终没有跳出和摆脱“重义轻利”的思维定式。与儒家不同,墨家则高举起“义利合一”的大旗,观点鲜明地反对孔孟的“重义轻利”观,认为“义”与“利”是完全统一的,“兼相爱”和“交相利”也是可以互训的,“义”就是“利”,反之亦然。墨子在宣扬其“兼爱”思想时,经常是“爱人”和“利人”并提,如墨子说:“古者明王圣人所以王天下,正诸侯者,彼其爱民谨忠,利民谨厚,忠信相连,又示之以利,是以终身不厌,殁世而不倦。”《(墨子·节用中)》

墨家的这种“义利统一”的思想,对于修正儒家“重义轻利”观的偏颇,特别是对于正致力于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的我们来讲,都是富有积极意义和启发作用的。既注重满足人们的利益需求,又要规范人们的求利行为,使之合乎道义的准则。只有当人们真正做到了诚实守信、合法营利,人们的出自自私自利动机的求利行为才有可能促进整个社会财富的增加,私利和公义的有机统一是市场经济健全和完善的根本体现。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是老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和忠告,它告诫后人谋取钱财必须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要遵纪守法、符合道德伦理纲常。

墨子的弟子胜绰在项子牛那里做官。项子牛三次侵犯鲁国的领土,胜绰三次都参与了。墨子听说这件事后,就派高孙子去请求项子牛辞退胜绰。

墨子说:“我让胜绰去,是为了制止骄横并且匡正邪僻。现在胜绰俸禄多了就欺骗先生,先生三次侵犯鲁国,胜绰三次都参与了,这是在马胸前敲鞭策马。我听说,口中讲仁义却不去实行,这是明知故犯。胜绰不是不懂,他是把俸禄看得比义还重。”

墨子认为,追求财物不能违背仁义、道义。从古至今,人们从事各种劳动绝大多数都是为了取得财物,因为财物可以给人带来富裕的生活和享受的资本。

一个奔走于商场的人士,他要施展的智慧永远是趋利避害,对于他来说,金钱是没有区别的,人们常把钱分成“来路清白的钱”和“不义之财、不干净的钱”两种,比如把囤积居奇赚得的钱看做不干净的钱,而把种田、做其他苦力换来的少得可怜的钱,看做干净的钱。由此可以看出,人们对赚钱的手段看得很重,这也正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影响所在。

唐·弗尔塞克就因为坚守了信誉,才使自己的多米诺皮公司闻名于世。

美国有一家多米诺皮公司,作为这家公司的总裁唐·弗尔塞克,非常注重商业信誉,因为他们的企业经营方式非常有特色,那就是向所有人承诺,他们能在相对最短的时间内,将客户所订的货物,送到任何其指定的地点。自唐·弗尔塞克作出这个承诺以后,始终坚持维护自己良好的信誉,也正因为有了这个独特之处,使得“多米诺皮”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一直都立于不败之地。

与此同时,为了这一极富挑战性的承诺,唐·弗尔塞克可谓是煞费苦心,因为这必须保证自己公司的供应部门,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中断公司分散在各地的商店与代销点的货物供应,假如这些分店与代销点,因商品供应不及时而影响客户的利益,那么,多米诺皮公司的损失便难以估算了。

这一天,唐·弗尔塞克的多米诺皮公司出事了。

多米诺皮公司的长途送货汽车,在运输货物的过程中出现了临时故障,然而,车中所运的货物,却是一家老主顾急需的生面团,一时间,所有人都乱了阵脚,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不少人主张给这位老主顾打个电话,相信他是能够谅解的。当唐·弗尔塞克知道了这一状况后,当即决定包一架飞机,以将那些生面团送往供销店,于是,生面团非常及时地被送到了那个老主顾的商店里。

“就几百公斤的生面团,值得用一架飞机去运送吗?”当时,有很多员工都对总裁的做法不理解,出于对公司的关心,这些员工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货物的价值,还抵不过运费的十分之一呢,您这样做只能是得不偿失!”

然而,唐·弗尔塞克总裁却回答道:“的确,你们一定会感到很奇怪,也许,就表面来看,我们亏了很多,但是,我们情愿赔这些钱,也绝不能中断了供销店的供货,因为这一架飞机不仅仅为我们送去了几百公斤生面团,而且,它还送去了我们多米诺皮公司始终不变的信誉!”

古往今来,生意人都喜欢给自己一个座右铭,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仁中取利真君子,义内求财大丈夫”;“生财有大道,以义为利,不以利为利”等等。这些被商人们津津乐道的名人名言,便有力地说明了在商业经营之中,一定要懂得“义”与“利”的关系,坚决反对那些非正道的取财方式。

但有一小部分抱有不劳而获思想的人就不是坚守正道,合法谋求财富了。在利益的驱动下,他们打着冠冕堂皇的旗号牟取不义之财。这些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出了问题,价值取向出现了严重偏差。

追求钱财没有错。但君子爱财,应取之有道。违背正道,非法牟取不义之财的行为,也正是人们尤其是商人应引以为戒的。其实,经商也好,为人处世也好,都要把握好义与利的关系。要切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做到义利统一,不仅利于自己,同时也是一种爱人的表现。